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吴江英
[导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仅要交给学生知识、以后的生活技能,更需要教会学生如何为人处世,养成良好的行为品德和政治觉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以后进入社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稽山小学   吴江英

摘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仅要交给学生知识、以后的生活技能,更需要教会学生如何为人处世,养成良好的行为品德和政治觉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以后进入社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而语文学科的独有的学科性质和特点可以给教师的育人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学科,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本文从目前语文学科的德育现状入手,分享了一些德育工作的开展策略,以期帮助更多的教师。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一方面,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发展成熟,尤其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小学生很容易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社会更需要学校培养出综合素质强、思想品德素质过关的学生。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与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时刻不忘穿插德育教学,养成学生的良好品质,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语文学科教学可以为德育工作带来极大便利。
        首先小学语文的课程内容覆盖非常广泛。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从国际、国家到社会、家庭再到个人,所有的自然、人文内容都可以浓缩在小学语文的课本当中。凭借着文字独有的表达意义,处处彰显着各种思想道德和人文素养,从爱国敬业,无私奉献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语文就像是学生和社会之间的桥梁,将学生步入社会后所需要的种种思想道德品质传递给学生。
        其次,不同于物理、化学等学科直白的理论显现,语文更富有哲理和人文情怀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优美雅致的文字,将所要表达的思想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也意味着语文在进行小学生德育工作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在语文教学中积极穿插德育工作,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1、利用语文课本内容做好德育工作
        刚才提到,小学语文课本丰富的课文内容蕴含着无尽的思想,是促进小学生德育发展的第一阵地,教师应当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加入教育教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课本内容,有重点、分层次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比如让学生在《只有一个地球》中感悟地球的美丽和渺小,自然资源的有限,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从《狼牙山五壮士》、《手术台就是阵地》中感悟战争岁月中的壮士断腕、无私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通过《少年中国说》,结合那个年代的历史背景,让学生真正懂得,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少年强则国强”的重要性,明了自己肩负的使命,激励自己奋发图强.过《江南》、《富饶的西沙群岛》,去领略祖国的大好山河、富饶美丽,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的情怀。



        2、利用语文写作做好德育工作
        写作是学生内心思想的输出,是文字意境的再创造。要成之于纸,必先成之于心,生只有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够通过语文写作,将内心的真实想法做更清晰的表达,而此时字里行间的每一段字,都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和塑造。因此,写作对于提高学生德育水平极其重要。写作是一个通过文字来表达个人思想和感情的过程。通过写作,一个人不但能够剖析自己,更可以审时度势,表达自己对整个社会实践乃至人类的看法。因此语文课上的写作部分也是教师可以利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日常学习中引导学生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深入的思考,可以加深学生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乃至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不断提升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要强化语文教学对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推动作用。
        德育教育除了强化爱国意识、公民意识等思想政治教育外,德育还有一个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的内容,那就是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俗话说,习惯决定未来,好的行为习惯对一个孩子终身的学习、生活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抓住最佳时机,对孩子进行行为品德的教育,而小学阶段就是一个孩子的行为品德所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要充分挖屈小学课本中的德育内容,关注孩子们的言行举止,尤其是对行为习惯和品德培养有帮助的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比如在一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叫做《一分钟》,课文里的小主人公元元因为早上赖床,就多睡了一分钟,然后赶紧起来洗脸,吃饭,但是就因为这赖床的一分钟,元元上课迟到了二十分钟。事情是这样的,因此这赖床的一分钟,元元因为错过了绿灯,路口多等了一分半钟,来到公交车站,发现因为等红灯,又错过了公交车。元元一直叹气,“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最后,元元一直没有等到公交车,只好走路去学校,然后迟到了20多分钟,圆圆非常的后悔。课文通过这样的一个小故事教会孩子们要有时间观念,并且一旦拖延要做好准备承担拖延带来的后果,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守时的好习惯。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人类的文明程度也是日异月新,伴随而来的必然是更加“繁花渐欲迷人眼”的欲望冲击,无论对一个生命个体还是对一个民族整体而言,想不被这些表面现象影响,保持本真,守住初心,德育和思想的正确性就显得无比重要。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石,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承担起更多教书育人的工作,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学生作为主体,认真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改善创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养成学生的良好品质,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常世明.新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8).
[2]祝高波.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交际,2016,(16):170-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