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学法的初中数学教学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 陈武惠
[导读] 数学学科在初中学科构成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问题导学教学法的引入运用,能支持初中数学教学工作顺利获取良好效果。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孝德学校    陈武惠

【摘要】数学学科在初中学科构成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问题导学教学法的引入运用,能支持初中数学教学工作顺利获取良好效果。文章将会围绕基于问题导学法的初中数学教学,展开简要的阐释分析。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教学;探讨分析
        数学学科是初中阶段现有学科教学内容构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初中教育阶段涉及的其他学科相对比,在基本的教学内容方面具备鲜明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特点,其教学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具备着一定表现程度的特殊性和难度。在初中阶段数学学科任课教师运用传统化教学模式背景之下,其往往单纯致力于针对学生开展数学学科知识内容的灌输式教学,因而其不仅诱导学生长期处在学习活动参与开展过程中的被动接受地位,还无法充分尊重和彰显学生在学习活动参与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基本思维能力的发展路径。为切实改善初中阶段数学学科日常教学工作的实施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水平,实现基本教学工作目标,有部分教师逐步实现了对问题导学教学法的引入运用,获取了较好效果。从实际发挥的综合效果角度展开阐释分析,问题导学教学法在初中阶段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引入运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化问题分析求解能力作为主要目的,在将学生设定为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核心主体条件下,借由将基本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认知能力的相互结合,在设计呈现恰当教学问题和教学情境条件下,引导学生围绕具体数学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索,支持学生获取到良好学习效果。
        一、问题导学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所谓问题导学教学法,就是初中数学教师在参与日常化课堂教学工作活动中,设计并且提出与具体课程章节相关联的数学问题,并且以实际提出的数学问题作为导向基础,科学优质引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行为,继而为实际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环节创造准备性支持条件。
对问题导学教学法的实际化引入运用,有助于充分调动和激发初中阶段在校学生参与数学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问题导学教学法的运用背景之下,初中阶段数学学科任课教师借由围绕具体课程教学章节提出引导性数学问题,能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探究式学习环节,通过设置呈现具体化教学情境,实现具体教学工作过程和数学知识要素的有机充分相互结合,支持学生能够形成和保持良好学习状态。
        二、问题导学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第一,想要在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知识内容教学过程中顺利获取到问题导学教学法的最佳应用效果,应当借由对适当形式的业务培训工作手段的引入运用,促进初中阶段数学学科任课教师,能够全面系统深入地认识和理解问题导学教学法的基本内涵,以及在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知识内容日常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继而引导和促进初中阶段数学学科任课教师,能够在自身日常参与开展的数学学科知识内容教学工作过程中,主动针对问题导学教学法加以引入运用,继而为初中阶段在校学生顺利获取到针对数学学科知识内容的良好学习效果创造支持条件。



        第二,想要在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知识内容教学过程中顺利获取到问题导学教学法的最佳应用效果,应当引导和促进初中阶段数学学科任课教师,能够围绕具体面对的教学知识章节,为学生合理设计和引入课堂导学问题,继而在有效调动激发广大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思维参与条件下,助力学生顺利获取到针对初中阶段数学学科基本知识内容的全面有效深入学习理解。举例论之,在针对北师大版本初中数学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章节《数轴》展开教学讲解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借由为学生提出“家庭温度计上显示的刻度有什么特点?”等导学问题,引导学生借助于回顾生活经验的方式展开学习体验,继而为学生有效理解“数轴”概念与应用价值创造支持条件。
        第三,想要在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知识内容教学过程中顺利获取到问题导学教学法的最佳应用效果,应当引导和促进初中阶段数学学科任课教师,能够围绕具体面对的教学知识章节,设计和呈现能够充分契合广大学生学习基础水平和基本认知能力,且具备充分可操作性的导学式教学情境,引导和促进初中阶段在校学生,能够在具体参与探究式学习活动环节过程中,获取和实现对数学学科基本知识内容的有效学习掌握。举例论之,在针对北师大版本初中数学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章节《圆》展开教学讲解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借助于尺规作图的操作方法,自主探究和感受在几何图形“圆”中,“弦”与“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并以此针对学生具体参与的,围绕部分几何定理的学习理解环节创造支持条件。
第四,想要在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知识内容教学过程中顺利获取到问题导学教学法的最佳应用效果,应当引导教师切实控制好课堂导学环节与课堂讲授环节在内容组成方面的相互关联性,支持实际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顺利获取到优质良好效果。举例论之,在针对北师大版本初中数学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章节《有理数的减法》展开教学讲解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当在设计导学问题过程中,参照结合与有理数加法相关的知识内容,继而通过对等价转化思维方式的利用,支持初中学生实现对“有理数减法”知识内容的有效学习理解。
        结束语:
        综合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可以知道,问题导学教学法作为一类近年来新近发展形成的教学工作实施方法,其在初中阶段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引入运用,能有效发展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想能力。在新课标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具体开展过程中,想要实现对学生基本学习潜能的有效激发,应当积极增加对问题导学教学法的引入运用频次,继而充分调动初中学生参与数学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活动的主动性,提升总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高文玲.关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20(11):57+59.
[2]刘具堂.浅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10):49-50.
[3]罗金星.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才智,2020(09):157.
[4]程小芹.小议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6):53.
[5]甘述鸿.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6):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