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低年级学生爱听童话故事,爱读童话,也爱编童话。在童话阅读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把感知情节、体悟内涵与语言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在富有情趣的语言实践中内化语言,感知曲折情节,讲好童话,提升概括复述能力;厘清故事脉络,续编童话,激发学生创作能力;关注猜测推想,创新童话,激发理性分析能力;品味丰富想象,提升鉴赏运用能力;运用比较阅读,提升整合思辨能力为学生创编童话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童话;阅读教学;言语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学段目标中提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感,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把童话放在首位,从而确立了童话在第一学段语文阅读材料中的首席地位。童话语言通俗易懂、活泼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在第一学年的学习活动中,我发现班级中的大部分学生爱听童话故事,爱读童话,也爱编童话,但是低年级学生在阅读童话故事,往往会将更多的关注力聚焦在情节和人物上,从而忽视了文本语言的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把感知情节、体悟内涵与语言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在富有情趣的语言实践中内化语言,发展思维,提升素养,为学生创编童话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提炼情节,讲好童话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段童话作品大多故事情节简单、结构清晰,学生基本可以理解,但要达到绘声绘色讲演出来的程度,却并不是很容易。教师需引导学生从了解感知、洞察发现再到生动讲述,从而真正促进学生概括、讲述能力的发展。
以《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的教学为例,笔者先让学生读读课文,想一想:小蝌蚪是怎样妈妈长大,最后变成青蛙的呢?请你把写小蝌蚪逐渐变化的语句画下来;接着出示课后练习第二题图片:仔细看图,每幅图中的小蝌蚪有了什么变化;然后打乱图片顺序,让学生根据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重新排一排顺序;最后对照这些图,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来讲述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在熟读课文、抓住细节的同时进行合作表演,感受童话的语言魅力,力争做到正确、流利、形象的表达。
在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生经历了概括整理、辨析对比、讲述表演等过程,将文本的感知理解和实践运用有机融合,强化了学生与童话故事的潜心对话,发展了学生的概括与表达能力。
二、厘清脉络,续编童话
儿童天生具有故事属性,喜欢听故事、讲故事、编故事这些有趣的语文活动。第一学段许多有趣的童话故事,它们结构相同,正是帮助学生进行言语训练的好文本。
教学中,借助结构相同的故事片段,循着“读故事---讲故事---编故事”的结构方式,带着学生厘清故事脉络,经历言语实践活动,使其在“故事现场”理解词语,感悟句式表达之妙,和童话里的人物达成情感的共振,儿童就在故事的现场,故事的现场让儿童拥有了一种生动的故事力,从而激发编童话的创造能力。通过读一读、议一议,梳理故事脉络,画出思维导图,为复述搭好支架;通过朗读、复述,反刍阅读,发现课文在情节上反复的规律后,引导学生打开思路,然后迁移讲述,续编故事,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猜测推想,创新童话
猜测与推想使学生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在教学中,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让孩子一边读一边猜测,顺着童话故事情节去猜想,主动探索和主动建构,使猜测与推想有理有据。整个“猜测策略”不仅仅是单一的假设,既要关注部分,又要关注整篇,还要不断修正。当他们形成了自己的阅读猜测后,对照文本进行同与异的辨析,可以更好的激起思维的碰撞,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式阅读。让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而且主动思考、积极创新的思维习惯的到了培养。
四、品味想象,丰富童话
童话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引领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内容,品味童话语言,体会童话特点,从而教出童话特有的味道。
在指导学生充分理解对话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同时也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与情境表演等方式,增加童话教学的趣味性,在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童话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意识和鉴赏能力,真正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基。
五、比较阅读,思辨童话
比较阅读,是群文阅读最实用的策略。通过一组童话的比较阅读,能发现单篇阅读难以发现的观点、看法。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文章之间的相同点和规律,更重要的是能感悟相互间的不同,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提升整合思辨能力。
学习《那一定会很好》时,让学生回顾《去年的树》,进行了比较阅读。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火花在碰撞,其产生的火花,引爆了学生深度思考的燃点。它有利于掌握问题阅读与表达的规律,能帮助学生发现童话主题与童话形象之间的关系,发现相似思维与相反思维等童话特有的思维方式。从而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吕映.比较阅读的实践智慧[J].小学语文教与学,2018,(06);12-15.
[3]廖兴元.利用比较阅读实现高效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