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杨明
[导读] 本文就高中生物如何渗透德育进行探讨。
        【摘要】在教学中,不仅仅要重视对于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更要在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有效渗透。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改革,教学越来越重视对于德育这一块的教学,但是仍旧有一些教师过于重视学生在知识方面的培养,而忽视了道德教育的渗透,本文就高中生物如何渗透德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德育教育;教学策略

        德育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德育能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学生在知识方面的学习,还应该关注孩子道德方面的成长。在高中生物中,生物的德育内容并没有以直接的文字描述展示给学生。生物是理科学科,很多时候,我们会重视其知识体系的学习,而忽略了其德育内容的教育。作为生物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对知识内容的传授,还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生物教学中,要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将德育思想潜移默化的传授给学生,加强学生在生活、学习、以及社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
1.1在课堂教学时进行渗透
        在进行生物教学时,教师不仅仅要关注课本知识的授课,还应该结合社会现实生活,进行教学,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课程内容的安排,在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的思想。教师教学的内容应该注重丰富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完成知识的学习,以及德育教育的进行。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这一章中,教师可以指出由于环境在不断地恶化,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已经不足以对抗外界的干扰。生态系统中开始出现许多环境问题,例如,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湿地面积减少、海洋被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教师要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展开对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学习胎儿的发育这一节课程时,要教育学生,母爱是伟大的,还可以拓展母亲在怀胎过程中,身体种种的折磨,以及在分娩过程中种种的痛苦,告诉学生母亲怀胎的不易,要孝顺父母。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在潜移默化中,传授学生孝道的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1.2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其中许多知识都来源于实践,生物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在生物实验的探索实践来实现[1]。经常做实验,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探索知识的能力。在学习《物质鉴定》时,需要建立小组,完成对蛋白质、还原糖以及脂质等生命基础物质的鉴定。认识生命基础物质的鉴定的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实验过程中操作比较繁琐,需要几个学生共同进行合作,才能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在实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几个人一起解决。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增强了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在困难面前,可以做到齐心协力,共同面对困难。

在教学中要学会随机应变,把握恰当的时机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1.3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一颗真心来教育学生。要本着关爱学生,呵护学生的成长为主要的目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栽培[2]。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教学是以情感教育为基础的。教育是一种爱的艺术表现形式。没有情感的教育都无从谈起。”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学生的关爱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一条准则,尊重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是教育的基本要求。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喜爱,以及得到关爱。所以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师德,这样才能保证德育的进行。只有对学生尊重,才可能获得被学生尊重,因为尊重是相互的。教师除了在学习中关爱每一个学生,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学生的成长。但教师对每一个学生不论学习成绩都能品等地对待,学生就不容易产生叛逆心理,有利于教师在德育教育方面的开展。
1.4将生物与爱国主义的结合
        爱国教育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是中国民族的优秀品质之一。在我国的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生物学家,都怀着一颗爱国之心,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祖国,为国家效力。在我国,有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袁隆平。他做到了外国人做不到的事情,研制出一种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让世界为之震撼。学生可以为之感到自豪,洋溢出名族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之心和振兴祖国的使命感。在学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在我国,因为地形复杂,气候的多样性,造就了我国在有三万多种动物,在我国,因为地形复杂,气候的多样性,造就了我国在有三万多种动物。其中还有大量的珍惜动物,比如大熊猫,白鳍豚等。同时,还可以补充我国有哪些濒临灭种的生物,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观察,以及对于生态问题的关注,培养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3.结语
        综上可述,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在恰当的时机,将德育教育有机地融合到生物的教学中。在新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教学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在教书的同时,也要会育人,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福香.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J].神州,2020,6(23):23-25.
[2]张玉香.德育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开展应用 [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9,12(23):33-35.
[3]张海瑞.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4(33):24-26.
作者简介:杨明,1976年11月,女,汉族,籍贯:河南鹤壁市,学历:教育硕士,职称: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教学法和学法研究,邮编:843000,单位:阿克苏市第三高级中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