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营地生态景观设计与营建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1期   作者:许多健
[导读] 在分析露营地人群构成、环境特点、区域功能要求的基础上, 探讨了露营地景观建设中植物种类的选择和配置的原则

        摘  要: 在分析露营地人群构成、环境特点、区域功能要求的基础上, 探讨了露营地景观建设中植物种类的选择和配置的原则。并结合露营地人群构成和场地要求, 指出植物的选择要以无毒、无刺、抗性强、易于管理的乡土植物为主, 景观建设要在保护原有的植被基础上进行优化和提升, 同时满足场地的功能需求, 将营区的绿化和生态防护结合起来。根据露营地的分区, 重点阐述了各功能区对景观功能的要求及生态景观的设计与营建方法。
        关键词: 露营地;生态景观;设计与营建
        露营作为一种人们喜爱的休闲方式, 也是研学旅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建设功能和景观相结合的露营地, 同时对原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这方面研究的重要性逐渐凸现出来。
1 露营地基本分析
1. 1  露营地人群和环境特点分析
        针对旅游的露营地,单边距离最远200—300 km 左右,单程最好在3小时以内;针对学生的露营地,单边距离最远50—100 km 左右,单程最好在1小时以内;。露营主要是为了放松心情、缓解工作和学习的压力、贴近自然或寻求一种惊险和刺激, 通常的活动项目主要有烧烤、野炊、游戏、赏花、登山踏青、采风摄影、篝火晚会、露营体验等放松休闲类活动及一些体育锻炼和冒险体验类的活动。所以营地要求空气清新、安静、卫生、污染少, 从而营建出恬然、静谧的自然环境, 以期达到让游人回归自然、心旷神怡的目的。
1. 2 露营地植物景观功能分析
        植物景观功能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 能够释放出氧气和多酚类、提高空气中负离子浓度 、杀灭细菌、维持碳氧平衡、调节温湿度、改善光照、减噪隔音、吸收有毒有害气体、控制扬尘、调节小气候、防风固沙、防火、防雪等生态功能。景观植物可以充当园区内协调者, 将园区内建筑、娱乐设施等融合在统一的绿色环境中, 也使人们在绿色的优美环境中感受到轻松与舒适 。
2  植物种类选择和配置的原则
2. 1 选择无毒、无刺、无害的植物
        露营地人群复杂, 几乎各年龄段都有, 人与植物接触机会较多, 尤其是儿童好奇心强, 以防误吞毒果, 应避免栽种有毒、有刺、产生树脂和容易滋生蚊虫的植物。有些人对花粉和漆树类植物的分泌物比较敏感, 应尽量避免种植。
2. 2  以乡土植物为主
        坚持适地适树原则, 以乡土树种为主, 适当选用外来优良树种。采用本地植物种类和品种, 能有效防止客地树种的不适应性而造成的景观功能的损失。露营地的植物景观营造最好能体现地域特色, 运用乡土植物能很好的营造出特色凸显的地域景观, 如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营造的乡土公园, 就是对乡土植物运用效果较好的实例。
2. 3 选择抗性强、易管理的植物
        营地的建设区往往相对比较偏远, 为便于园区建设和植物的管理养护及后期维护应从节约的角度选择植物的配置和种植方式, 草坪草宜选择植株矮小、长势均匀、耐践踏的地被植物, 乔木宜选修剪量小, 落叶期短, 落叶整齐, 抗旱抗寒、抗病虫害、耐瘠薄、易于管理, 维护费用较低的树种。
2. 4 保护现有植被并提升景观价值
        野营地通常都建设在风景旅游区或自然环境较好的地区, 规划时应保留原有的天然树木, 尤其古树名木, 避让结构稳定的植物群落。在建设过程中尽可能保护原生地的花鸟鱼虫, 减少对原有植被的破坏; 对有害植物进行清理, 改善现有林相结构, 提高混交林比重, 引种风景树和花灌木, 丰富植物景观 。对景观相对较差的植物群落, 剔除病虫侵染严重、长势衰弱、产生树脂和抗逆性差的植物; 引进造型优美的景观植物, 达到景观与地形浑然天成, 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的效果。


3 营区功能区划与景观营造
3. 1 营地入口区
        营地入口区的景观为游客留下最直接的第一印象, 并且也体现营地的形象。所以不仅要具有鲜明的特征和可识别性, 更应体现当地的地形地貌, 营造与当地相一致的景观风貌。营地入口区是一个主要的人流聚散空间, 人多、车多、噪声大、有害气体多等。所以景区入口景观除具美学和文化功能外, 还要有抑菌、降噪和吸收有害气体作用。入口区规划可以现有的资源为背景, 选择代表性的植物和主打景观元素如湖、海、泉、森林及特色娱乐项目中提取的元素, 构建一个标志性景观构筑物。入口区是以标志性建筑为主, 植物的主要作用是软化线条, 丰富轮廓线, 将建筑纳入真实的环境中; 入口区时以山为主体, 植物可以适当修剪以作陪衬, 凸显山石; 若入口有明显的主轴线, 两侧对称种植植物一定是高大、挺拔的乔木, 也可配置些修剪整齐的花灌木, 既美化了环境使人感到简洁、明快, 也可以抑菌防风、隔音、滞尘, 吸收有害的汽车尾气。同时, 从美观的角度考虑要使入口景观与大门建筑形式和园区风格相协调,同时入口景观也要与街景达到很好的衔接。
3. 2 露营区
        露营区是为不同类型的露营者提供合适的营位和活动空间, 通常包括帐篷露营区、自驾车露营区、房车露营区等。该区是为露营者提供停车、搭帐篷、休息、露营生活的主要场所。该区绿化的主要功能是遮阳、改善光照、调节温度、降噪、抑菌、防风和防火功能。由于露营区各个营位都很相似, 可识别性差, 可通过不同代表性植物或不同配置方式来加以区分, 如在不同的区( 如篷露营区、自驾车露营区、房车露营区等) 使用不同的园林植物, 既增强了识别性也丰富了景观。同时注意低矮的地被和草坪的应用, 以固土和减少扬尘; 营地还应栽培一些景观变化明显的高大乔木和有理疗作用的植物及花卉, 为游人营建一个舒适的休息娱乐环境。
3. 3 综合服务管理区
        营地服务设施一般有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和许多布置于营地中的比较零散的服务站, 这里特指的是相对集中的综合服务管理区。综合服务管理区是整个营地的控制中心, 承担着行政管理、游客服务、购物、餐饮、住宿等服务功能, 因此, 景观设计要求植物品种丰富、叶色变化多样, 运用较多花灌木。植物景观要求丰富、多样,既要与建筑主体相协调, 起到美化、烘托主体建筑的作用, 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一个清新、整洁、卫生、舒适的交流活动空间。在植物景观设计上主要是滞尘、抑菌、组织交通和调节温度功能。该区域人流量比较集中, 需在建筑物周边配置植物, 以期达到建筑物与地面广场良好的过渡效果和环境融合; 在广场周围需适当布置一些平整草地及花灌木等, 以达到引导交通, 疏散人流的目的。
3. 4 休闲娱乐区
        休闲娱乐区主要是公共娱乐的活动区域, 设计的娱乐项目应满足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年龄段游客的需求。此区域的项目非常多, 主要是以户外活动为主, 有采摘园、观光园、篝火晚会、露天电影、宠物园、赛马场、狩猎场等。此区域景观的主要功能是满足休闲娱乐场地布局需求, 其次是美学、文化、调节温度、改善光照、保持水土、疏散人群的功能。在一些以休闲为主的娱乐区域应有缓和、轻松、宽裕的绿化空间, 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自然环境, 给人以美的享受, 使人心情放松, 贴近自然, 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 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
4 结语
        本文从露营地服务对象入手, 分析游客人群组成, 结合场地的功能特点, 确定植物的选择; 同时将植物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美学功能等景观功能与
营地的绿化相结合。探讨露营地各功能区营建具有特色生态景观的方法, 使景观更好的服务于游客。
参考文献:
[1] 周武忠, 朱剑峰. 自驾游导向的旅游景区规划研究[ J] .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9( 5) : 46??53.
[2] 吴楚材. 论中国野营区的开发建设[ J] . 旅游学刊, 2017( 5) : 37??40.
[3] 戚继忠. 城市植物功能景观建设理论探讨[ J ] . 林业科学研究,2006, 19( 4) : 513?? 5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