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年心血管病的临床特性及治疗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3月3期   作者:颜文飞
[导读] 针对老年群体心血管病临床特性与治疗展开详细讨论。


颜文飞
(云南省老年病医院;云南昆明650011)

   摘要:目的:针对老年群体心血管病临床特性与治疗展开详细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心血管科接收的200名老年患者展开分析,洞察其血压和血糖的变化。结果:经过一段的时间的治疗,在全部患者中已有150(75%)人康复出院,10(5%)人救治无效死亡;出院后病人无论是血压,还是血糖均有所改善。结论:患有心血管病的老年群体其年龄在50岁以上,医务人员需按照病人情况展开治疗,合理规划饮食,多运动,从而加快病人康复速率。
   关键词:老年心血管病;临床特性;治疗
   在临床医学上,心血管疾病亦可叫做循环系统疾病,这种症状发病急,病情蔓延快,死亡率极高。此次研究选择我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心血管科接收的200名老年患者,细致深入的讨论其临床特性与治疗步骤,从根源上提高治疗效果,详细资料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此次研究中,参与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人数为200人,在这类老年群体中所有人均符合心血管疾病诊断要求,未超出要求范围。男女患者各100人,年龄在59-86岁之间,患病周期1至15年不等。在全部患者中,除了心血管疾病还有部分病人患有其它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
   1.2方法
   (1)常规治疗法
   病人要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尽量卧床,医务人员随时监测患者呼吸情况、心率血压情况、心电图及各项生命体征,不间断进行低流量吸氧,所用药物必须具备抗感染性、修护血管、利尿和强心等功效。
   (2)对症治疗
   患有肺心病症状的患者喘息急促并伴有痰液,这时应服用平喘化痰、 解痉等药物,使酸碱均衡,避免电解质发生紊乱。在全部患者中,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人数为10,需服用苯磺酸氨抓地平片药物,一天一次,一次一粒;患有高血压症状的患者需服用福辛普利钠,药物剂量要结合病人血压状况随时调整,最初剂量控制在10毫克,第一次用可以和利尿剂一起吃。
   (3)健康引导
   良好的护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其生活质量,使病人自信心倍增,放松情绪,缓解焦虑,增强药物使用水平,让病情有所好转。首先,实施心理辅导。心血管疾病患者多以老年群体为主,他们的年龄较大,治疗费用较高,得此疾病后受资金、病情及家人的影响,心理负担比较重。这时护理人员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态度恭敬,语气温和,要足够的耐心,操作轻缓。另外,可把病情、年龄相仿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彼此鼓励、关心,从而增强自信心。其次,情绪引导。病人在住院期间心情难免会烦闷、紧张、害怕、消沉和灰心,这时医生和护士在讨论病情时尽量不要在病人和家属面前,避免增加其心理负担,降低病人情绪波动。详细告知病人关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原理、治疗步骤等知识要点,让病人对此症状特性、治疗方法、后期护理进一步熟悉,不再过于紧张,加强自我保护与防范意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对自己有信心。再次,饮食引导[1]。在饮食期间要注意食物热量,避免摄入太多高脂肪与碳水化合物,保持病人体重,减轻血脂。每日摄入固定量的胆固醇,不得超出标准量。每天多吃一些粗纤维食物,多吃蔬菜蔬果,补充身体所需维C,例如豆角、大蒜、香菇等蔬菜。针对抽烟患者需戒掉烟酒,少喝浓茶。饮食过程中,不能吃太多或太快,这样会引起腹胀。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前三天尽量多吃流食,如豆浆、米汤和低脂牛奶,一日多餐,不能吃生冷、较烫食物,避免心律失常。最后,用药引导。在众多老年群体中,慢性疾病是非常常见的,因为他们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不能很好的吸收药物,所以用药方面要格外注意,要提前告知所用药物副作用。嘱咐病人必须按照医生交代用药,切勿私自增加药量、换药、停药,防止出现不良后果。
   1.3观察标准
   实时观察病人恢复情况及死亡率,了解病人治疗后期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在统计和整理相关数据时通常选用的软件为SPSS20.0,(±s):计量资料,t完成后续检验工作;%:计数资料。
   2.结果
   2.1观察患者治疗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在全部患者中已有150(75%)人康复出院,10(5%)人救治无效死亡;心肌梗塞人数为89,心力衰竭人数为76,呼吸困难人数为50。
   2.2观察患者血压、血糖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人无论是血压,还是血糖均有所改善,如表1所示。

   3.讨论
   据分析资料证实,心血管疾病在全球人类死亡病例中位居首位,远远高过其它感染疾病与寄生虫类疾病,各个国家每年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患者人数逐年递增。在此次研究中,参与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人数为200人,依照临床特性展开讨论。患有心血管病的老年群体其年龄在50岁以上,多以男性为主,有慢性与急性之分,发病根源与动脉硬化有直接联系,相关症状主要有心肌梗塞、高血压、心脏病、血栓等。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中,高血压症状极为常见,其是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老年人群血管内皮细胞会伴随年龄上涨而衰败,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反应促使代谢混乱,导致平滑肌细胞与动脉内皮细胞有所脱变,血管间质再造,血管壁产生促炎环境使得病人循环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发生血管炎症,提高冠心病发病率。此外有资料显示,老年肺源性心脏病发病几率随年龄上涨而增加,以70岁以上老人为主[2]。
   在此次研究中,分析了老年心血管病的临床特性:首先,并发症情况严重且复杂,每位患者的临床特点不一,有的老年人会出现头晕、无力、腹痛等情况,由此增加了医务人员工作量,多次发生误诊事件,因此在诊断前要仔细询问病人情况,展开全面检查。另外,由于病人年龄偏大,身体各项机能都不如从前,免疫力下降,并发症多,例如糖尿病、高血脂等。所以该类病人的临床特性较为复杂同时伴随较高的死亡率。其次,病人缺乏自理能力。病人年龄大,身体部分器官逐渐衰退,还有一些组织发生病变,活动不便,导致自理能力和康复能力逐渐降低。与此同时,老年病人的听力及视力慢慢变弱,四肢活动不便,还有一些老人已失去自理能力。最后,药物不良反应。老年并发症居多,所以要根据并发症类型有针对性的治疗,选择不同类型的药物,由此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率;还有部分药物存在相克问题,直接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要熟悉每一种病症,预防危险的发生。在用药之前,要详细告知病人用药剂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情况,结合多名老年病人的患病程度酌情治疗,用药后,密切关注其身体状况。
   对于该症状的病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延缓病情。首先,按时按点吃饭,尽量不吃辛辣刺激食物,多吃鱼类或叶酸、纤维、精氨酸含量较高的事物,戒烟酒,维护血管内皮细胞,降低脂质沉淀,调节病人纤溶功能,保持血压顺畅,预防动脉硬化[3]。其次,早睡早起,病人要尽量多休息,平时可适当散步或打太极拳等,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血液微循环,增加人体免疫机能。最后,合理调整心情,情绪波动较大不利于病情恢复,患者要保持每天的好心情,不能过于激动。
   综上,老年心血管疾病所具备的特点有死亡率高、复发率高、残疾率高、发病率高等,不仅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常规治疗,还要合理控制饮食,多运动,多做一些心理辅导,从而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李海燕.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联合用药治疗的临床疗效[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1):1203-1204.
   [2]雷云.40例老年心血管病的临床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8(17):100-101.
   [3]刘桂梅, 陈向梅. 老年心血管病合并焦虑抑郁症患者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8):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