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管理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卷4月10期   作者:李海洋
[导读] 智能建筑作为高技术结晶,一方面是技术密集型建筑

         摘要:智能建筑作为高技术结晶,一方面是技术密集型建筑,另一方面也是资金密集型建筑,其设计和施工不能照搬传统的建筑的方法,需要专业化的设计队伍,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实现密切结合,通过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对使用者信息与建筑的优化组合,建设智能建筑工程已成为现阶段建设管理的重要方面。就此,文章简要结合我国智能建筑工程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智能建筑;工程建设;工程管理
         引言
         我国智能建筑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但发展尤为速度,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相继建成一批具有智能化的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建筑作为高技术的结晶,是技术密集型建筑,也是资金密集型建筑,需要有专业化的设计队伍和承建商,因此,需要重视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管理。
         1智能建筑概述
         智能建筑主要是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四项基本要求及其中内在关系进行最优化综合,提供投资合理,具有高效、舒适、便利环境的建筑物。其重要在于其智能系统,智能系统设备一般会放置在智能化建筑环境内的系统集成中心,通过综合布线与各种终端设备实现连接,通过计算机对整栋大楼进行动态实时监控,进而实现高度智能化。
         2我国智能建筑的现状分析
         智能化建筑在中国智能建筑建设始于1990年,随后便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北京的发展大厦可以说是我国智能建筑的雏形,随后建成了上海金贸大厦(88F)、深圳地王大厦(81F)、广州中信大厦(80F)、南京金鹰国际商城(58F)等一批较高程度智能大厦。而由于经济、技术、人为等各方面因素,我国智能建筑简要为“瘫痪型”智能建筑系统占总数的30%左右,智能建筑系统不能有效开通,投资百万、千万的智能系统,系统操作完全由人工完成,瘫痪如一堆废铁。“弱智型”智能建筑系统占总数的50%左右,系统即使开通也是部分开通,“不健全”的系统难以满足用户对建筑物的功能需求。而“基本型”智能建筑系统占总数的15%左右,其具备必需的子系统,开通情况良好,但系统集成度不够,在事件联动、全局处理、信息共享方面能力较弱。“先进型”智能建筑系统占总数的5%左右,系统开通情况良好,有一定的系统集成度,系统的扩展和提升能力较强。智能建筑综合了当代多学科高新技术发展的边缘技术领域,随着智能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物内部安装的各种现代化先进设备其功能不断完善。
         3智能创新思维应用于建设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3.1进一步加快现代企业转型
         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是管理,其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新时期,将智能创新思维应用于建设工程管理,有利于改变传统的管理思想,将创新作为基本的价值诉求,不断优化企业管理模式,采用多样化、科学性的管理方法,使管理模式和企业内涵发展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加快现代企业转型升级。
         3.2进一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现代企业竞争的重要着力点是资源的竞争,现代企业发展的资源得到极大的丰富,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又包括企业资产管理、成本管理、设备资源管理等,只有实现企业优质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实现建设工程企业良性发展。智能创新思维,有利于打破传统思维的禁锢,积极推动企业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创新,实现对建设工程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3.3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建设工程事业的快速扩张,建设工程企业进入严峻的发展时期,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经济发展从快速发展时期进入常态化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智能创新思维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将着力于企业管理,寻求企业新的发展增长点,从而优化企业管理,转变企业发展理念,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4智能建筑的工程建设管理具体对策分析
         4.1客观独立的市场需求分析
         不同的客户、不同的建筑物具有不同的需求,需求是推动和促进技术发展的原动力。了解客户需求,是有效进行智能建筑建设的重要前提。
         4.2严谨合理的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必须以需求分析为重要依据,针对建筑的具体要求作出符合该建筑物要求的、不同于其他建筑的方案。设计必须多元化和个性化,不同地域、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建筑不可能有唯一的解决方案。现实中,设计初期业主以至建筑师基本不考虑或很少考虑智能系统的要求,甚至结构主体已经完工的条件下综合考虑建筑物的智能系统要求,因而会引发不合理后果。因此,建筑师和各专业工程师之间必须紧密配合,创造完美的智能建筑作品。
         “以客户需求为依据,按照实际需求进行集成”是一种务实的、正确的智能建筑设计技术思想。技术最终是为用户服务的,“为技术而技术”和“技术至上”的观点是错误的,因此此方面应成为称职的专业工程师的必要素质。
         4.3完善项目管理体系,优化项目管理模式
         现有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不足,因此,为了保证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效果得到更好提升,管理人员要对原有的项目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与创新,主动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结合现阶段建设工程项目的具体管理状况,创新项目管理方法,制定更加完善的项目管理模式,保证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更好地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通过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系进行优化与调整,加强智能创新,确保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方案得到有效落实,找到建设工程项目之中存在的职责问题,将各项职责有效分配,在提高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效率的同时,保证工程项目施工的有序进行。
         此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要加强造价管理创新力度,为了保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方案得到良好实施,企业会合理分配项目负责人与基层员工职责,采用系统性控制措施进行管理,有效降低工程项目建设成本。通过对原有的工程造价管理措施进行创新,遵守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降低建设工程项目造价,强化工程项目造价管控质量。通过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系进行全方位完善,确保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作用得到全面发挥,强化企业的管理成效,适当加强工程项目管理强度,进而保证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措施得到良好实施。
         4.4加强绿色施工管理
         绿色建筑是建筑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和产品的性质,是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是国家能源在实施绿色建筑管理过程中的重要部分,企业要有贯穿于整个建设项目的绿色管理理念,不仅要节约能源,而且要综合考虑关于环境友好型和环境友好型能源的选择。同时,减少能源消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实现绿色建设;对建筑材料进行绿色管理,企业在选择建筑材料时,要注意使用低碳环保材料,注意其性能,特别是水的使用。废水应按要求及时处理,合理选择水源,避免废水资源化。
         5结论
         总之,智能化系统作为高科技应用技术的产物,其系统运行操作更需配备具有较高技术素质的人进行操作、维护、运行,建立具有智能化工程特色的物业管理体系,推进具有时代特点的智能建筑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包强,刘健,于璘璘.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2)
         [2]张红丽.基于物联网的高层住宅建筑智能化建设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