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家重视艺术教育的发展,艺术教育领域在社会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并且艺术教育的发展和影响力在教育界展现出不同的风姿和特点。为了更好地将艺术美学和教育学融会贯通,国家投入了优秀的课题供大学生参与和实践,让理论更好的运用在教育实践中,这对于艺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文章着重探讨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阐述了艺术教育在实践中发挥的重要社会功能。
关键词:艺术教育;美术教育;儿童教育;
一、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在人类的发展史中,人类一直作为一个具有想象力的独特物种而存在,每个人都会依赖一系列的认知过程去发散思维、去创造、去思考。在日常生活的举动中,并不只是通过艺术形式去体现我们开放的思维,但是人们会依赖于艺术门类进行创新、创造,表达个人情感,从而使得艺术更快地走进了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也渐渐地融入到教育领域,发展成为新的且有趣的美术教育。对于小学生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艺术”、“创造”无疑是每个人较为青睐的,不仅仅是在心理方面能够起到满足内心的愉悦心情,而且在行为能力方面,人们通过艺术创作形式达到的艺术效果和水平,不仅仅是个人技能的提高,也是一件件属于个人特色艺术品的创造;心理和能力两方面相辅相成,并且在很多方面对人们都是积极并有益的。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越来越多人注重艺术美学的研究和学习,且更加重视孩童对于艺术的感知力、表达力的体现。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创造无疑是一种我们都具备的天赋,并且是可以通过艺术手段表达出来。但我个人发现的一点,儿童对于艺术的感知力通常受原生家庭或者教育环境的影响,往往具有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常常表现在,一些儿童深信自己不具备创造力,不敢拿起画笔跃然纸上。还有一些孩童尚未找到发挥创造力的方式,不懂得什么是创造,不认为自己可以去创造;往往因为这些情况,儿童创新的信心会逐渐被削弱,这显然对于儿童的成长是无益的。因此,当教育部广泛推广了艺术门类,并且格外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同时,每个家庭的家长们也都逐渐格外重视儿童艺术类的教育启蒙。
二、艺术教育的社会功能
艺术教育之所以被人们重视,是因为艺术独特的社会功能,这其中包含了文艺的教育作用和娱乐作用的辩证统一。也正因如此艺术教育的形式更容易被接受和学习过程中广泛采纳。艺术教育在实践过程中承担着开启和激发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是旨在重视人的内心情感丰富而和谐发展的重任。
通过《艺术学概论》可知,艺术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而存在,通过艺术产生的艺术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物,也因此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所以人们通过创作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来满足人的审美需要。在我们实践儿童的艺术教育上,不过分要求高标准的艺术作品,而是更青睐于结合艺术教育的功能对儿童创造力进行启蒙。
我们学习艺术教育的理论和艺术概论的时候得知,艺术所具备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是可分为三种功能: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以下将阐述我们是如何将艺术的功能和实践相结合的。
1.艺术教育的审美认知作用的运用
对于“审美认知作用”而言,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可发现,此功能是展示人们学习艺术的过程中,通过艺术活动可以更加全面的认识自然,并且在另一方面,更加深层次的认识社会、学习历史和人文等。孔子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这段话,强调了文艺的“可以观”,也就是说可以认识社会和历史;并且“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可知文艺具备了丰富的认识功能,可以增长多方面的知识。
我们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对于教案的编写会更加注重学生对于自然界的认知力,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他们可以通过大自然的事物去认识新事物,并通过新知识联想到已知的什么,再通过艺术课堂的教学上,通过艺术手段表达出来自己独特的思维和想法。比如,我们在课堂的设置中,让学生观看关于狮子的影视资料,让他们自己发现狮子的雌雄而表现的“发型”的不同,再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心中的狮子可以是什么样子。在整个课堂的交流和学习上,不仅仅是对艺术创造的学习和表达,也更是观察自然界不同色彩、蜗牛“房子”的不同的形状和花纹、大自然界中龙卷风的颜色和形状、海面上帆船的样子等等,这些课程内容都很好的让学生融入到了自己的生活中去,也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发现美的眼睛以及发现生活中不同事物去联想的能力。
2.艺术教育的审美教育作用的运用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简单而言就是艺术可以提高人的认识,受到艺术的熏陶后,学生的思想、感性、追求都发生积极的变化,从而更好的树立人生目标,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成长中更好的理解和认识社会和生活。中外古今的思想家、教育家、艺术家都对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颇为重视,因为当一名学生受到了通识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影响后,学生的思维能力会越来越丰富,因为这是一门陶冶人的艺术;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十分重视美育和德育德结合。
我们作为学生艺术的启蒙者,更加重视学生对于艺术的感知力和审美意识,通过艺术的形式再进行表现生活和自然规律。这可以在我们的编排课程中有所体现,比如,对于自然界中狮子、老虎、蜗牛的认识中,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引领学生对于野生动物保护的认知以及激发人们兴趣对于各种小动物的爱护情感;亦或者是对于大自然的认识,能够理解到自然现象的“龙卷风”是具有破坏力的现象,能够懂得龙卷风来临前后天气的变化,并学习到一些防范意识,这对于学生不仅仅是艺术课堂的学习,更是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这也从中体现出艺术教育所发挥的“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特点。
3.艺术教育的审美娱乐作用
关于“审美娱乐作用”是人们最好理解的,也是艺术教育领域发展前景无量越来越好的重要因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到电影院、音乐厅、美术馆、博物馆去参观去学习,既可以休闲娱乐又可以学习不同的知识。这就是为什么学生也愿意学习艺术学习美术的原因,不仅仅是可以在快乐的氛围中,又可以学习到丰富的课外知识。比如,我们在课堂上,对于学生去创造“帆船”的学习中,我们通过电影片段、动画截图等认识海面出现的不同色彩以及海洋中不同的生物种类,从这堂课不仅仅是对帆船的创作,也是对于海洋自然的学习相结合;并且教师通过拆分帆船的形状进行剖析帆船结构,更能使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帆船,在下一步的创作过程中也更好更完整的进行。
对于艺术教育的实践,我们清楚的认知到,艺术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丰富的,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是辩证统一的;学生在参与艺术课堂的基础上发挥着审美娱乐作用、认知作用、教育作用;这三者我们作为实践者也一起理解和运用,将教育寓教于乐,将知识寓于其中。因此,艺术作为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形式,集中体现了人们不同的意识特点。
结论:通过具体的实践,我们更加理解了艺术教育的概念、重要性,更加深入体会了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结合艺术教育的功能,更能从中发现它的目标是培养有情感、有温度、有思想和创造力的全面发展的人。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艺术修养将会是人的文化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这一任务,更让我们这些实践者能从事艺术教育领域而深感自豪,我深信我国的教育工作者一定会将艺术教育继续发扬下去。
参考文献:
[1].彭吉象. 艺术学概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董宇.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 艺术教育, 2013, 000(008):34-35.
[3].魏传义. 艺术教育学[M]. 重庆出版社, 1990.
[4].程明太. 美术教育学[M].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11.
作者简介:陈思思(2000.08~),性别:女,籍贯:河南省周口市,单位:北海艺术设计学院,职称:学历(2016级学士)研究方向:艺术教育
详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同和云祥路97号一期2栋 邮编:510080。联系电话:18277966334
项目:本文是2018年度“大创项目”阶段性成果
项目名称:童梦 涂鸦馆 项目编号:201813524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