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8期   作者:任东方
[导读] 初中科学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
        【摘要】初中科学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科学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科学课程进行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身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最终落实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不少学生对于科学概念、原理很难真正理解,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部分,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深度学习,提高教学的效果。本文阐述了初中科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深度学习;初中科学教学;实践策略
一、前言
        初中阶段的科学概念、原理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不少学生对于科学概念、原理的理解程度较差,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常常因为理解不够深入而影响到学习成绩,导致初中学生的科学课程效果较差[1]。对于学生自身来说,科学概念便是组织起来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通过科学事实以及特性感知等,最终结合起来,形成对概念的认知,能够发展学生对于世界的认识程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教学效果。通过科学课程的教学可以真正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二、初中科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认知冲突,让学生进行观察与探究
        在进行初中阶段的科学课程教学时,教师除了讲解基本的科学知识之外,还需要为学生创造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与原有认知结构不同的情况,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认知与新知识之间存在着无法包容的矛盾。进行新知识的教学中,通过这样的不协调感以及矛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究,从而达到揭示科学本质的效果,让学生们对科学产生的兴趣[2]。而自然与社会现象之间的理解是存在着局限的,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会受到自身原始认知结构的影响,如果在教学中通过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来进行教学,学生很难听懂,教学效果也不高[3]。因此,教师应当创造认知冲突,让学生们对这些冲突进行观察与探究,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当在教学《物体浮沉条件》的时候,有不少学生认为重的物体就会下沉,轻的物体则会浮在水面上,他们认为物体的浮沉都是由这个物体的质量以及重力来决定的。这个时候,教师便可以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铁在水里是否会下沉?如果同样的重力下铁制的小船是否能在浮在水面上?细小的针是否会沉到水里?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则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为学生进行认知冲突的创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探究,最终得出自己的答案。由于细小的针会沉到水中,而铁质小船能够浮在水面上,这也就说明了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质量并没有什么关系。进一步的探究发现,物体的沉浮取决于物体的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取决于均匀实心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的大小。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而且还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效果,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且让学生在研究与探究的过程中真正了解到科学,使得教学的效果得到真正的提升。
(二)重视实验课程,激发学生的思辨思维
        在初中阶段的科学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实验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得到真正的提升[4]。通过实验教学可以真正达到帮助学生激发探究兴趣的效果,而且实验能够让学生在亲手的操作过程中,对实验的现象进行观察,带动学生的思辨思维,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思考,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目的,让学生得到深度的学习与思考。例如:当在教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重视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来真正了解这一科学现象。杠杆平衡的生活经验对于学生来说是常见的,不少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生活经验,包括学生小时候玩跷跷板的经验,通过前后改变位置将会对跷跷板所产生的力产生影响,改变力的作用效果,从而使得杠杆的状态发生改变。但是仅仅只是依靠这些生活中的经验,学生依然很难真正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则需要重视实验课程,通过实验来让学生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从而达到理解这一科学原理的目的。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更加需要重视对于条件的控制以及对于每个数据的采集分析以及处理应用,通过这多个方面来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能够从感性的认知上升到理性的认知,给予学生深度思考的机会,真正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5]。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实验器材进行控制,带动学生的思辨,让学生进行思考:怎样选择杠杆的支点?又要怎样调节,才能使杠杆在水平的位置保持平衡?如何判断杠杆的平衡?杠杆的平衡原理是什么?让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对这些知识进行探究与整理,真正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得到提升,并且使得教育教学的效果得到真正的提高,激发学生的思辨思维,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三)开展问题教学,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初中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大多运用的便是科学实验教学,开展实验不仅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趣味性,通过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善于观察,还需要懂得如何总结经验,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提出学生感兴趣并且与生活相关的科学问题,并且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例如:当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让学生们在自主实验中感受摩擦力对于小木块的影响。此外,教师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还需要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首先可以问问学生:如果你穿同样的鞋子走在水泥路和土路上,那么你走在什么路上走路速度会更快一些?在回答的过程中则需要注意体验摩擦力的知识,从而使得学生对于摩擦力有个大致的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模拟小车下坡以及上坡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欢乐,并且感受到科学学习的快乐,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6]。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学生将会更加清晰地感受到科学课程的有趣方面,还能通过结合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理解科学知识,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提升,并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养成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给予学生更多的交流沟通时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科学课堂不仅要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还应给予学生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对实验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意见,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科学。科学课程中的核心概念是经过时间不断整合以及变式推演而成的,也是科学家们在不断的试错中才渐渐完善的。初中阶段的学生自身逻辑能力一般,而且初中生学习的知识大部分是零碎的,学生也很少进行知识的整合与反思,都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也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会出现错误理解的情况。学生自身缺少迁移知识的能力,当遇到新的知识的时候就会出现迷惑的情况。因此,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交流沟通,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纠错,找到自己出错的地方,最终落实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师在进行实验或理论的教学时,都应该给学生留下交流与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对科学进行思考与理解,而不仅仅只是记住了理论或实验现象而已,而是深入理解实验现象背后的东西。通过交流沟通,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发现自身的错误,最终达到改正并提升自己的效果。例如:在进行“鸡蛋放在溶液中”的实验时,其最终的目的是发现溶液会因为加入了盐分而增加密度,从而提高水的浮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为什么加入盐分以后增加了浮力,还能将鸡蛋托起来?给予学生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讨论,可能有的学生觉得只是盐分给溶液加入了一些重力而已。但是真正的答案是:物体在溶液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溶液所受到的重力,如果排开液体的的体积不变而溶液的密度增大了那么浮力也就大,而盐溶解正好能加大溶液的密度,浮力也就会增大,而鸡蛋的重力不变,鸡蛋自然会浮起来了。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发现自己的想法中有什么不正确的地方,再通过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告诉学生正确的原因,这样不仅学生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与见解,还加强了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教学的氛围变得更加和谐,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将得到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进与改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初中阶段的科学课程教学,这不仅为初中科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初中科学学科的重要性也开始日益凸显,逐渐成为了一门将会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之一。而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加需要重视深度学习,而不是仅仅讲解一下有关科学的基础概念即可,还需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为学生培养一个良好的情感以及科学价值观,真正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力,使得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丽红.初中科学概念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J].名师在线,2019,82(09):19-20.
[2]陈绪杰.初中科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实践[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00(10):089-090.
[3]高志鹏,朱宏卫.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实践与探索[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8,23(52).
[4]汪洁.初中科学概念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J].信息周刊,2019,000(006):1-1.
[5]徐宏武.深度教学和深度学习理念下的课堂实践——以初中科学"蒸发"教学为例[J].物理教师,2018,39(8).
[6]覃怡.浅谈在信息科技课堂中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J].电脑迷,2019,01(01):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