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且在实际工作中所占比重日愈增多。若项目出现超预算问题,会出现亏损的情况,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为此,对于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问题,必须找出导致此问题的原因,并深入分析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及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措施
1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重要性
在建筑企业的成本管控环节,工程造价预算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程造价预算管控能提前保障工程的顺利开展。即做好工程造价预算,将有效规避或者减少因造价控制不完善而导致的部分设计变更、返工等问题;二是工程造价预算直接关系到工程决算的盈利情况,控制工程造价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缩减资金具有重要作用,能指导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需要、能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地方;三是作为一项重要参考指标,能够帮助企业明确各项目的总体发展方向。
2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分析
2.1没有进行合理的预算编制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涉及到的内容繁多,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工程造价的管理难度。部分施工企业为了加快施工进度,会压缩设计阶段的时间成本,这也导致施工人员在有限时间内,无法采集到较为全面的数据信息,尤其是对施工材料单价的掌握情况较少,没有考虑到材料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影响,这也造成预算编制体系内容的合规性无法满足应用要求,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无法发挥出指导价值,从而造成了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局面。
2.2对造价预算工作的重视度较低
施工成本支出情况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盈利空间,很多企业只是对整体造价成本的关注度较高,但是对于细化方面的内容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也增加了超预算情况的发生概率。很多施工企业都会制定管理制度来辅助造价管理工作的推进,但是在制度落实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对制度内容的重视度较低,并不会认真遵循制度中提及到的内容,依旧沿用以往的管理方式,这也增加了施工问题的发生概率,造成不必要施工成本的支出。
2.3没有做好造价发展趋势分析
工程造价管理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建筑工程施工内容复杂程度的提高,对于工程造价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建筑工程成本支出组成中,主要可以分为施工材料、施工设备、施工技术、施工人员等内容,相比其他成本支出环节,施工材料的市场价格一直处于波动的状态,而施工技术也因为施工作业环境的差异性,其成本投入也不是一个定值。不过很多施工企业由于时间比较紧迫,对于这一内容没有进行合理的预估,这也导致预估结果的科学性降低,增加了工程造价超预算情况的发生概率。
2.4监督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到位
很多施工企业为了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的顺利推进,会在正式施工前制定一些现场管理制度,如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施工进度管理制度、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等。同时还会成立监督管理部门,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管。由于部门对制度重视程度较差,从而导致工作内容落实缓慢的情况出现。而且监督管理部门与预算部门之间的信息交互频次较低,造成部分管理工作执行结果存在偏差,这也降低了后续应用中,监督管理工作指导价值,增加了超预算情况的发生概率。
3避免企业出现工程造价管理超预算现象的具体做法
3.1加强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工作人员应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明确在编制阶段应注意的各项问题,以此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具体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下:(1)对项目现场进行详细考察。
在进行预算编制前,预算人员应深入到项目现场对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全面了解现场的情况,以此为基础进行工程资料、设计及施工图纸的搜集及整理工作。(2)结合现场的情况,与技术人员讨论材料的运输、使用计划及施工工艺,对以上内容有充分的认识,合理编制分项,以免出现漏算的情况。(3)建立预算富裕系统,为市场的价格波动预留足够空间,减少因材料、设备或人工等市场价格波动造成的造价影响几率,确保预算的准确性。综上,在预算编制阶段,就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充分考量,确保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及合理性,更好的指导项目施工,减少超预算出现。
3.2对于工程的原材料进行价格管理
在进行工程的造价预算时,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原材料的价格管理。因为原材料的价格管理是工程的价格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具体的方法为在施工的过程中重视对于成本管理的精细化处理,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价格,所选取的施工材料,首先必须要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开展经济上的研究,工程建设所需要材料,要按照施工进度的要求实施采购和运输,降低因为材料浪费带来的资金损耗,所使用材料的利用率必须达到最高,对材料使用情况予以管理,确保其与设计要求相符,避免超量情况的发生。并且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选取性价比最高的材料来进行施工,施工的造价管理人员可以建立一个数据库来,对于各种材料的情况进行综合比对,在经过一系列的计算之后,最终选取最为合理有效并且性价比最高的一组材料来进行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避免浪费现象的发生,避免因为自然环境因素导致施工中出现不可控的情况,进而导致预算超支。
3.3加强预算审核
在工程造价管理中,造价预算审计工作是工程造价管理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在实际工程造价管理中,由于整个建设项目比较复杂,必须充分整合项目建设中的关键问题,选择科学合理的评审模式,然后根据实际施工环境,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在预算审查过程中,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实际施工中,工程建设的具体内容,如施工设备的安装费用,维修费用和后续设备维修费用等,无法在图纸中反映,需要根据实际工程的实施情况合理收集;第二,建设项目的重点应当集中工程量的预算和审计上,以确保整个项目的施工成本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因此,要把工程量数据作为建设工程工程量评审工作的重点,严格按照施工预算表进行计算;最后,材料的单价也需严格把关,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有效的调整。
3.4提升预算编制人员素质
为了合理控制工程成本,企业必须认识到提高人员素质的重要性,不仅要提高专业知识水平,而且要指导其学习相关行业法律法规。同时,预算编制人员还应尽量精确的收集建筑工程现场的各方面数据,了解市场经济行情对施工成本的影响,结合设计图纸的内容,根据具体的调查数据掌握项目的关键内容,准确计算建设项目的工程量,做好项目成本预算的规划工作,确保施工项目成本预算得到更好的反映。
结束语:在造价管理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合理配置物力、财力、资源和资金,可以有效增大资源的利用率。且不断完善工程造价管理,还可以避免超预算发生的可能性,显著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故而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还应加强对超预算问题的研究力度,以此更好的保证造价工作的质量,并最终实现企业的预期经济目标。
参考文献:
[1]宋亿.刍议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因素及控制策略[J].建材与装饰,2018(35):122-123.
[2]徐丙渠.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及控制对策解析[J].江西建材,2017(23):233-234.
[3]周建春.论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致因与控制[J/OL].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12):316-317
[4]宋晓蒙.试述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1):182-183.
[5]陈媛媛.试论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06):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