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道桥工程出现了多种问题,不仅增加了后期维护成本,也缩短了道桥的使用寿命。道路桥梁工程一旦出现问题,会威胁到行车安全,增加安全风险。因此,对道桥病害进行治理,是施工单位的当务之急。笔者将介绍目前道桥工程常见病害,并探究分析了相关成因,就现有的施工处理技术提出优化建议,希望能给同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道路桥梁;常见病害;处理技术
引言
在道路桥梁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我国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宝贵的施工经验,而路桥工程建设也由此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不可否认,我国的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要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道路桥梁工程的实际需求,除了积极采用新的施工处理技术外,还应当分析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一、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类型
1.1功能性病害
路桥工程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功能性病害的主要原因是路桥工程在施工前的设计环节出现问题,设计师在进行路桥工程设计的过程中不能根据路桥工程所处的环境进行设计,路桥工程在施工的过程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的路桥工程在使用的过程中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使人们在出行过程中的安全性降低,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路桥工程附近地区的经济发展。功能性病害主要的表现为桥面出现裂纹、坍塌等,路桥工程维护人员应在工作的过程中及时对这些问题进行预防,进而保证路桥工程的质量。
1.2结构性病害
在我国路桥工程使用时间较长时,容易出现结构性病害,降低路桥工程的质量。一般情况下路桥工程的机构性病害是路桥工程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如路桥工程内部的钢筋腐蚀断裂,造成了路桥工程的结构性病害。在路桥工程出现结构性病害时,不会轻易地被民众发现,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路桥工程的维护过程中,应定期地对路桥工程的结构进行检查,防止相关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路桥发生结构变化。
二、道路桥梁工程病害产生的原因
2.1桥面裂缝
桥面产生裂缝是道路桥梁出现工程病害的一大主要原因,而引起桥面出现裂缝的原因却不止一种。
(1)水泥安定性不合格。由于水泥安定性不合格而引发的前面裂缝通常被称作为龟裂。而影响水泥安定性的关键因素,则是石料的料径与用水量。石料料径过细会使得水泥砼收缩量变大,使桥面铺装层收缩,从而造成裂缝。用水量过大则会使得坍落度比那大,影响砼的早期强度,使得桥面不能够抵抗应力,从而形成裂缝。
(2)浇筑后过早停止搓平。施工人员在进行浇筑之后,搓平时间不够,使得铺装层干缩裂缝。
2.2地基沉降不均匀
在道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对地基质量过软过弱的位置若不进行加固与置换处理,便容易造成地基沉降不均匀的现象。这种现象的表现作为典型的便是桥头跳车。在对道路桥梁进行施工之前,有些工程并没有对施工地点进行仔细的勘察,甚至是干脆没有进行地质勘查,这使得施工人员并不了解施工地点的地质特性,只能依靠施工经验盲目进行施工;有些施工工程并没有依照规定进行勘查,造成在施工过程中布孔不准确的现象以及孔深不足的现象;有的施工工程不仅没有进行实地勘查,甚至直接抄袭附近建筑物与道路桥梁基础资料,这样的做法给设计人员带来了极大的误会,让设计人员难以准确的分析与判断该工程的实施方案,致使设计人员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施工地点不相符,最终使得地基出现沉降不均匀的现象,最终造成道路桥梁内部结构被破坏。这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
2.3施工控制与养护不到位
道路桥梁的路面出现坑槽或者油包等病害,则都是因为道路桥梁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控制不到位而产生的。施工控制环节在道路桥梁工程里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会直接影响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在施工控制环节,施工单位若是不依照施工设计图纸进行材料采购、材料使用,不依照工程要求去配比材料,便会引发坑槽等病害。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一种病害类型,因为其产生的原因都是因为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不够。所以相关施工单位应当单独培训一批施工控制工作者与道路养护人员,以保证路面的安全。
三、道路桥梁病害施工处理技术探析
3.1路面裂缝处理技术
表面修补法:表面修补法是一种操作十分简单的裂缝处理技术,适用于较小的裂缝与断裂时间尚短的裂缝,处理步骤简单易操作且效果明显。只需相关工作人员对裂缝进行清理,并使用特殊的黏结剂处理即可。
注浆修补法:注浆修补法是针对那些相对较大的裂缝而言的处理技术,其主要的处理方法是,向裂缝中灌注环氧树脂材料,或者是水泥砂浆,以达到填充裂缝的目的。对于裂缝程度适当的裂缝病害,可采用向裂缝内灌注水泥砂浆或环氧树脂材料的方法进行处理,这些特殊材料可有效填充裂缝并将其黏接为一个整体。
填充修补法:填充修补法是针对道路桥梁的裂缝病害变得极为严重的时候所使用的,需要向裂缝内填充大量的诸如水泥砂浆或者环氧树脂这样的具有固定作用的特殊材料,并辅以一系列的养护措施,以达到填补裂缝保证道路桥梁安全的目的。
3.2地基沉降处理技术
在地基沉降处理道路桥梁病害的技术中,桥梁加固法应用的最为广泛。桥梁加固法的原理,是通过改变桥梁的截面面积大小,在总体上提高桥梁内部的结构性能,加固结构体系,从而达到保证道路桥梁运载能力,提高道路桥梁的承重能力,提高道路桥梁使用寿命的目的。当桥面存在不均匀沉降时,相关施工人员与维护人员应当根据该桥面所发生沉降的特点、沉降的程度,以及周边地理地质环境来选择应当用什么样的方法处理沉降。对于那些沉降程度不大,且能够预测其不会再进一步发生沉降病害的道路桥梁的地基,施工人员可以通过填补坑洼以及修补路面的方式和来对其进行处理。而对于那些沉降程度较大,且难以预测是否还会继续发生沉降病害的道路桥梁,施工人员则必须要对该工程进行重新压实,并采用置换或者灌注特殊填充物的办法来进行处理。若是沉降地段的地基是偏软的地质,则应当保险起见对其进行置换处理,并保证置换的新地基的质量。灌注处理则是将水泥砂浆、环氧树脂等特殊填充物灌注到地基之中,通过水泥砂浆或者环氧树脂与原本地基的结合,提高地基的稳定性与承载能力。
3.3竣工后养护技术
工程竣工之后的后期保养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很多道路桥梁工程尽管竣工时质量非常的好,前期使用状况也不错,但是由于疏于后期的保养与维护,使得道路桥梁质量在短期内急速下降,最终达到了无法修复的地步,使得道路桥梁的使用效果与使用寿命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结束施工之后,相关单位也应当继续对其进行管理,要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做好交通管制工作,以避免由于人员走动或者车辆行驶而使得道路桥梁表面遭到破坏。施工单位应当在开始筹备工程的时候就制定好后期养护计划,在真正结束工程之后在根据实际情况对养护计划进行合理的修改。采用国际先进的技术工艺对其进行养护,严格控制预防裂痕、松散、坑洼等道路桥梁常见的病害。在道路桥梁出现病害特征或者异常情况时,施工单位应当及时安排相关工作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对其异常现场进行勘查,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与实施解决措施。为了保证道路桥梁的寿命,可以对车辆进行限制,禁止大型运输车辆的通过。
四、结束语
在路桥工程建设中,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做好常见病害的预防,对工程质量控制有着重要意义。针对已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置,从而降低其不良影响,确保路桥工程的性能。
参考文献:
[1]祁连梅,毕超.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50):246-247.
[2]于鸿熙.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探究[J].居舍,2018(3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