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生活化理念,打造新形态课堂——生活化理念下的小学高年级数 学教学思考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期   作者:夏珊珊
[导读] 生活化是基于素质理念所提出的一种全新授课思想,
        摘要:生活化是基于素质理念所提出的一种全新授课思想,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同时在促进课程实现高效改革方面所发挥的助力作用也比较显著。在小学阶段,针对高段学生开展数学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生活化理念的有效贯彻,从而让数学课呈现出全新的形态面貌。
关键词:生活化理念;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

        前言:在小学阶段,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建设。在具体实施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生活化理念有效的贯彻下去,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发和拓展趣味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生活化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加深对基础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通过生活素材的有效搜集,在课程导入、情景构建、合作探索等各个方面进行合理优化,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有效发展,也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一、搜集生活素材,优化课程导入
        在进行课程教学时,作为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育人目标,加强导入环节的规范性设置。根据教材中的内容,搜集与之相关的生活素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呈现。带领学生就具体的生活素材进行分析,从而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1]。也能够帮助学生对接下来数学课的学习和探索,形成一个更加明确的目标。
        比如说,在针对“圆”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则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圆形的事物图片。或者搜集与圆形有关的生活素材,例如,将车轮的形状设置成圆形这一信息渗透到课堂上。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素材背后所蕴含的数学特征。
二、引入生活实物,构建直观情景
        在进行数学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生活化理念的支撑下,合理的搜集实物素材,并在课堂上进行直观呈现。通过情景的构建与展示,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2]。并在情景的支撑下,对相关的数学内涵进行深入的联想和思考,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思想认知。
        比如说,在针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则可以将代表性的生活实物展示到课堂上。以正方体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魔方,而长方体则可以选择比较常见的包装纸盒。然后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思考具体的数学特征,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图形思维。
三、依托生活案例,组织合作探究
        在进行课堂讲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生活化为思想指导,搜集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真实案例。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合作的方式进行深入探究,促使学生在案例思考和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加深对基础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实践技能基础,全面提高其在数学课领域的综合素养。


        比如说,教师在围绕“折线统计图”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则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展示蒜叶的生长模型。然后引导学生就具体的数据特征和规律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统计思维。也能够促使其在今后的学习领域,合理利用折线统计图,就相关数学信息进行分析和总结。
四、拓展生活实践,提高应用能力
        以生活化理念为支撑合理的组织生活拓展和实践活动,也是新时期背景下针对数学课教学提出的全新目标。作为数学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组织趣味丰富的实践活动[3]。让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掌握有效的应用技能,并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领域利用自身的知识储备基础,解决实际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在课程领域的综合学习和探索能力。
        比如说,在针对“多边形的面积”组织教学时,则可以设置趣味性的实践主题。引导学生就校园的绿地面积进行自主测量,然后利用自身所掌握的数据,结合相关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让学生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基础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五、捕捉生活现象,自主探究实验
        除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合理渗透生活化理念,作为数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生活实践探索当中,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并捕捉比较典型的生活现象。在此基础上利用自身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实验的设计和探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在数学学科范围内的自主创新和实践能力。
        比如说,在针对“百分数”开展教学时,则可以鼓励学生就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百分数案例进行收集整理。然后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数学规律进行探索与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实现学以致用能力的有效建设。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资料搜集或者实践调研的方式搜集感兴趣的数学资料,丰富自身在该学科范围内的知识储备,也能够让自身的眼界更加的开阔,从而为自身更加深入的学习和探索数学课程,奠定一定的知识基础。
结论:依前所述,生活化是当前教育背景下一种功能显著、并且应用范围比较广泛的教育理念。在小学阶段开展数学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这一思想的有效贯彻,并以此为基准对具体的教育活动进行有效创新。让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认识,并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建设。也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促使其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数学思维、能力等各个方面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季勇国.融入生活  动手探究——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法[J].课程教育研究,2020(17):126-127.
[2]闵小民.探讨小学高年级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22(08):185.
[3]杨晟姝.立足生活化,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J].华夏教师,2020(02):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