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初中教学中开展差异化作业设计与批改的实施原则进行分析,并研究基于初中生学习能力差异的作业设计与批改实践策略。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学习能力;作业设计;批改
引言:在初中教学中,作业的布置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够起到对知识进行巩固复习的作用。由于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布置作业时不应采取单一的作业形式,而是要对作业的设计与批改进行积极创新,全面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一、初中教学开展差异化作业设计与批改的实施原则
作业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主要目的在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在此前的初中作业设计上,主要采取为班级内所有学生布置统一作业内容,并统一进行批改的教学方式,此种形式的作业没能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此对于其中的一部分学生难以发挥理想的复习巩固效果。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这一要求下,作业的设计与批改方式也应作出相应的改进,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采用具有一定差异性的作业设计与批改策略,更好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在其实施过程中,应依据以下原则。
第一方面,在作业的设计上要充分体现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课程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于所学知识的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方面,应体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相对于传统的作业布置方式,应用差异化作业设计与批改策略时,需要事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结合学生的自身需求安排相应的作业内容,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方面,应保证作用批改的及时性,通过及时进行作业的批改,能够让学生更为及时地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有利于今后的课程学习。
二、基于初中生学习能力差异的作业设计与批改实践策略
(一)作业设计创新策略
1.内容上体现差异性
应用差异化的作业设计方式时,需要首先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情况,对不同类型学生的作业内容采取差异化的设计方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分别完成适合自身学习状况的作业。其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在作业的设计难度方面采用A、B、C三个层次的设计方法,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学习成绩水平完成相应内容的作业。其中A层次的作业题目属于比较基础的类型,注重于基本知识点的复习;B层次在A层次的基础上有所拓展,较为侧重于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C层次的作业相对难度较高,需要在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适当联系课外知识以及需要预习的新知识。通过这一设计方式,能够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通过作业实现有效的复习巩固,更加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2.要求上体现差异性
在对作业内容进行差异化调整的同时,对于学生作业的完成要求也需要做出相应的变化。传统方式下在布置作业时通常采用统一的要求,要求学生完成所有作业题目,应用差异化作业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在对学生的作业完成要求上体现差异性。
比如可以分别为学生设置必做与选做题目,教师事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划分,而后学生可以根据实际学习情况选择性完成一部分题目。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减少对基础性作业的完成要求,更多要求其完成具有一定拓展性的作业。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可以加强对于基础作业内容的完成要求。
3.作业量应体现差异性
除了要在作业内容以及作业要求两方面上体现差异性,在作业量的安排上,也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合理安排。对于不同的学生,在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与基础水平方面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别,因此对于相同数量的作业,不同的学生在完成时间与完成效率上都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针对于此种现象,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上可以分别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数量的作业,提升作业完成的针对性。比如布置抄写作业时,可以让学生以熟练为标准,对抄写的遍数进行自主安排,此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能力高效完成作业。
(二)作业批改创新策略
在为学生布置差异化作业的同时,也不应采取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需要对作业的批改进行相应的改进。在基于初中生学习能力差异的前提下,作业批改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有效策略。
1.采取多元化批改标准
通过布置具有差异性的作业,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的针对性,与此同时,在作业的批改过程中也要对以往的单一标准加以丰富,才能更好适应差异化的作业设计模式。比如在以往的作业批改标准上,教师通常只考虑题目本身的解答是否正确,在多元化的批改标准下,应更多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综合层面的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评语指出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改进方向,从而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更为准确的评价。
2.创新作业批改形式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基于初中生学习能力差异的同时,还需要对作业批改形式进行积极创新。此前在作用批改的形式上,主要是由教师完成全部作业的批改,而在差异性作业批改策略的指导下,可以更多引进学生之间互相批改作业的方式。其中可以事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当中分别安排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并安排一名组长。在基本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后,教师可以从每个小组当中分别选择一名不同层次学生,对其他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组长也可以安排小组内的学生之间互相进行作业的批改。采取组长批改优等生作业、优等生批改中等生的作业、中等生批改学困生作业的方式,使得批改形式更能体现差异性。
结论:在初中教学当中开展差异化作业设计与批改,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在运用这一方式时,应对其实施原则进行充分掌握,并采用有效的实践策略,从而更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孙成萍.初中语文差异性作业设计策略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9,(2):后插4.
[2]李生生.高效课堂下初中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差异化初探[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2):193.
【作者简介】:李吉湖,1976年12月,男,汉族,湖南郴州,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数学教学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初中生学习能力差异的作业设计与批改创新实践研究》(XJK20CJC062)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