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即育人,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充当人师。教学是育人的载体,育人的手段,育人的条件,育人的基础;育人是教学的起点,教学的目的,教学的归宿,教学的灵魂。因此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也一定要将实验教学和育人有机统一起来。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 育人
育人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工作。学校德育的途径有很多,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但是,从它们各自占有的时空看,教学育人才是主体。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每个人如果缺少某个方面的知识或技能,他同样可以顺利发展,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但是每个人无论你从事任何职业、任何工作都必须有做人的基本道德素养。在我国教育史上,历代教育家都把德育放在首位,优先于智育。“教文以明道”,讲求文道结合。作为现代的教育工作者也应当自觉意识和共同行动起来。下面我就谈谈我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育人渗透吧。
一、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意识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个人保持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的力量源泉。生物实验是学生创新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石。比如做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时,我将提出如果所提供的实验材料的细胞液泡没有颜色该怎么办?如何利用质壁分离原理来测量细胞液浓度?学生能够想到用红墨水代替蔗糖溶液使质壁之间形成颜色……又如在做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时,并没有直接告知学生实验过程,而是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实验材料:过氧化氢溶液、猪肝研磨液、新鲜的唾液、淀粉、清水、蔗糖。有些材料是有用,有些是没有的,学生自己鉴别。同时这个实验方法不止一种,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探究。还有在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实验时,首先让学生进行预测,然后在进行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讨论结果去设计实验证明。通过这些自主性和探究性的实验,学生即动手又动脑,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甚者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并逐步提高创新能力。
二、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合作意识教育
今天的时代,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都在强调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虽然各组员之间有各自的任务,但他们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这就需要他们合作实验。比如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学生分组合作其中有两个学生分别掷一块钱硬币和五角钱硬币(正反面分别代表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另外两个同学分别进行投掷硬币正反结果的记录,我们用这样的方式去模拟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小组内的四位成员需要合作,同时每个小组还需将结果一起汇总到我电脑上作统计分析。实验过程中学生能潜移默化的进行合作,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
三、生物实验教学中的生态意识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环境的破坏越加严重。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急切地呼唤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近几年人们对环境的保护和生态意识在逐步提高。生态意识也成为了现代社会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在生物教材中也有三个实验涉及生态学内容:1、调查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淡水区域的水质,学生到学校附近正在开发商品房的小溪调查水质时,认识到水体污染对生物生存的影响,并根据资料和自我的认知提出了改良水质的方案。
2、庭院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学生通过对庭院生态系统中物质利用和能力流动等方向分析,认识到一个家庭庭院也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在这样的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可被多级利用,从而提高生态效益。这也是在现代社会中所追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的方式,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利用环保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3、农业生态系统中种植业和畜牧业的优化组合的资料研究,学生在分析资料的过程发现农业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复杂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并形成良性循环,增加了经济效益,减少了化肥等的用量,降低了成本,保护了环境。在这三个实验中学生都有生态意识的提升,正确认识和对待人与生物的关系、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生物实验教学中的挫折与成功教育
人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碰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特别是处于生理发育关键期的高中生,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成功时,能否不骄不躁继续努力;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失败时,能否正确面对挫折,走出失败阴影,这都将影响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形成。而学生在动手做生物实验时也会出现实验的成功和失败,此时就需要予以正确的引导。例如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有些学生在这实验过程中出现实验失败,如剪取根尖过长,解离时间过长,染色时间过长等原因导致有丝分裂时细胞无法找到。学生此时会出现气馁的现象,坐在位置上就不动也不思考原因。此时就需要我会引导学生寻找原因再重新制作,重新转换位置观察。当然也有些同学能正确操作,一次性就能制作好临时装片并观察到理想的结果。此时我将利用手机把结果拍摄保存并作为示例,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使之今后能更加努力学习。当然在其他的实验中也都进行着同样的挫折与成功育人的渗透,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五、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唯物主义教育
唯物主义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同时也是观察、分析、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与生物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进行唯物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认识生命的物质性,同时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也能逐步形成。例如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观察叶绿体、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实验中,学生通过这些实验直观认识到生物由各种组织细胞构成,细胞中存在各种结构和物质,如糖类、油脂和蛋白质这些有机物的存在。这就验证了生命的物质性,同时学生也养成讲究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观察叶绿体的同时还观察到了胞质环流现象,还有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和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的实验中都体现了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属性。也就渗透了生命的物质是运动的教育。这些生物实验中的唯物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有利于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抵制邪教的正确思想,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其他教育
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育人,还远不止这些。比如:在胚胎干细胞研究进展资料的搜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进行安全教育;
在模拟尿糖的检测是,进行健康教育;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对操作台进行整理和清洗时,进行卫生习惯教育;在每一个实验中,都进行科学态度,实事求是,严格、谨慎、细心,培养严谨的作风教育。
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要想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更好的渗透育人工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生物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中找到育人工作和生物实验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相钰,刘恩山。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2、彭兴顺.教育就是唤醒.中国工业出版社,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