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7期   作者:乔雪伟
[导读]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城乡规划建设加快进程中
        摘要: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城乡规划建设加快进程中,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且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也高于以往。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可以促进城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土地利用率。为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在互补关系的作用下,有效地控制了土地资源浪费现象。
        关键词:土地规划管理;城乡规划实施;关系探讨
        引言
        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土地利用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只有城市和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和土地利用管理协调统一,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综合整治等手段促进新增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的有机结合,使两个规划协调一致、共同发展,才能更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
        1土地规划管理的意义
        土地规划管理的实施,能够促进土地利用率的提升。以区域空间结构和经济结构为依据,实现对土地资源的高效化利用,能够增强土地与经济、人的协同发展,增强地区与产业均衡性,实现对社会发展环境的逐步优化。土地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由于我国的人口较多,因此人均占有量较少,在土地用途管制方面,土地规划管理相关条例能够起到关键作用,实现对土地资源功能的有效划分,缓解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
        2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管理二者现有矛盾分析
        城市化进程过程中,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行,大量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迁移,在推动了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所以二者之间是一个辩证的矛盾关系。在土地规划管理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发挥闲置土地的价值,重新发挥闲置土地的作用,土地规划管理部门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地方的闲置土地进行重新征收,然后重新制定其使用用途,进行公开的土地拍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盲目最求经济利益的地方管理部门会在拍卖过程中盲目太高地价,最终导致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价值被忽略。城乡规划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城乡土地资源的价值,满足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需求。但是城乡规划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不足和缺陷,这些不足和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农业耕地的规划和控制存在问题,在城乡规划实施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农民赖以生存的是耕地,由于城乡规划过程中很多耕地被改变使用用途,导致耕地面积大量减少,使农民失去了耐以生存的土地,影响社会稳定;第二个方面是在土地征收过程中,补偿价格和实际征收价格之间存在很大差异,真正到农民手里的补偿款已经所剩不多,导致很多农民对征地出现不满,影响征地工作的开展。
        3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
        3.1明确核心地位
        在新时代背景下,只有把土地规划管理当作核心问题,才可以保证城乡一体化建设科学发展,有效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在城乡规划实施过程中,由于农民土地使用率得到提升,农民的居住环境也变得非常集中,以至于城乡布局变得更加容易规划。想要有效提升城乡规划实施的合理性和土地规划管理的合理性,相关部门应结合土地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进行安排与利用。因此,在城乡规划实施中,土地规划管理属于核心内容。
        3.2实现有序扩张
        新区扩张和旧城改造,是当前土地规划的两种主要形式,在建设用地计划的制定中应该综合考量当地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实现与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的有效协同。对新区扩张范围进行控制,将工作重点放在土地利用率的提升上。城乡规划中的扩张策略,通常应用于小城镇和开发区的建设当中,在大中城市建设中应该加强控制力度,防止出现土地资源浪费的问题。对旧城改造与新区扩张进行综合规划布局,明确该地域的城乡发展状况,对建设用地量进行合理分配。经济结构与土地用途是规划方案制定中的关键,明确用地类型与发展重点,促进规划方案的有效执行。


        4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建议
        4.1规范土地征用过程
        在土地征用阶段,如果土地征用尾款不符合土地的实际价值,将无法保障农民利益,影响城乡和谐发展。我国需进一步规范土地征用程序,保障土地利用的科学性。需要完善土地征用的补偿机制,合理分析土地征用带来的损失。工作人员在计算损失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农民的损失,还要考虑产生的间接损失,提高农民的满意度。此外,需要利用市场化管理措施管理土地征用过程,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征用土地,保障土地征用的合理性。相关部门在征用土地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农民建立新型农业格局,在农村地区实施多元化的农业经济。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在征用土地过程中,需要加强农民就业指导,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要根据国家标准落实经济补偿工作,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4.2城乡规划实施与土地利用规划有效结合
        城乡规划的实施和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有着相同的最终目标,但二者采用不同的方法,我们需要找到一个纽带使二者加强沟通,实现有机融合。经过多年的实施经验可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方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有力手段。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施即解决了城镇化发展造成的农村宅基地废弃、城市建设用地不足的矛盾,也实现了土地的高效利用,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充分开发了区域内荒地、废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对非农建设占地耕地提供了补充耕地的方案,为城乡规划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用地保障。
        4.3制订建设用地计划和有序扩张城镇建设用地
        目前,在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中,土地规划一共有两种形式,一种为新区扩张,另一种为旧城改造。针对城市来讲,常常会利用提升土地利用率的形式,加强对城市扩张的控制。例如,小城镇、开发区可以利用该种手段实施城乡规划。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土地资源方面,大中型城市变得越来越紧张,因此需要适当的控制土地使用,使新区扩张与旧城改造同步进行,进而实现协调发展。并且,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研究方案中的土地用途、经济结构进行重点调查。并且,需要发展重点和用地种类进行区分,进而促进居住和集中产业的实施。
        4.4信息化设计规划
        实行科学的土地利用与规划管理,应当以农业发展为前提和基础,保障城市建设的有效运行。但是当前在农业方面的土地利用问题影响了城市的有效发展。为了降低农村地区土地利用失衡的现象。应当采取科学有效的规划,重视信息技术的设计和利用。将大量的农田信息进行有效的采集,并且反馈上报形成区域农田使用数据库,能够准确地反映基本农田情况以及利用变化。这样一来,能够为农村地区的农田监督管理机制提供有效的保障,有助于农村地区进行农田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结语
        土地资源的高效化利用,成了当前城镇化建设中的关键工作,也是决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城乡规划和土地管理的内在关系十分紧密,同时两者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应该采取合理的协同措施,实现对两者内在矛盾的化解。通过明确核心地位、实现有序扩张、拓展规划深度和“两规”协调发展等途径,切实解决城乡规划与土地管理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欧阳来禄.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初探[J].居舍,2019(13):8.
        [2]杨虹.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管理与城乡规划管理关系研究[J].城市地理2015(8):20-21.
        [3]孙勇.浅谈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管理的相关性[J].中国住宅设施,2019(07):26-27+23.
        [4]张震.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初探[J].居舍,2019(33):13-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