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制背景下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期   作者:谢群丹
[导读] 在学校中青年教师是教学的中坚力量,也是学校教学任务的主要承担者
        摘要:在学校中青年教师是教学的中坚力量,也是学校教学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是学校建设高素质教学队伍的保障,对保持教学工作有序高效的开展意义重大。在学区制背景下,各学校之间的栅篱和屏障被打破,给青年教师发展成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以及更大的平台。
        关键词:学区制;教师培养;模式;互帮互助
        本文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学区制教学,并以此为基础,从打造青年教师发展培养平台,建立青年教师互帮互助教学小组,拓展青年教师培养和发展渠道等三个方面,对学区制背景下青年教师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
        一、什么是学区制教学
        为了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教学机制创新,在中小学教学中实行划区分片管理的教学制度,就是学区制。在学区制教学模式下,学区内部的学校可以搭建起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共享教学资源,缩小各学校之间的教学差距。学区制一般是以行政区域中乡镇或者街道为基础,打破各学校之间的壁垒,实行学区内部统一管理,建设学校联盟,统筹利用和盘活教学资源,推动区内学校均衡化的优质发展。通过学区平台,在一定制度管理之下,对学校进行教学统一评估与考核,优化配置资源、保障公平教育,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发展。
        二、学区制背景下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探索研究    
        (一)打造青年教师发展培养平台
        在学区制背景下,各种优势教学资源得以共享和交流,培养青年教师,应集中学区内各种优势教学资源,为青年教师发展打造一个高质量的培养平台。借助学区发展培养平台,培训青年教师,开阔青年教师的视野范围,把课程教学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学区可以邀请相关教学名师、专家来校讲座,要求青年教师全员参与培训,让青年教师学习教学新方法、新理论,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思想。学区要站在全面发展的角度,组建学区教研小组,把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工作成长、教学科研结合到一起,促使青年教师积极探讨教学,投入课题研究,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每年,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学科比赛在学区中推送,给了学校青年教师一个很好的平台展示。在教师师傅的指导下,青年教师结合自身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将课例展示带到比赛的舞台,既开阔了青年教师的眼界,又给了青年教师展示的平台。
        为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学区应定期组织教育主题活动。如,开展优秀青年教师演讲活动,“四好”教师朗诵评比,青年教师联谊会等。促进学区青年教师的交流,让他们进行充分的互动和沟通,相互学习、互换经验,并展示新时期下青年教师的新风貌。让青年教师坚定为教育事业奉献的信念,使青年教师始终保持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激情。打造青年教师发展培养平台,学区还要建立优秀教师评选机制,每学期、每年开展评模选优活动,让青年教师展示个人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例如:表彰优秀青年教师的突出教学成绩,宣讲青年教师育人优秀案例,组织优秀青年教师进行先进工作经验交流分享等,充分发挥先进榜样的带动作用,激发学区内部全体青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建立青年教师互帮互助教学小组 
        让青年教师互帮互助、互相协作,是学区制下培养青年教师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

对刚处于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来说,这一时期是他们教学能力上升最快,进取心和责任心最强的时候。有关研究表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在五年之内其教学能力发展成直线上升的趋势。
        但是,青年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在实际教学中遇到问题有时自己无法解决,需要给他们创造一个交流探讨、合作学习的平台,让青年教师们互相帮助。学区制背景下的青年教师培养,应抓住青年教师发展的这一黄金时期,给他们建立起互帮互助的教学小组,促进青年教师获得快速发展和成长。
        建立学区青年教师互助小组,应打破各学校之间的屏障和限制,可以把学区内教学相同科目,或是同期进入学校的青年教师组成互助组。在组内让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经验分享和教学方法交流,互相支持、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展开学习和反思。与此同时,学区还要制定青年教师互助教研计划,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教学研讨,帮助青年教师集中化解在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可以围绕成功教学方法、新教学理论、优质公开课展开研究和讨论,让广大青年教师认真学习,并结合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实践。如,组织同一年级同一科目的青年教师互助组,进行集体备课活动,共同制定每周、每月、每学期、每学年的教学计划。共同合作研究教学教材和教学方法,分析教学实际情况,集思广益,从多层面、多方位、多角度考察教学活动。
        (三)拓展青年教师培养和发展渠道
        青年教师培养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需要学区统筹、领导重视、学校支持,以及青年教师的积极参与。学区制背景下青年教师培养,还要积极拓展、拓宽青年教师培养发展的渠道,灵活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和培训。
        校区领导要深入一线了解青年教师的教学情况,跟踪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扬长避短,取长补短,让青年教师敢于走上讲台进行教学创新和实践。引导青年教师积累教学成果,让青年教师自己总结教学经验、规律,撰写教研报告、学术论文、工作总结。有效把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成果进行积累,总结教学经验,并形成书面材料,在学校、全区甚至更大范围内进行分享。实施以老带新、传帮带培训活动,青蓝工程,让青年教师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结成对子,一对一的对青年教师进行帮扶和培养。采用有效措施,把青年教师尽快推向教学一线,让他们在教学实践中成长。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公开课、示范课、说课稿讲评、优质观摩课等活动,多为青年教师创造学习的机会,在听课、讲课以及评课过程中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弥补自己教学经验的不足。
        完善学区教学评价体系,健全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给青年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为青年教师提供成长空间的同时,逐步提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尽快成为教学的中坚骨干力量,为学区制背景下的教学师资队伍全面健康发展,带来强力的推动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区制背景下培养青年教师,应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采用互帮互助、以老带新的方式,积极打造适应青年教师发展的平台,拓展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渠道,努力为青年教师提供广阔的交流和学习空间,促进青年教师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曦.新课程理念下青年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模式[J].现代交际,2019(02):210+209.
[2]王松光.促进中小学青年教师成长的双轨三段进阶式培养模式研究[J].教书育人,2019(35):46-47.
[3]王丽娟.悉心培养,助力青年教师成长——记青年教师培养工作[J].速读(上旬),2019,(8):261.
[4]朱腾.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从“五个点”开始[J].教书育人,2020(02):5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