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行业得到了较大的进步。在建筑工程项目频繁开展的背景下,工程造价超预算控制成为了其管理中的重点内容,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增加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的关键性,探讨超预算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关有效的控制措施,旨在进一步促进建筑工程的良好向前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控制措施
前言
在建筑工程领域内,造价预算控制是其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平稳发展,则要有效的控制造价、尽可能的降低工程成本,以实现建筑工程的整体投资效益增长。因此建筑企业需要仔细分析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实现合理的工程造价控制。
1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的关键性
建筑工程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所以其造价预算控制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特性。不过由于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内容涉及相对比较广泛、资金投入量相对较大,因此合理的控制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有利于进一步合理配置工程物资和资源,从而能够有效的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所以在控制工程造价预算时,则要保障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同时需要收集各个工程阶段的数据,以便于更好的编制预算方案,对资金进行优化配置,进而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推动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十分关键[1]。
2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主要原因
2.1 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不合理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主要原因即是预算编制不合理,其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首先在建筑工程项目中,造价的影响范围相对比较巨大、涉及领域较多,比如市场、环境等等方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在建筑工程的初期阶段,建筑企业对市场风险以及施工材料价格的浮动变化等作出了一定的预测分析,但是实际上此时的预测并非完全准确,还需要充分结合其他因素进行全面考虑。而如果一旦在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忽视其他因素的影响,则就会导致概预算编制不科学、存在误差较大等现象,从而出现工程造价超预算情况;其次是建筑企业在编制预算时缺乏战略定位,比如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足,对概预算编制的重要性没有深刻认识等,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际工程情况的调查,导致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不能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就会出现超预算的不利局面[2]。
2.2 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存在缺陷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实质上是一种贯穿工程项目全程的工作,在各个阶段都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与工程全过程施工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在造价预算控制时能够有效的把握施工过程的细节,有利于工程项目的整体预算控制。不过在当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造价全过程管理仍存在比较严重的缺陷和不足,比如预算与施工实际支出不符,其就有很大可能出现超预算的情况。另外则是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不科学,无法保障施工过程的有序性,不能为正常施工活动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而且建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具有施工工序复杂、施工规模大、施工周期长等特点,由此就造成了工程造价管控难度较大,如果管理不及时和不全面则会导致施工情况反馈不充分,影响造价预算工作的准确开展,进而会导致建筑工程超预算。
2.3 工程造价监管不到位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不仅仅关联于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而且监管部门对其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实际上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是一个具有动态性特点的管理过程,监管部门通过一系列监管措施能够严格把控每一笔资金的合理、充分利用。
而如果建筑工程造价监管不到位,则就会出现工程资金浪费、随意支配、中饱私囊等问题,从而导致施工所需费用超出造价预算方案规定的范围。所以建筑工程造价监管不到位则会严重导致工程进度延误,造成大量的工程物资和人力浪费,不利于保障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提高[3]。
3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控制措施
3.1 提高工程造价预算编制工作水平
针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不合理的现象,为减少超预算现象的出现则要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工作的水准。因此首先要保障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高,要严格选拔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和预算编制人员。比如可以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人员队伍的专业性;二是保障预算编制人员能够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开展工作,尽量避免出现预算编制漏项和缺项等问题,要深入实地考察,基于现场情况科学编制工程预算;其次是要保障造价管理人员与施工管理人员的及时沟通和联系,充分了解和把握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预算问题,从而能够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同时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要对建设项目进行专业的估价预测分析,然后随着工程施工过程的逐渐推进而不断完善预算计划及方案,保障预算编制的合理性。
3.2 强化工程各阶段的造价预算管理
由于工程造价管理涉及到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因此为避免超预算,则要对各个阶段进行严格预算控制管理,即是在工程前期环节、工程实施环节以及工程竣工环节等,加强对预算的控制和资金支出核对,同时结合市场价格的波动,合理调整预算方案,这一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客观对待价格因素,掌握价格变动的趋势,保障预算编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另外造价预算管理人员需要依照合同条款充分落实各项工作内容,比如在现场签证中,则要针对经济、合同、技术等加强管控,保障实际工程计量的准确性。另外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造价预算的控制则是结合内外界因素,通过科学的施工管理和外部环境控制等手段,避免出现预算超支。最后则是要严格把握工程结算,积极防范超前过度支付等问题。此外还需严格审批工程设计及施工方案,减少工程变更,降低工程项目更改所带来的造价增加影响。通过对工程造价进行全过程控制,则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造价损失,节省建设成本,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
3.3 加强对工程造价预算的监督力度
在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控制中,必须要加强监督力度,从而能够减少工程返工,节省人力和施工成本。所以施工单位要实施自检和互检,监理单位要实时关注和监督工程施工质量,如果发现质量问题或者安全隐患,则要及时上报建设单位,并尽快通知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和修补,保障工程活动的有序推进,确保工程造价资金配置的合理性。除此之外各级政府部门也应当加大监督力度,杜绝工程资金私自挪用、监督工程造价资金的利用,从而能够减少因造价超预算而导致的烂尾工程,提高工程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各部门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同时积极实现社会效益,促进建筑工程的健康、良好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保障,主要是依靠合理的工程造价预算实现的。因此为了避免工程造价超预算,则要分析其主要原因,并针对预算编制不合理、工程造价管程管理存在缺陷、建筑工程造价监督力度不足等,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如提高预算编制工作水准、强化各个阶段的工程预算控制和加强工程预算监督力度等,进一步提高工程预算的准确性、尽量减少资金浪费,保障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林云.试析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与控制措施[J].门窗,2019(21):45.
[2]刘瑞.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分析[J].纳税,2019,13(31):212.
[3]李锦秀.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研究[J].门窗,2019(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