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山东省农业“新六产”的发展与创新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4月第10期   作者:腾亚龙 刘占国 王博文
[导读] 如何实现富民强省的目标,如何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摘要:如何实现富民强省的目标,如何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以“新六产”为总抓手,山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为农民增收打开了新的广阔空间。“新六产”可以说是一种产业链加法,即“1+2+3”,将农产品种养、加工、相关配套服务相加连接在一起;也可以说是一种价值链乘法,即“1×2×3”,推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呈递作用,使各环节增值,产生乘数效应。无论是相加还是相乘,都是以农业农村为根基,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关键词:山东;新六产;产业融合;农业增效

一、概念的定义
         (一)起源及背景
         2017年12月1日,山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的意见》,通过塑造农业“新六产”四大新型业态,培育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六产”带动主体,做优做强特色的农产品小镇等农业“新六产”发展载体,2020年,在山东省已基本完成建设50个农业“新六产”示范县,培育600家利益联结紧密的“新六产”示范主体,给山东省的广大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1]。
         (二)概念的定义
         农业的“新六产”,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把其他产业的新的技术、新的业态和新的模式引入到农业的运作当中来,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价值链的提升、供应链的贯通,概括起来就是实现“三链重构”的目标:其中,产业链延伸,即1+2+3,是指,第一产业向后延伸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向前延伸第一产业,向后延伸第三产业,完成产业的双向延伸。价值链提升,即1×2×3,指的是第一产业的一份收益,通过第二产业加工增值变为两份收益、再通过现在的第三产业的营销服务形成三倍效益,综合起来是六份收益。供应链贯通,简单来说就是指产销直接对接,减少流通环节。
二、现状分析
         综合山东省的现状来说,树立“大农业”的观念,同时推动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才是重中之重。山东省2016年实现151万贫困人口脱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9%,农民工的总体数量比2015年减少11万的人数。农业作为初级产业,它即连接第二产业又连第三产业。现阶段,从山东省农业发展的趋势来分析,坚持使用工业化的办法、市场化的方式,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新空间、培育新业态,逐步将农业升级为“第六产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集聚发展,构建现代农业综合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2]。
三、培育农业“新六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农业“新六产”发展中的有生力量,也是决定性因素。山东应大力培育家庭农场的规模,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壮大提升龙头企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大力培育家庭农场
         完善家庭农场的备案登记办法,通过鼓励家庭农场通过资产管理,发展新型业态,以此来提高经营规模和效益。同时,开展家庭农场的示范场省、市、县三级联创活动[3]。
         (二)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
         通过指导农民合作社制定相关规范章程,来完善内部运行机制。一方面引导农民合作社按产业链、产品、品牌等建立联合社,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另一方面发展农产品储藏、运销及产地初加工。落实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农民合作社、形成资产转交合作社成员持有和管护政策。
         (三)壮大提升龙头企业
         通过推进龙头企业转型升级,来鼓励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此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政府要支持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组建大型的企业集团,引发集聚效应,来促进产业发展。


         (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依托当地基层农技推广等服务性机构,打造为民服务综合平台。支持经营性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生产、加工、贮藏、销售、科技、信息、融资、保险等农业生产全程服务,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与农民收益的有机统一。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创建活动,制订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行为。
四、农业“新六产”的发展方向
         2020年,山东的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等新产业新业态加速发展,农业“新六产”对农民增收贡献率显著提高。
         (一)打造体验型业态
         在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引入创意元素,发展参与式、体验式、娱乐式的创意农业。依托当地优势景观资源和乡村文化底蕴,发展吃住游一体化的乡村旅游。
         (二)打造终端型业态
         以优势特色产业为基础,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商贸物流等后续产业。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骨干,向前延伸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原料基地,向后延伸发展流通业和餐饮业。以商贸物流业为引领,发展农产品订单式种养殖基地及配套的产后加工、生产服务。
         (三)打造智慧型业态
         立足科技进步和模式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全过程进行智能化管控。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农产品电商平台。
         (四)打造循环型业态
         立足农业废弃物和加工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发展绿色农业、循环农业,构建生态保护与效益并举、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新体系。在农业各产业间,打造产业上下游有机关联,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推广应用环保技术,加大废弃物处理力度,实现加工企业的清洁化生产,发展绿色循环经济[5]。
五、总结
         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重点是要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打造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的重要前提下,调整和优化三产在传统农业中所占比例,重点提高二三产业比重,组成“一产接二连三”的融合型、互动型的发展模式。从山东省来看,应大力引进和培育一系列在全国农产品行业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同时培植一批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建立一批具有高标准高质量的原料生产基地,建成一条完整的全链条、高质量、全循环、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完善和提升农产品初加工,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6]。
         在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上融合是发展“新六产”的重中之重。客观分析,各地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以及乡村旅游,打造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休闲农业知名品牌,实现“田园变公园、园区变景区、民房变客房、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推动农业由单一功能向生态、养生、文化等多功能拓展,增加农业在产业链中的附加值,提高从事农业产业人员的收入。

参考文献

[1]孔凡虎, 朱应民, 杨志强,等. 烟台畜牧业"新六产"的发展[J]. 中国畜牧业, 2017, 000(004):65-66.
[2]萧冰. "新六产":山东强农富民"新引擎"[J]. 群众, 2017, 000(007):P.20-21.
王雯. 东阿县农业"新六产"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 000(022):269-270.
[3]盛春霞, 陈振东, 孔慧. "新六产"成为曲阜市强农富民新引擎[J]. 农业知识:瓜果菜, 2017:43.
[4]范腾, 谢芳, 王传蕾,等. 三产融合三生共赢打造新泰市农业新六产发展新局面[J]. 农业与技术, 2019, 039(008):163-164.
[5]温少欣, 赵瑞君, 刘建军,等. 招远市"新六产"新模式探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15).
[6]李海滨, 杨艳. 福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新六产\"推动乡村振兴情况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 000(007):245-2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