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我国国民经济得以迅速增长,并且伴随着现代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动,不仅仅使得建筑工程获得更好的发展,建筑施工团队也在不断的壮大。对于现如今的建筑工程来说,质量是第一发展力同时也是建筑行业的生存基本条件。在建筑工程中实施全面管理能够使得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效率有效提升,进而使得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效提高。基于此,本篇文章将针对建筑工程施工全面质量管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要点
引言
质量管理工作的责任重于泰山,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落实和完善,这是当前现代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和组成部分。而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综合性特点,涉及了工程项目的方方面面,需要各个施工组织部门之间进行充分的参与和落实。对此,项目工程管理人员应该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合理完善,从多个角度入手出发,切实的将质量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的全过程,发挥质量管控的作用和价值,确保施工行为符合相应的质量规范和标准,构建高质量、高水准的建筑工程项目。
1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特点
1.1“风险性”特点
建筑施工是一种充满风险的施工活动,在整个施工技术管理中,不仅存在一定的主观性风险,而且还由于外部环境、施工技术的复杂,充满一定的客观性风险。例如,施工技术人员安全防范意识薄弱,施工场地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恶劣,从而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和风险;若管理不当,或采用的管理模式、手段滞后,则会引发潜在的管理风险,还可能给建筑施工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1.2“复杂性”特点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需要占用较大范围的土地以便于更好地进行水资源的调配,还应当对地理气候、生态环境和水文等进行综合的考量比对,进行工程项目的控制,由于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且需要和当地的城市建设相匹配,工程建设时的工作推进节奏就要加快,因此需要注重施工管理进度的控制,将施工作业与水利工程进行统筹规划。
1.3“周期性”特点
建筑施工有明确的施工进度和计划、组织安排,这些具体的施工内容、管理活动等均受建筑施工进度、计划的控制,在不同施工阶段,采用的施工技术、施工设施、施工材料、施工技术人员等均完全不同,因此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在全流程管理实践中,表现出很强的“周期性”特征,这就决定了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要因时而变,因地而异,因施工进度而变,且应根据现场施工活动做相应的改进和优化。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的问题
2.1建筑材料管理存在问题
许多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缺乏对材料管理的重视,在购进材料后将其随意堆积,未能进行分类与保护,因此出现了大量的材料受潮、氧化、损伤问题,另外在重要材料的配置和使用过程中,例如混凝土的浇筑,从业人员未能根据材料特性严格控制各个环节,没有及时测量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也没有做好保温和保湿工作,导致后期产生裂缝。还有,对金属、橡胶材料不做表面处理,导致其容易氧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另外,当建筑材料出现变质或者损坏时,有些管理人员未能及时作出更换,而是为了减少成本而批准使用存在质量问题的材料,导致后续工程出现问题。
2.2安全隐患问题
①建筑工人:不戴安全帽进入建筑工地,高空工作时忽略安全带的重要性;②施工现场:防护网内堆积了大量垃圾,不能保证安全,质量不符合规定。预先安装的孔周围没有明显的标志,也没有设置保护线;③安全警告装置:安全警告标志的位置没有引起建筑商和其他无关人员的注意,并且安全警告装置的数量很少,并且不能保证在每个位置都存在安全警告装置,存在很多隐藏的危险;④电源问题:打开的控制柜中未安装相应的防潮棚,控制箱未正确安装且线路绑扎或出现扭曲,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未配备独立的控制箱。
2.3建筑工程监督中的问题
我国大多数建筑项目都是由施工单位分包完成的,由于分包工作一些弊端导致在管理中出现很多问题,此时建筑企业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完善管理监督,以往由于很多管理监督不够到位导致在施工时常有出现安全事故,责任分担不明确,对工程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一些工程在建筑过程中也有时出现中饱私囊、偷工减料、触犯法律等现象,这严重影响建筑商的声誉和工程质量。
2.4不重视专业人员业务培训
我国许多施工队伍并不重视专业人员业务培训,也没有定期总结经验,很多技术人员素质还不高,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缺少专业的技能指导,很多人员不能适应技术发展,在传统的建筑作业中,还是用的陈旧的技术方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搅拌混凝土时,施工队伍并不清楚材料占比,这样风干后的混凝土非常容易出现出现泡沫和间隙,在填充这些部位时,作业人员不知道建筑表面张力和建筑预应力,仅仅依靠原有的经验,这就出现了很大的风险问题。除了上岗以前没有技术指导,有些施工队伍甚至连专业资质都缺少或者越级施工,没有高层次的监管能力,也不能预判各种风险,最后,整个工程作业成果是比较差的。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法及控制要点
3.1加强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开展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工作
模型系统的实现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设置控制点来提前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往往是不可能的。实践证明,模型系统的实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在进行大规模的工艺活动之前,模板的质量检验和分析可以起到以下四个作用:首先,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未来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在后续作业中实施关键控制;其次对操作人员的质量进行检查,对不合格的进行处理,以减轻今后质量控制的负担;再次是操作者和检验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有清晰直观的物理标准,使每个人心中都有标准;最后避免由于普遍的操作问题导致的大规模退货情况的发生。因此,监理工程师必须在施工过程开始前对模型工艺产品进行验收,并做好必要的工作,防止大规模返工。同时,对工艺操作人员的素质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加强现场检查,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努力做到及时控制。一定要及早发现和纠正问题,避免积累,避免大量返工损失。
例如,在酒吧砌筑工程的检查,检查不仅是困难,但也难以补救,如果检查砌体完成后执行,但这取决于时间在现场检查,从而确保质量和避免大的损失也很容易得到承包商的合作,这也有效地解决了在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中出现的问题。监控承包商质量管理体系、样板体系、奖惩体系在施工过程中的执行情况也需要注意。作者发现,承包商往往拥有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配套的质量管理体系,但如果不加以实施,则效果甚微,甚至没有效果,这将严重影响过程活动的有效性。因此,监理工程师在其工作中应在承包商质量控制体系的实施上取得进展。监控并加强制度的实施,从而保证建筑施工过程活动在正常情况下,防止质量失控的发生。
3.2提升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水平
建筑工程专业性很强,很多是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活动,对于施工中的技术方面要求很高我们只有重视相关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落实,这样才能让各项技术手段得到更好的执行。在具体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也应该对于作业过程进行质量方面的检查和控制,确保建筑施工作业符合相关的建筑施工技术标准和规范。在特殊环节施工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更应该提升重视程度,做到全覆盖跟踪,切实对当前已经制定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好地落实和执行,同时确保技术标准、规范得到合理应用,避免出现各类问题。另外,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进行技术检查工作的过程当中,应该对于所发现问题进行及时的记录,并且做好通气和交流,为后续施工活动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整改方案和借鉴依据。
3.3建立健全建筑施工信息化技术管理体系
如前文所述,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具有复杂性、周期性、风险性三大基本特征。由于建筑工程涉及的专业领域较多,施工技术复杂,所以在全生命周期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实践中,对于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要求较高。考虑到传统的管理决策模式不利于建筑施工企业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创新,而且存在严重的管理职责不明确,缺乏有效沟通,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现象,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健全建筑施工信息化技术管理体系,积极推广建筑工程一体化信息管理模式,针对前期招标、施工计划等实际情况,制定得当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控制、施工质量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明确划分各部门、各职员的工程管理责任,统一规划,有序执行和实施相关的制度规范,有效提升建筑施工企业建筑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效率和质量。
3.4混凝土质量的监管也是尤为重视的
混凝土材料出现问题,就会让建筑物裂化,引发更大的危害。各个人员都要重视这种材料的监管工作,使用之前必须是精心配备好了的。采购标准是有明确的规范的,必须按照这种标准采购材料。开始作业的时候,用到的材料要比较稳固、形态不容易改变的水泥,如果材料过重,可以用水热比低一点的材料来改善效果。开始搅拌的时候,施工团队必须按照明确规范调配比例,及时地做好监测,最好是分类别操作。有一种办法可以大大地降低桥梁裂化的风险,那就是在混凝土的表面铺上一层材料,如席子,这样在极低的温度条件下,钢混结构可以减少损害。
3.5施工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
施工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确保建筑施工能够在工期之内进行。验收阶段相当于建筑工程的收尾阶段,而在这个阶段中建筑工程的施工应已完成,如果发现没有完成,那么就要赶工期确保在工期之内完成,并且在赶工期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因时间紧就放松警惕,放松管理。而在施工验收环节中,应实施分段验收,简单来说就是在建筑工程施工完成后,首先要求相关的项目负责人进行验收,并且做好验收记录,然后将验收记录以及施工图纸、竣工图纸、施工合同等等文件交由工程师手中,让工程师实施二次检验,并且做好检验记录,在这个验收过程中入发现施工问题一定要进行补救或者是返工,一直到整体工程质量达到要求之后,才能完成验收工作。
3.6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①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持“预防为主”的建设原则,将“安全生产文明建设”的口号引入具体的建设工作;②在每个施工现场应基于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应加强项目技术负责人和施工人员对施工现场的控制和管理;③定期检查机械设备和建筑材料,确保其得到质量保证;④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建筑事故,则应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并结合之前类似事故的处理经验进行处理,以免再次发生意外事故。
3.7提高工人的专业性
由于施工者的水平有限企业要先给相关管理人员树立专业的管理概念,管理人员应明确在施工中怎样去管理施工人员,同时也能拥有时时进取的态度在施工中发现问题并妥善解决,除此之外企业应该增强对相关人员的专业安全知识培训。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生存、发展与专业的工作人员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建筑行业来讲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拥有完善的管理机制与有着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和一支专业性很高的施工队伍可以使建筑企业长远地发展。除此之外建筑企业也要学习一些先进的国外知识同时可以学以致用运用到施工过程,由此来提高整体的建筑水平。
3.8采用信息化系统
建筑企业应当采用信息化系统对施工过程进行统一的管理,该系统需要收录整个工程项目的具体设计图纸,最好采用BIM技术绘制的3D立体图,将管道、电气设备等都在同一张图纸中呈现,并标出每个部分所需的材料种类,据此估算所需材料的数量和要求资金,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要建立另一份反映实际施工情况的图纸,并每日对图纸进行更新,呈现出切实的建筑样貌,便于进行观察和统一管理。此外,该系统还需要录入每个参与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个人信息,与其的详细分工,当出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进行追责,也要录入施工队中所有机械设备的具体情况,方便人们查询哪台器械是空余的、哪一台器械的运转出现问题。最后,还可建立一个施工专用APP进行信息共享,方便施工人员接收来自管理人员的最新指令和调派。
结语
质量是建筑工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同时也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因素,因此,应重视并且狠狠抓住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问题,不断的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以此保证整体工程质量。全面质量管理能有效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效率,保证工程质量符合标准,还能推动建筑企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伟.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法及控制策略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8,(1):86.
[2]徐晓冬.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法及控制策略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6):1454.
[3]刘昆.关于高层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渗施工质量管理[J].建材与装饰,2020(5):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