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 赵楠楠

发表时间:2020/8/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赵楠楠
[导读] 摘要:混凝土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的结构材料,其质量与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寿命、结构安全、质量安全等密切相关。
        安徽水安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601
        摘要:混凝土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的结构材料,其质量与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寿命、结构安全、质量安全等密切相关。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在此期间会受到外界以及内部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结构出现麻面、露筋、空洞、裂缝等质量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在混凝土成型以后出现,后期的补救措施很难奏效。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水利水电工程是关系到国家建设、民生水平的重要工程组成,国家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效率和施工的质量极为重视。目前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其极为常用的施工技术,具有较好的技术优势和较低的成本投入,能够实现工程质量上的保证和经济成本的有效管理。因此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必须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和施工问题的解决。
        1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所涉及的施工项目与施工内容以及施工环境都较为复杂,并且具有很高的技术性、综合性以及系统性的要求,因此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工程必须要做到精细化的技术处理才能够确保更方面施工质量和施工标准的达成。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中多数环境要求混凝土施工技术必须要达到标准的强度,并且要具备较高的防渗水、防冻胀以及耐腐蚀与耐久性,同时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也贯穿着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其中也会出现交叉施工的情况。所以在实际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要结合众多的因素和环境条件进行施工技术的应用。通常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规模较大,而且施工的周期也因各环节的施工标准与施工要求而存在不同,特别是需要考虑工程施工现场的地区性、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性考虑,具有较高的施工难度。
        2 水利水电混凝土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
        2.1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低
        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会以满足构件的安全性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对构件的耐久性考虑不完全。受社会与利益因素的影响,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经常被忽略,都是根据安全性进行强度设计。尽管目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易性以及抗渗性等性能指标规范更加明确,使混凝土的设计参数达标,但现如今,各类水利水电工程基础设施,如溢洪道泄洪槽、防渗墙、挡水墙等,都是采用C20混凝土,强度等级明显下降,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2.2 生产技术水平不高,施工工艺偏低
        一方面,混凝土材料问题。第一,骨料。相关规范明确指出,对于粗骨料,应当根据粒径大小的不同进行分级和组合使用,但是采用的破碎机为锷式破碎机,其机械效能低下,不仅如此,天然骨料厂开采部位不断发生改变,致使混合粗骨料的堆积密度、空隙率以及颗粒级配存在显著差异,势必引起施工配合比的变化,不利于施工质量的提升。第二,水泥。不少施工现场的水泥仓库并未做好防潮防雨措施,使得水泥质量持续降低,并应用于水利施工中。有时,为及时交付使用,一些未经筛选的岩石与石渣被直接使用,原材料质量严重不达标。
        另一方面,搅拌不均匀,配合比设计误差大。在搅拌施工过程中,普遍采用人工投料的方式,但是投料误差较大,对水灰概念掌握不明确,拌合用水量控制不当,水泥与灰的比例随意改变,甚至在溜槽顶部直接加水,缩短搅拌与振捣时间,致使施工误差的出现。部分施工单位拌合会使用容量较小的自落式搅拌机,并非使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时间较短,混凝土质量问题突出。不仅如此,在泵送与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未按标准添加掺合料或外加剂,用水量与含砂率随意调整,影响了混凝土的输送畅通。


        3水利水电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及质量控制
        3.1 混凝土搅拌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就要做好混凝土的搅拌工作。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搅拌工作都是采取机械化操作,速度快,能够确保搅拌出来的混凝土均匀。要想确保搅拌的混凝土质量达标,就要加强对混凝土搅拌的检查与监督,事先对混凝土原料质量进行严格检查,杜绝质量不达标的材料进场。实际搅拌时,要严格控制原材料配合比,避免材料配合比出现误差,导致混凝土搅拌质量受到不利影响。与此同时,如果搅拌时需要用到外加剂,就要把握好外加剂的用量,并保留好剩余部分。与其他混合搅拌不同,混凝土的搅拌顺序要求十分严格,不同的搅拌顺序,会导致搅拌的混凝土物理性质存在差异,必须严格予以控制。如果不需要加入外加剂,就要按照石子、水泥、砂的顺序进行搅拌,如果需要添加外加剂,就要按照石子、水泥、外加剂以及砂的顺序加以搅拌。一旦完成混凝土搅拌工作,就要对混凝土的搅拌效果进行认真检查,检查过程中如若出现混凝土质量不合格的问题,应及时报告,以免造成混凝土浇筑质量不合格。混凝土搅拌完成后,应及时运抵施工现场进行浇筑施工。
        3.2 水闸施工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水闸建设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倘若施工过程中出现水闸质量问题,就会对工程项目的后续工作产生影响,不能及时交付使用。一般来说,水闸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式,一种是开放式,适用于宽大空旷场地的施工建设;另一种是涵洞式,如果水利水电工程位于狭窄的山间,采用涵洞式能够节省空间,使建筑功能发挥极致。在水闸施工过程中,主要有如下两部分内容:
        一是底板施工。水闸底板施工主要采取混凝土浇筑方式,在尚未进行浇筑前,应在软土地基上铺设一层厚度约8-10cm的混凝土层,并加设模板进行固定,目的是为了防止浇筑过程中对底板进行有效保护,避免其发生形变,与水流直接接触。紧接着在水闸周围布置侧面模板,然后在支撑的木桩上对模板进行固定,能够防止浇筑过程中,水闸底板因受压而发生形变。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与底板浇筑部分强度,使二者摩擦力明显增强。一旦混凝土浇筑冷却,应及时向混凝土内穿插入钢筋,绑扎严实,避免钢筋发生形变。此外,水闸施工必须按照施工图纸规划对钢筋与混凝土厚度进行控制,为水闸底板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二是水闸闸墩施工。在闸墩施工中,因其预埋结构复杂程度较高,闸墩具有高度大、厚度小的特征,同时,门槽内钢筋分布十分密集,给混凝土施工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倘若浇筑施工控制不当,就会导致施工缝的倾斜度不达标,混凝土结构也会出现缝隙,进而影响闸墩施工质量,一部分水分也会渗透进入缝隙,所以,在闸槽施工中,应当严格计算浇筑误差,特别是闸墩厚度与垂直度引起的误差,适当预留空间,为二次浇筑做准备。对于水闸底板与闸墩连接处,也要进行混凝土浇筑,防止二者因沉降作用而相互分离。
        3.3水利水电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规范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首先要建立健全的混凝土建设监管制度。要对于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偷工减料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不断坚持混凝土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工作,使其了解有关混凝土搅拌以及浇筑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且督促其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来;要严格要求管理人员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素质,要及时了解有关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建设的新技术,及时应用到建设工作中来。除此之外,还要对于混凝土建设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及时引入新的生产设备,以保证混凝土的建筑质量更优化。
        4结语
        混凝土作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的结构材料,其质量与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寿命、结构安全、质量安全等密切相关。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主要包括材料制备、运输、浇注、养护、拆模等过程,其中混凝土材料自身的性能和施工工艺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影响尤为明显,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管,从而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军辉.论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J].门窗,2017(7):99.
        [2]戴淑英.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陕西水利,2018(S1):150-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