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开设书法课的意义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9期   作者:刘海航 王乐乐 庞成成 张芳 任惠霞
[导读] 书法作为东方艺术的代表,是当今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要:
        书法作为东方艺术的代表,是当今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修养和文化自信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在这个要求下培养出的新一代接班人,必定有着高尚的审美情操,健全的人格和更文明的素养。在大职教观念影响下,对技工院校受教育者的要求,不再以技能成绩为唯一要求。以美育人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以文化人提升他们的人文道德素养势在必行。

        关键词:技工院校,传承书法,提升美育,以美育人。

        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技工院校作为重要的教育构成,不断深化教育理念,美育教育提到了新的高度要求。但书法作为重要的美育课程内容一直未受到重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习书法可以加强美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校和学生的竞争力。书法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新时代的学生们人人学习,传承和发展才有源源不断的力量,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才能实现。
一、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坚
        若能在东方文明中找出一个兼具哲学、审美、文化、精神的艺术,书法肯定位列其中。熊秉明先生在评价书法时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其中也不难理解,中国的艺术大部分是从人的心灵上建立起来,然后去服务社会教化子民,而书法更是我书写我心,传承文明的典型代表。“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1书为心画这一观点固有些片面,但一直被后世书法研究者奉为圭臬。“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2汉字虽然不是仓颉所发明,但这句话道出了文字的出现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书法简单来看是汉字的书写,书写之外的文学、哲学、历史是其它艺术所不能与之媲美的。书法之基础在汉字,学习书法绕不开五体书。书法的深入不能没有文学功底,哲学思维,历史知识,这些是书法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独特之处,也是书法的魅力之所在。而且自古到今,中国人对这神奇的方块字,有着特别的情感和独特的定位,字如其人、字正则心正、功夫在字外。书法所体现的东方哲学观念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书法章法讲究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求变化;结字讲究大小、轻重、倚侧、避让、秩序;用笔虚实结合,顺逆并用;创作时毛笔和人的手之间达到物我两忘,浑然一体的状态。这些都反映了我国朴素的辩证思维方式和自然观。楷书的中庸规范,篆隶书的平和庄重,行草书的自然浪漫。这些都反映出了我国朴素的哲学理念。
        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中,书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秦始皇统一天下,便命令丞相李斯编写出规范均匀的标准小篆通行天下,这让南北东西的辽阔疆土上的臣民紧紧地凝聚在一起,推动了大秦帝国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大发展,将历史的车轮在九州大地向前行进。汉字也影响着邻国日本的文字,日本早期有语言而没有规范的文字。日本结合汉字的特点,造出了日本文字。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中华文化也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唐太宗李世民开辟了贞观之治的盛大气象,书法也在这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朝廷是书学博士,以书取士,将书法设为国子监六学之一。在日本有王羲之称号的空海和尚,就是在唐朝来到中国学习书法,与空海并肩的橘逸势,也是当时在中国学成后,成为日本书法名家。在日本书法繁荣的同时,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也随之扩大。唐代将书法的地位确立后,宋元明清,一直沿袭着对书法的重视和热忱。浩浩荡荡的5000年中华文明,文字和书法自产生以来,从未间断。延续了血脉,记载了历史,滋养了民族精神。试问哪一个文明可以做到?又有哪一种文字有这么惊人的活力和承载力?历史的接力棒传递到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作为华夏子孙,没有理由不去传承它学习它。我们谈何不对自己的文化有强大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2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文化强盛是必须完成的重要工作。”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发扬和传承书法是文化强盛的重要保障。技工院校的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习书法继承传统是应有的责任。



        二、学习书法的必要性和功用性
        “六艺”中就提到了“书”的学习。书法做为一门艺术,提升审美水平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所谓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等内容。道德是社会的道德,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总是建立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之上。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又于其他精神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其中尤其同艺术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3书法的存在形式和教育方式,具备寓教于乐、春风化雨的特点,这对于学生的教育具有独特的方式和效果,以书动人,以情化人,是一种润物无声的心灵教育。当道德教育标准与个人情感和内心标准发生共鸣时,学生的道德教育迎刃而解。不论哪个时期,哪种道德标准,大多是以文艺作品来展示于大众。戏曲里的包青天公正无私;人民英雄纪念碑下方的浮雕,展示着近代中国人民的精神脊梁;文学作品《水浒传》中替天行道的担当精神。书法作品同样凝聚着道德教育。颜真卿《祭侄文稿》是颜氏一门忠君爱国,不怕牺牲的英雄写照。贺知章草书佳作《孝经》是系统阐述孝文化的经典。通过这些作品,让学生们在审美的轻松状态下,了解道德观念,必能激发学生见贤思齐的心理,主动的接受道德教育,以此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技工院校对的学生评价,仍是以技能的学习来衡量高低,却常常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当下教育大背景下,技工学校学生的传统文化、艺术、历史知识相对薄弱,书法的学习有利于弥补他们的这些文化知识的缺失。在数字化信息化的大潮流下,电脑手机将原本必须要进行手写的汉字,很大程度上被替代。这是大势所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因此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人们提笔忘字是经常的事情,写一手好字更是少有的。技工院校的学生接触书法的同学更是少之又少。在时代要求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背景下,书法课的开设也是必然的。技工院校的有些专业,是离不开对书法的学习。比如学前教育专业,她们毕业后将成为幼儿园孩子的启蒙老师。她们肩负着教孩子识汉字写汉字,以及给孩子打“中国底色”的任务。因此,书法的学习对她们来说十分重要。
        21世纪是经济时代、知识时代、竞争时代。竞争的最后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同样,技工院校学生水平高低的区分,不仅仅是熟练的操作技能。想象力,创造力才能够决定高下。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在提升审美水平的基础上,有启迪智慧、开发思维、发现创新的作用。说文解字中提到的六书造字法包括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雨”字就是典型的象形造字法,雨的上部横画,表示天空中的云,下面的点代表雨水,横画是连起来的雨点。 指事造字法,以“上、下”为例。“上”、“下”的长横代表水平坐标,主体在其上表示上的意思,主体在其下表示下的意思。汉字从无到有便是一个发明创造的过程,汉字丰富完备的过程是抽象概括和总结联合的过程,六书造字法有利于学生的发现、创造、组合、应变能力的培养。以上我们讲到的任何一件成功的书法作品都是书写者对时代的担当,都是对艺术新领域的探索。这种担当和探索精神,对培养高质量的技工院校学生有着重大意义。情绪情感的稳定是一个人成熟的体现,书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拥有一手好字,更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一种平静和充实。书法的学习过程,无时无刻不在感受一份来自精神层面的陶冶和思考,促使学生形成一种稳定可控的情绪情感。每一个书写者对书法都有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那么书法的魅力究竟是什么?为何能让历朝历代的书法人终其一生,游戏于笔墨之间,去身体力行。这种坚持本身就是一种不自觉的意志的体现。技工院校的学生,正是需要这种择一事终一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品德,这也与工匠精神的要求契合。技工院校的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思维方式,思维能力培养以及价值观念形成的黄金期。书法的学习在这个时期显得尤为关键。

总结:书法的教育和传承,出发点落脚点都应以学生为根本。只有如此全面发展的目标才能实现,传承民族文化才后继有人。用书法提升学生的书写能力,培养他们优良的品格,促进能力的全面发展。用书法之美培育学生美的理想,美的灵魂,美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扬子《法言·问神》)
2(淮南子·本经训)
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18次印刷p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