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改所积极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当前学校课改的重点,特别是强调教师与学生的角色的转变。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也就是提倡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评价标准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实施办法
1、构建科学的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的构成对合作学习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构科学丶组织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因此,我一直都非常重视小组的分组建设问题。小组设置名称为“手拉手”学研竞赛合作小组,每一小组都以水果命名,如:第一小组为草莓组,第二小组为西瓜组,队名由各小组自己命名,每组设组长、导学员、副组长各一名,三名组员,各有分工,各尽其职。为加强小组建设和管理,每班设主课代表一名、总导学员一名、副课代表一名、统计员一名、执行员一名、两名督察员。组长主要是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其职责重在本组策划、指挥,带领本组得分夺星,有进取心、荣誉感、有责任心、热心的“学习困难户”,管理上的“钉子户”,导学员主要是学习主动性较强、学习成绩优异、能起示范作用、指导是本组的业务小专家、本组学习质量、预习检测、学法指导、节后分析、课后反思。分组时首先合作小组的人数要合理,应以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分配展示,人数太少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助和交流气氛。其次分组时要兼顾成绩、能力、性格、爱好、个性等特点,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以保证组内成员之间有一定的互补性,各组之间的总体水平公平性、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和截面,这样既能增加小组合作,又能有利于各小组间开展公平的小组竞赛。要合理搭配优等生和学困生,考虑到学生的语言表达,学习成绩有高低、学习方法有异同,学习是是否做到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这种编排叫做“结对帮扶”活动的开展,减轻了老师的负担,真正起到兵教兵、兵带兵、兵练兵之作用,从而推进小组的发展。
二、活动环节
1、设计小组活力时应充分考虑教学目的
即怎样把课本中的内容知识自然渗透到小组活力之中,让学生真正收益,实现再价值,有意义的活力。为此我在设计预习中,我每课每人提前发一张“手拉手”学研竞赛小组合作“前置学习”菜单,菜单分“知识结构、前置任务、知识梳理区、上网查阅资料”、质疑留白区(含个人质疑,小组质疑)、交互检测及诊断分数,跟踪评定等项目,最后让组长评定,导学员签字、定期检查、存档评比。课堂上分小组语言展示、书写展示、问题评论、课堂小结、回答检测,由主课代表当堂分工定人定责,课后复习一课都有总导学员,导学员签字评定,督促落实。
2、设计合作难度要适当。
太难时,会出现冷场的局面,学生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表达,太简单,学生就会不屑一顾,随便说几句,甚至借机闲聊,说笑,形成表面上的“假热闹”、“伪合作”。
3、合作形式。
在教学中各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多样的,学科特点不同,课型不同,学习目标不同,采用的形式也不同,我主要采用了形式有(1)角色表演。(2)趣味游戏(3)调查活动(4)竞赛对抗,如小组之间对抗赛、友谊赛、结盟赛、挑战赛等。(5)课前预习合作分工,课中小组交流,课后学习检测及评定形式。(6)此外还可通过互教互学、结对讨论、相互检测、叫号提问、代表展示等方式。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体现生本课程理念,在小组内学生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和胆量交流,自信、书写、质疑的训练。成员通过交流,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书写展示出来,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达到生本课堂有“三声”:“笑声、掌声、质疑声”。
2、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舞台,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他们能进一步发现,认识自我,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
3、有利于提高学生回答书写的正确率。
小组合作学习,特别是小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菜单“质疑”时,可使思考不正确的学生及时纠正,不愿学习、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学习,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起到帮扶助困的手拉手带动作用。
4、培养团队意识,增强合作精神,开展良性竞争。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小组合作交流互动,展开组间对抗竞争。组内每一个人充分发挥各自特长,组内的成员不仅要对自己的任务和学习负责,还要对小组共同的任务、学习、得分、荣誉负责,时间长久,学生的合作团队精神,使得不同程度增强,学生确立一种正面的竞争关系。
5、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储存,提高学生的自尊,增强学生对学习学习任务的理解,张扬个性,促进学生发展,社会活动技能等诸多方面都有重大作用及深远影响。
6、体现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新课程教学倡导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实施教与学,让每一个人都是课堂的主人,都是演员,教师变成了导演,正确处理好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主导与主体角色定位关系,让每位同学在组间评价中为本组争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是赏识、激励教育。
四、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小组合作亟待加强尤其是评价机制滞后,出现“伪合作”“假评价”症状。实施课改以来,人们愈加重视合作学习,好像一堂课没有合作学习就不是新课改的优质课,是识别新课改的重要标签。时下,教师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小组讨论”,学生最活跃的学习形式是交流互助。然而,在教学设计环节中,该不该合作,为什么要合作,合作的评价处理,合作的效果如何,缺乏深入的思考。《人民教育》2014.14期发表了一篇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秋月的《课堂教学“伪合作”之批判》一文把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必要的合作或方法不当的合作称之为“伪合作”,明确指出这样合作浪费了学生的课堂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有的甚至会加重学生的课后负担,滋生不少的症状致癌细胞。
为了更好的实现组内竞争保持持久动力,我每一个月对小组得分汇总、评比、奖励,为优秀组长领奖,每学期评出金、银、铜牌组长,为金、银、铜牌组长佩戴红花。期中、期末考试分别按金、银、铜牌加分。期未对每个成员分别考评,分层施评,确保每位成员对小组都有贡献,以防滥于充数。同时个人评比中,组长、导学员、副组长、组员之间进行同层次评比。期末考试个人考试分占60%,小组平比分占20%,个人评比占20%。这实际上从政策上为组间竞争铺平了道路,有了制度的支持和保证,组间竞争也就势在必行。要制定标准、课堂流程、环节等相关章程,有什么样的标准要求,就会培养什么习惯的学生(摘自《人民教育》2015年期刊一文《从纤夫到牧者》)。
我在小组合作学习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各位同仁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对小组评比建设的项目进行加减调整,不断地进行创新和补充,逐步形成自己的课堂特色。
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坚持,只要我们积极去实施、去思考、去探索。精心组织、耐心打磨,用心坚持,信心努力,倾心呈现,定能开创小组合作在新课改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