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读整本的书,不仅可以练习精读和速度,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以进行各种文体知识和问题阅读的训练。”可见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基于主题扩展的小学生整本书阅读不再像以往那样进行简单的字词理解,而应该根据所阅读的内容来理解与欣赏对自己内心深处所产生的悸动,以体会阅读内容中包含的背景与意义,体会复杂的人物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基于主题拓展的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案例研究为目标,对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指导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扩展;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和核心素养的推进下,对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整本书阅读,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据了非常重要地位。能够连续并完整的阅读一本书籍,是小学的综合语文阅读水平的一种体现,整本书阅读需要学生从宏观上去把握中心思想和主旨,促使学生形成具有一定逻辑性的语文思维和语文素养,同时锻炼了学生学习的耐性,避免了知识结构的片面性,使其自身的观点和想法更具完整性和成熟性。
传统的阅读教学指导中,教师往往会指导学生通过诸如速读、略读、跳读等方法对文章整体的结构、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意图等方面进行把握,这对于学生来说,对课文的理解是不够深刻的,对内容的掌握比较狭溢和片面,唯有通过“整本书阅读”,才能更清晰的掌握整本书的梗概内容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才能更深刻的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内心情感。以此,研究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指导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整本书阅读,关键是整体。叶圣陶曾言:“在阅读一事的本身,教师没给一点儿帮助,就等于没有指导。”可见在叶老心中阅读指导是很有必要的,下文就重点探究指导小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的方法和策略: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材料,并为学生在阅读道路中积累多样化素材,借助所积累的语言和词汇增强对文字敏锐感,提升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但是整本书阅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而不同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在教学指导中必须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学习实际进行差异化的指导。
低年级的学生更适合于教师先读给他们听。由于识字量的限制尽可能选择较为简短的文章或故事,以便于学生对整体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读完后,首先可以适当的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不要太复杂;其次,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话题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比如“你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等等。这个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选择读本时,要侧重趣味性。
中年级的学生完全能够自己阅读了。老师应该设计读书报告单帮助学生把握读物的主要内容,同时适当插入对修辞、描写方法等方面知识的渗透。也可以在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加入读后感或读书心得。如果有条件,也可以让学生同读一本书,然后进行交流讨论。这个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所以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求精不求多。
高年级的阅读需要经历很多个阶段,可以按照章节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也可以按照人物进行阅读,然后再回归整体进行交流和讨论。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完成读书报告单,并提出明确的填写要求,以保证读书报告单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注重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多读书,读好书。
二、精心选择读物,进行阅读方法指导
小学阶段的读物主要有:图画书、童话、童谣、儿童诗、散文、小说、科技作品等类型。图画书、小说是整本书,童谣、儿童诗、散文、科技作品往往是以“集”的形式出现的。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特点,教师要准确把握不同类型读物的特点进行指导。
图画书并非只有低年级学生才可以读,整个小学阶段的学生甚至成人都可以从图画书中获得启发。图画书可以分为有字书和无字书。无字图画书可以直接让学生阅读,学生通过读图,能够读懂故事,受到感染。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图讲故事,增强阅读的趣味性。故事情节比较曲折的有字图画书,教师可以边出示图,边讲故事,在故事的紧要处可以停下来,让学生想象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
童话在阅读时要注重故事性,教师在指导时,只要让学生准确把握内容梗概,理解故事所要表达的意图即可。
三、开展猜读阅读,提升学生阅读效果
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中,为了增强学生阅读体验与阅读想象力,教师便可通过猜读方式来设计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自主意识,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和效果。在整本书猜读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在生活中所积累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去推测阅读内容的故事变化与发展结局,并在阅读过程中去对比自己的猜想结果,以此提升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所以,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猜读思想,能够激发学生阅读自主意识,提高阅读效率。
比如,在开展《一百条裙子》这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跳跃式摘选书中有关那个“她”——旺达·佩特罗斯基的外貌描写及她与同学相处的一些情节,学生在大感意外之余,会产生一连串质疑:为什么旺达·佩特罗斯基受到同学们的排挤、嘲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她一直坚称自己有一百条裙子,为什么却天天穿着那条旧了的蓝裙子?她橱柜里真的挂着那一百条裙子吗?……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们阅读兴趣渐浓,会迫不及待地想进一步阅读下去,并在阅读中逐步了解旺达·佩特罗斯基,树立起一个执着、坚韧、向善向美、富有艺术才华的人物形象。
四、设计比较性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为了能够培养小学生形成科学阅读思维,教师便可以渗透比较性阅读模式,让学生通过对两篇及以上的不同类型内容进行阅读,并在不同层次、不同思维、不同方向中进行比较,以区分阅读过程中不同内容所带来的不同体验感,挖掘其中所包含的潜在关联,增强阅读质量与阅读水平。
例如,教师可引入《贫民窟》《小石匠》《卡隆的母亲》这三个故事,虽内容不同,但故事中均有安利柯的母亲或父亲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安利柯尊重小伙伴的情节描写。在进行比较阅读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故事的相同之处,抓住父母的无声的动作和语言的一些细节描写,去体会安利柯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一以贯之地进行言传身教,让安利柯懂得如何去尊重他人的感受,维护他人的自尊。
引导学生这样进行比较性阅读,可以让学生的阅读理解更为深入,在比较、分析、统整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辨能力。
总之,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的渗透,让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迎来了新的生机,并以此强化阅读效果。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为了优化整本书阅读教学结构,便需要从多样化角度人手,刺激学生视觉与听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乐趣,愿意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开展整本书阅读,促进小学生阅读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婷.叶圣陶“整本书阅读教学”理论及实践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
[2]王新琼.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质量评价标准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8.
[3]南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J].宁夏教育,2018(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