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什么拯救你 ——家长如何帮助中学生不被“网住”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张哲
[导读]
        2020年初因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停课不停学,全民网课已经开展了两个月。家长已全面复工上班,学生在家学习也出现倦怠感,对于本身就喜欢网络游戏、爱玩手机的学生,再加上自身不自觉、自控力差。一边放着网课播放,一边玩着网络游戏,作息没有规律,熬夜作战,在群里还“呼朋引伴”,玩得不亦乐乎。这段时间有些学生更是陷入了网络游戏的泥潭,无法自拔,越陷越深。
        2019年新发布的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中提出,中国游戏用户已达6.4亿,青少年用户规模已超两亿,12岁到16岁的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的高危人群。研究表明,游戏成瘾的患病率约为27.5%。有些青少年想通过打游戏,能赚钱谋生,要是能成为一名电竞专业选手,以为收入上亿;青少年手机、电脑依赖是令当今所有家长都感到头疼的问题,父母们严厉控诉手机、电脑的罪状,将学习成绩下降、近视、写作业分散注意力、丧失独立思考能力、影响家庭感情、对父母冷漠等现象出现的原因全部归咎在手机、电脑身上,这个锅究竟该不该手机、电脑来背?
        解决青少年游戏成瘾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家庭是预防青少年游戏成瘾的“第一道防线”。
一、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有以下几大原因:
1、缺少自控力
2、为了获得尊重
3、和同伴交往困难
4、缺少父母沟通
5、过渡溺爱,疏于管教
6、没有正确的学习观
7、没有其他兴趣爱好……
        青少年迷恋网络更深层的原因:孩子的心理成长和孩子身体成长一样,需要肯定、自由、情感、宽容、梦想的均衡营养。这些,许多家庭往往不能给予,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孩子们能暂时找到满足感。
二、孩子容易产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家庭都有怎样的特征?
(一)差关系

        让一家三口都用“打钩”或“打叉”来一一评价父子关系、母子关系以及夫妻关系,就可以看出一家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全都打钩时,家庭关系是和谐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爸爸妈妈的夫妻关系这一底线不变,两侧线段不断向上延伸。
        通常在家里得不到温暖的孩子,他们在网络上提出任何一点小小的请求都会得到不少人的帮助。现实生活和虚拟社会在人文关怀方面的反差,很容易让“问题家庭”的孩子“躲”进网络。
(二)缺引导
        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玩游戏和看网络直播、抖音、聊天等,多数孩子很少甚至从不与父母交流关于网络方面的问题;家长对待孩子上网的态度,有的极力反对;有的放任自流、无所谓。同时发现大多数对网络游戏较迷恋的孩子大多是那些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父母无暇照顾的孩子,引导孩子适当运用网络问题也是家长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坏示范
         如果父母每天拿着手机不肯抬头,又凭什么要求孩子不准看手机呢?作为家长,是否为孩子起到了榜样作用?有自控力的父母能做到在孩子面前不玩手机,言传身教的力量大于每天在孩子身旁不停地唠叨。
三、改变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办法:
第一步:告诉孩子网络游戏对于人生的影响。
1、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2、对心理和精神健康的危害。
3、影响道德和性格的形成,形成错误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4、浪费时间和金钱。
5、对学习的影响……
第二步:与孩子建立网络游戏方面的沟通。
        家长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绩,要与孩子深度沟通,尽力去了解孩子内心的缺失感,同情、理解并耐心帮助他们,多一些关照和尊重,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时一定要让孩子明白的,让他玩网络游戏是为了让紧绷的神经得以松弛,从而有效达到休息的目的,并不能毫无节制地玩很长时间。让孩子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适当玩玩网络游戏无可厚非,甚至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打游戏,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找出他们沉迷网络的真实原因,才能找准切入口,对症下药。
第三步:父母与孩子签订契约,置换网络游戏与学习的时间。
        家长可与孩子协商制定出合理的上网规则。如:1、要想上网的前提条件是完成家庭作业。2、要防止浏览不健康的网页。3、控制上网的时间。平日不上网,周末或节假日规定上网时间不能超过两小时,每次上网时间不超过一小时。4如果做不到第一条,就减少其两小时的上网时间等奖惩制度……人们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要想戒掉一个习惯至少需要3倍的时间。可从较少次数开始,采用小步子原则,慢慢戒掉对手机的依赖行为,约束孩子逐步形成节制上网时间的好习惯。对于网瘾严重的孩子,可采用每周上网时间递减法,莫急于求成。当孩子处于中学毕业班时,父母更应帮助孩子平衡梦想和学业,签订一份契约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四、解决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方法:
方法一:父母与孩子建立有效沟通
        1、接受对方的情绪。
        2、说到听者想听,听到说者想说。
        做到以上两点才叫做有效沟通。孩子的情绪或焦虑或疲倦或自卑等,家长要用心感受到,学会倾听。父母对于孩子沉溺网络,往往只能通过各种极端的方法,断网、没收电脑手机、摔手机、砸电脑、打骂等,而得到的结果却是更激烈的反抗,父母往往感到无能为力。当这些方法不起作用时,对孩子真正起作用的是:改变父母自己。往往孩子缺少的是内心的温暖,要和孩子交心、真诚的沟通非常重要。所以,孩子心里有话,一定要说出来让父母听,这样父母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
        沟通,就是倾听+倾诉。现在我们的家庭成员是都想说,谁都不想听,缺少倾听者。所以首先家长要倾听孩子,孩子也要学会倾听家长,然后要学会倾诉,有话就说,实话实说。而且相互间不要拿个大棒子等着,对方刚说完,叭,就打回去了,你的不对,你错在哪里哪里……要让孩子有说话的机会。一个非常重要的沟通方法,就是有事好商量,商量着办事,有一个事出现了,你们看看都什么意见啊,然后把意见都说出来,谁的意见对就照谁的做。现在有些孩子为什么不听话,为什么不能跟他沟通,他为什么跟你对着干?小时候,他一哭一闹你就让他成功了,他长大了你不让着了,他就不干了,他就会变成一个非常逆反的孩子。另外,写信也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法。
        家庭里父母与孩子因孩子沉迷网络而发生冲突,一点儿不奇怪,关键在于发生之后,要拿得起、放得下,事情不要放着,放了以后越搁越生。家长就得找个机会,就只当没这件事,明智的人不会让不愉快过夜,也就是说,矛盾最好在当天解决。与孩子要较真,但不能较劲。
方法二:帮助孩子建立信心
        心理除法策略:把大目标划分成一个个小目标,一步步去完成,每完成一个就尽力去鼓励。自信源于成功的暗示,人积极暗示一旦形成,就如同风帆助你成功。孩子在成长中特别需要“发现”,尤其是对自我还不甚了解的孩子,格外需要有人去欣赏和鼓励他的优点、特长和进步。我们只要孩子今天比昨天强就好。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应该表现得很满足并赞赏,就算孩子有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我们也应该接纳并鼓励他改正,让孩子时时刻刻能够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成就感,让他不必在网络世界中寻找安慰。
        特别是男孩子需父亲与孩子交流一些专业领域擅长或爱好的东西,例如:体育运动、艺术、文学、手工、烹饪等。母女之间的交流有时更像是闺蜜一般亲切。中学生需要一个年纪大一些、经验多、学历高的“精神导师”。
方法四:调整学习空间
        如果孩子的卧室既狭小又压抑,可以在客厅开辟出学习空间来,私密但不封闭,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私密,孩子不能向父母封闭,不沟通。
方法五:准备家庭手机存放盒
        孩子把自控力要放心上,短时间里不能够从心理上完成的话,可以借助一些外力。可准备一个盒子,吃饭到作业写完这段时间,要把手机自觉放到盒子控制住。人就像车子,该刹车就要刹车,人要有自控。自控能力搞好才能有所进步。
方法六:用户外活动、阅读等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代替网络游戏
        面对网络,家长光一味地“堵”已经不太见效,还是需要有效地进行科学“疏导”为主。孩子一定要头脑清醒,用网不恋网,清醒不痴迷。一个能把握自己行为的人,才能最终把握未来的命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