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研究 丁旭芳

发表时间:2020/8/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丁旭芳
[导读] 摘要:“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稳定性,有效地保证了城市系统的正常运转。
        身份证:32128419891119xxxx
        摘要:“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稳定性,有效地保证了城市系统的正常运转。本文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研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研究
        引言
        当前,城市的范围变的越来越大,在城市居住的人口也越来越多,所以人们对城市道路给排水设计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市政工程虽然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还是无法将雨季带来的问题解决,当前的城市基础并没有办法满足快节奏的社会发展需求,而海绵城市的弹性空间比较大,可以将洪涝灾害的发生有效抑制,进而提高给排水效率。
        1海绵城市建设的概念
        在学术方面,海绵城市一般是指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即在下雨时可以发挥聚集、净化及渗透的作用,不仅可以降低地表给水最大限度,而且还能够通过补充水资源,来对水循环产生调节,这是一种新型的城建系统。在相关的规定里,海绵城市就好比海绵一样,能够在下雨时,将吸水、净水、渗水、防水及储水功能发挥出来,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影响,在发生自然灾害时,也可以更好地进行应对。建造海绵城市可以充分的利用水资源,城市建设需要将指导方针设置成为海绵理念,将城市排水系统的相关功能改善,不仅可以将城市防洪防雨的作用发挥出来,还可以回收利用雨水,有效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同时,海绵城市还能够实现水环境的综合管理及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且对雨水有效利用,最终实现水资源环境保护的目的。而且建设海绵城市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因此,在建设城市的时候,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效渗透海绵城市理念,可以帮助城市更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推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为城市吸引更多的投资。
        2市政道路给排水中有关“海绵城市”的设计内容
        城市是经济发展最成熟的区域,也是高端产业、人才、服务的聚集地,该区域中住宅区、商务区、高科技产业园、办公及研发机构云集,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可以有效提升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效果,以下对市政道路给排水中有关“海绵城市”的设计内容进行介绍:第一,人行道设计,人行道设计中可采用透水性强的地砖,雨水落到地面马上就能像被海绵吸收一样渗到地面以下,具有良好的排水能力;第二,车行道设计。车行道设计是保证市政道路行车安全的主要设计环节,可将路面材料改为透水性材料,以达到减少径流量和回补地下水的目的;第三,绿化带设计。现阶段,我国十分重视园林景观绿化建设,城市中的绿化面积明显提升,在绿化带的设计中融合“海绵城市”设计理念,设计具有滞蓄雨水功能的下凹式绿地,对铺设的种植土和砾石层材料进行更换,让雨水下渗补给地下水,达到径流总量控制的目的;第四,附属设施设计。附属设施设计是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设计环节,其中包括路缘石、边沟等,“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附属设施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将平缘石的高度和周边地表的高度保持一致,便于将雨水引入绿地,还可在边沟设计时采用植草边沟,以利用生物滞留作用,削减面源污染。
        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3.1道路横断面设计
        与传统的设计方式不同,当考虑海绵城市理念时,则会将道路路缘石放置于与行车道齐平的位置,将绿化带做成低于路面形式。在这种情况下,路面上的积水会首先排入凹型的绿化带中,待绿化带中的土壤完全饱水之后,再将多余的积水通过篦子排入雨水管道系统之中。

为了可以更加方便地集聚路面积水,雨水主管道可以设置为渗井形式,同时,收集到的雨水还可以通过渗井进入更深层来补给地下水。目前,国外的地下管网系统大多都可以同时处理污水和雨水,这样,不仅可以节约一定的地下空间,而且也对地铁的运行造成阻碍。因此,在国内对地下官网系统优化时可以借鉴国外的这种模式。对于处于郊区的管道系统,为了能够更高效地处理积水,则可以采用分离式的方式。例如,国外的一些公园和四周的住宅联系在一起,在公园的周围建立了水域、湿地、透水沟道等,这样操作不仅达到雨洪调蓄、净化生态元素的目的,还从整体上提升防洪治涝能力。对于一些旧道路改造的项目,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道路基本功能的影响,对道路横断面和雨水径流流程可做如下优化处理:1)全面考虑道路路面与周边绿化带在高程起伏上的关系,对道路的横坡坡向、坡度进行优化处理,使得路面的积水更加便于汇集于绿化带之中;2)将侧绿化带的高程下移与路面平齐或略低于路面,并在绿化带周围布置垃圾滞留设施,防止垃圾污染绿化带;3)中央绿化带雨水必须经过污染物净化系统净化之后方可汇集进入市政雨水管道。
        3.2绿化带设计
        在市政道路领域,绿化带也是重要的组成内容,在给排水方面的设计要求比较严格。一般情况下,在对绿化带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明确以下几点注意事项:首先,做好雨水搜集。积极践行海绵城市思想,遵循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原则,针对雨水搜集功能进行优化设计,包括对绿化带材料、高度等各项指标后进行规范设置。以高度为例,正常情况下应该设置为15~20cm,并且要超过该区域内的土壤高度范围值。其次,做好水质过滤。通常选择种植土、设置砂石层的方式对雨水进行过滤处理。同时,优化排水功能,针对绿化带内部布局,对排水装置进行优化设计,合理设置明沟,方便雨水有效排放,避免雨水积压而给绿化带植被正常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3.3附属设施的给排水设计
        在附属设施的给排水设计工作中,应该遵循科学化的工作原则,制定完善的设计方案。首先,应该严格进行路缘石的设计,其属于给排水基础设施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一般情况下路缘石可以划分成为两种,其一就是平缘石,其二就是立缘石。对于平缘石而言,要求与周围的地面高度一致,在设计工作中应该合理进行处理,预防有道路积水的问题。对于立缘石而言,在设计工作中应该做好处理工作与设计控制工作,改善给排水系统的运作现状。其次,要求在实际设计的工作中,针对路肩边沟进行合理的设计处理,严格的应用混凝土原材料,尽量的提高设计的美观度,并有效预防堵塞的现象,提升排水与净化水体效果。最后,在应用海绵城市理念的工作中,要求合理的设计植草沟结构,利用植草沟完善系统结构,便于输送与排放雨水。
        结束语
        近年来,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的工作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不能保证给排水的效果。在此情况下,应积极采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设计,制定完善的设计方案,针对绿化带区域、车行道区域、人行道区域与污水处理系统的给排水进行合理设计,在合理采用海绵城市理念的情况下,编制出较为完善的设计方案,有效提升整体设计工作质量与水平,改善城市道路给排水系统的设计现状。
        参考文献
        [1]武朝阳.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35):239-240.
        [2]张林厂.试论“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33):272-273.
        [3]江俊,余俊奇.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渗透[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10):90-91+100.
        [4]吴文.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19):77-78.
        [5]陈鹏.浅谈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9):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