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县域下导学案二次研发与使用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期   作者:朱颂华
[导读] 现阶段是新课改的关键时期,但目前农村学校教学过程大多还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
        【摘要】现阶段是新课改的关键时期,但目前农村学校教学过程大多还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学生学习仍普遍处于被动学习甚至厌学状态。对县域导学案合理使用,这是对于农村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笔者从导学案的意义、概念界定等多方面讨论基于县域下导学案二次研发与使用。
【关键词】导学案 、二次研发、使用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在中小学教学中,如何激活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广大农村中小教师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对县域导学案合理使用,这是对于农村学校提高教学质量,顺利推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模式课堂教学中比较容易实现且有效一种策略。而现实上有很多老师将导学案用成习题集,没有真正意义发挥导学案的作用。下面是笔者近几年课堂教学摸索出一些心得体会。
一.开展中小学导学案教学的意义
        通过“学案导学”这一策略,实现“以学定教、以教定导”,从而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导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合作探究、课后复习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什么是县域导学案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制定方案、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学习方案。它是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提高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路线图。笔者所在县教育局于2017年成立中小学学科工作室,举全县之力研发中小学导学案,为全县中小学实现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三.导学案二次研发概念界定
        二次研发,简单的说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定制修改,功能的扩展,然后达到理想的效果,一般来说都不会改变原有系统的内核。本文所指导学案的二次研发基于以课本、县域导学案为蓝本,结全本校、本县实际情况进行定制修改,功能的扩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四.导学案二次研发与使用的思考
    1. 导学案二次研发的原则
        一是吃透教材、县域导学案是基础。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导学案的二次研发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县域导学案,紧紧围绕学习四基目标,提炼知识脉络,把握重点,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拓展提升点。二是把握好对教材、县域导学案的二次研发。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学生感兴趣、易懂的表现形式,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案例1:笔者在上八年级数学《20.1.2中位数与众数》时,将本节课内容设计成为角色经营类型的数学游戏开展教与学:
     同学们,你会理财吗?若你是老板,你会怎样经营?我们来看看下面例子:
         下表是某公司员工月收入的资料.




        这个公司用平均数算出来的员工月平均工资是6276元(这里设定总经理人选、副总经理人选,由他们继续设计类似主管、车间组长、工人、保安、清洁阿姨等工资角色,开展本课堂数学游戏)
     通过以上导学案设计,可以紧跟学生成长步伐,进行有效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导学案设计应从学生需要出发
        我们老师设计导学案要找准学生的真实起点,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不是每一节课,学生都是零学习起点,一个班级的学生,其学习的水平和能力总是有差异的,还有初中数学某些章节在小学有所涉及,所以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要进行全面分析、正确对待。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知识基础、心理特征、兴趣等因素去设计导学案。导学案的设计重在“导”,因学生存在差异,课堂教学就要有差异学习,是否能开展差异学习取决于导学案中是否设计了差异学习,。
        3.导学案二次研发的思想渗透
        如何利用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使用学科内容更具有教育价值。比如笔者在讲课时经常讲到“当碰到新问题时,想办法转化为旧问题,用旧知识解决”,这就是数学常用到的转化思想。又如笔者在导学案渗透诸如此类“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阳明”名人名句,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数学逻辑游戏,配合导学案,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4. 导学案二次研发的反思作用
        坚持写好教学反思。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写一节教学反思不难,难在要坚持一直在写,我们坚持写教学反思同时也为县域名导学案的二次修改提供宝贵的建议,使县域导学案更能符合本县特色,为师生提供更佳的教与学载体。
5.导学案二次研发的“加减法”
        每个教师都要有自己心目中的导学案,即个性化导学案。导学案二次研发就是以课本、县域导学案为蓝本,在遵守教学规律,依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调控能力,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发挥教师个人优势补充、对县域前期研发的导学案进行适度“加减法”,使学生独立自主开展和利用合作探究形成学习合力和互补,使每堂课更充满生机和活力。
        案例2:笔者在《等边三角形(2)》这节课,通过几年教学、反思和修改,将其设计为“自主探究(我们常用的三角板一副有二把,它们有什么特点?我们猜测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合作探究(微课导入,再合作探究,尝试归纳,性质应用)”。
        这样设计及教学,学生参与度大大提高,导学案也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理想的学习平台。
        5.导学案与探究课堂模式相结合
        县域导学案中一般设定好的环节,但是有些老师将导学案只用成习题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我们应在教学中可以做好与导学案配套课件,加入相应的学习策略,使导学案在探究课堂模式如鱼得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常使用“请师傅、学生PK、说数学”等学习策略。
        案例4:笔者在《等边三角形(2)》这节课,在“性质应用”环节作以下策略:
        知识点二  含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应用
        例5  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是斜
梁AB的中点,立柱BC,DE垂直于横梁AC,AB=7.4m,
∠A=30°,立柱BC,DE要多长?
        导学指引:1、同学们先合作探究,学会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
        2、你会找出关键词并建构证明所须的图形吗?那位同学上台说说?
        通过导学策略,让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大大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6.导学案与多媒体技术融合提高学生能力
        以课本、县域导学案为蓝本,多媒体技术可以灵活地渗透于教学中,能有效地化枯燥为有趣,化静为动,突出重点,化难为易,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觉到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如在进行导学案教学中,可利用电子白板的各种画笔进会拆图(或将暂时无用的线、角用白色遮掩等等) ,让学生更清楚每一步推理过程;借用微课可以让学生更能突破数学推理难点等等。比如笔者在《等边三角形(2)》就借用微课和拆图配合导学案突破本节课“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证明”学习难点,让学生对性质认识更清晰。
        导学案的二次研发与使用,要勇于探索和尝试,及时进行教学总结,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也为我们县域导学案进一步修改提供一线建议。
【参考文献】:
[1]刘艳红.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需要》[M].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2(2).
[2]赵加琛,张成菊. 《学案教学设计》[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1)
[3]史宁中.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