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王志
[导读] 在小学数学课上,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合肥市南岗小学 王志 230031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上,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针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中保持良好习惯,本文提出几点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保持良好习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学习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好习惯将伴随并影响学生的一生,对学生的未来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小学数学课上,教师应分析学生自身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深入了解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积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加以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引导学生养成正确预习的习惯
        在学习新课程之前,学生通常要为新内容做预习,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准备。 在预习期间,可以看一看、读一读、记一记。 例如,预习“ 1亿以内的读法”的内容:“十个十万是一百万,十个一百万是一千万,十个一千万是一亿。 ”右边起每四位数字是一级,在预习过程中,可以将这些知识读一读、记一记。学生通常在课前对定义、概念、法则等用此方法进行预习,但是涉及到法律方面的知识就不太适合运用这个方法了。
       学生学习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获取知识,还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努力提高思维力。 学习过程非常重要。 审查问题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审题训练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并提高做题的准确率以及速度.在答题之前,学生应首先了解问题的要求,然后在针对性的进行解答。
        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积极培养学生读题以及解题的水平,引导学生先探究题目的含义以及对解题方向进行思考,然后再进行合理的运算。不仅如此,还要让学生养成归类题型、灵活运用定律的习惯,使计算的过程变得简单。最后要引导学生在解答完毕后,重新检查一遍题目在问什么,以确保解题的方向是正确的。
        二、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和动手操作
        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审题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和动手实操习惯,快速提升思维力和实践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一,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学生解题的关键在于审题,审题具有非常多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提取知识结构,最终正确解答问题等等,学生如果忽略了审题的重要性,在不清楚题意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错误,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和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举个例子来说,题目要求做一个玻璃鱼缸,长40厘米,宽20厘米,高15厘米,问一共需要多少材料?有一部分学生容易被误导,会采取求表面积的公式进行计算,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和思考,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效率。
        第二,培养学生形成动手操作习惯
        数学作为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在实践中进行教学,因此教师要向学生提供相应的操作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实践,并通过实践去验证知识的内容。举个例子来说,教师在讲解平面图形的拼组问题时,要鼓励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比如借助七巧板的帮助进行自主摸索,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
        三、启发学生自我检查,整理问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形成良好的习惯,比如自我检查和整理问题等,可以有效避免出现错误的几率,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涯做好铺垫。
        第一,数学学习中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
        教师要利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检查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在解题完毕后、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题目进行检查,包括审题以及计算结果。重新分析题目在问什么?长此以往,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除了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第二,懂得整理数学问题
        学生通过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可以培养创新能力。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整理分析,以及探究不同的解决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发散思维,这样可以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教师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化,要善于利用经典的题型锻炼学生解题能力,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
        除此之外,学生要养成整理知识点和归纳知识点的习惯。教师可以在课堂结束前给学生留下一部分时间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分析,在复习题目的过程中,学生要对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答题的步骤进行整理和归纳,将各个知识点紧密的串联在一起,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教学非常重要。让学生会学习、懂求知、知探索、勤思考以及会辨别的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提高各方面的素养,最终让学生实现快乐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钱学英.数学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J].学子(理论版),2016(18).
[2]钟倩.数学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