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褚洪
[导读] 数学是高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其在高考中的分值占比也相当高。

贵州省安顺开发区高级中学   褚洪 561000

摘要:数学是高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其在高考中的分值占比也相当高。数学具有抽象性强、难以理解的特点,无论是教师讲解还是学生学习都较为困难,是高中学生普遍的弱势科目。对于学生来说,要想学好数学,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重视对于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如何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为论点,对我国现有的高中数学课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解题能力
        引言:在教育改革步伐逐渐加快的今天,高中数学知识得到了新的填充,知识点更加多,难度也更加大,使得高中生学习困难,学习兴趣低,甚至有抵触的情绪,难以让高中生养成数学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授课阶段,需要重点关注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让高中生能够快速解答数学习题,增强数学知识学习的自信心,实现数学课堂的高质量学习目标[1]。
        1.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教育除了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应用技巧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而在高中,数学教育还被赋予了另一层意义,就是为了高考。
        1.1应对高考
        高考是我国很多学生改变自己命运的关键所在,对于家境贫寒的学生来说,高考甚至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手段,因此我国的高考竞争才非常激烈,而数学作为高考中的重难点科目,也是很多高考生丢分的科目。数学考试不同于其他科目,其题型多变,难以理解的特点让学生难以应付甚至完全无法解答,因此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时,不但要注重对概念、公式、定理等的记忆,也要注意对习题的讲解和解题能力的培训。
        1.2培养数学思维
        除了应对考试外,培养解题能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让学生养成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人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形式,使用数学思维不仅仅是用于解决数学上的问题,其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大作用。首先,数学思维具有多变性,很多数学题都讲求“一题多解”,也就是完成一件事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而在现实生活中,受制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解决问题的方案往往不能得以实施,而具有良好数学思维的人在面对问题时就可以在一种解决方案无法应用时制定另一种方案,避免陷入手足无措的境地,从而顺利解决问题[2]。



        2、高中数学教学阶段存在的问题简要分析
        2.1高中数学教学阶段存在高中生学习兴趣低的状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高中阶段,高中生需要学习的科目众多,每一天时间都不够用,且高中数学知识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都不同,内容多、知识点复杂,使得高中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和费劲,久而久之,就会让高中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厌学心理,导致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难以提升,不利于高中生今后的发展.
        2.2数学问题本身带来的影响
        高中数学教育的过程中,课堂练习问题的出题形式有实践问题、知识点运用问题、非创造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等,高中数学主要的教育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去解答有关于数学方面的实际问题,所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对教师的数学教学影响较大.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遇到提问比较复杂的文字表达形式会影响学生的解题思路,比较复杂、干扰因素比较多的数学难题,会导致学生的思维进入盲区,少数未能排除题目中干扰项的学生,会影响到解题的思路和效率.因此,在高中数学教育解题的过程中,着重培养高中学生多方位的解题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教学意义[3].
        2、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对策
        2.1强化审题
        因为审题失当而导致解题错误的现象在高考中屡见不鲜,因此提升解题能力的第一步就是强化学生的审题能力,只有细致的审题,才能对题目所描述的条件和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制定出适合的解决方案。例如,求解导数y=x2+7在x∈(0,∞)区间的极值,很多学生在解题时就会出现由于审题不当而漏掉x∈(0,∞)的部分而造成解题错误。这种现象通常是由于学生在长期的解题过程中,对题目的描述形成了思维定势,因此在看到与自己做过的题目相似的题目时,便会直接带入自己的经验而忽视题目中不同的描述。因此,教师在讲解习题时应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审题,特别是对于和自己做过的题目相似的题目的审查,注意题目中描述的约束条件,教师在布置作业和随堂测验时,可以选择描述相似但约束条件不同的题目,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避免因审题不当造成解题错误[4]。
        2.2注重选题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重视教学内容是否正确,对于选题往往很随意,而且还经常忽视自主探究的重要性。其实,这些做法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来说,是非常不利的。选题质量的好坏,关系着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与否。学生是否具有自主探究能力,则决定了他们的逻辑思维水平。而以上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老师们必须注重选例题的质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选取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同时还要努力保证选题的质量。通过给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让学生们能够在仔细思考后找到多样化的解题方法,培养他们一题多解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带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应该掌握好探究的操作过程。比如,在教授“点线面”课程之前,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不同的小组分别进行讨论,让小组内部的成员之间分析一下点线面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然后,再分别让各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来阐述该小组讨论出的结果,让小组之间讨论。最后,老师进行归纳总结,以加深学生们的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3联想认知,培养解题的发散思维
        联想是由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受到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的影响,因为外界诱因而,建立起的一种联想方法,促进学生积极地调动自身的知识记忆储备,输出与学生当前所做题型相关的知识进行解答.学生在进行推理时,可以先找到数学题目的规律,然后再进行深入解题,利用发散性思维,将知识转移到问题中来解决难题.这种思维方式使学生对问题的联想从一个中心点发散开,让学生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解题感受,从此不再拘泥于一种解题方式,锻炼了学生解题的发散性思维[5].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的教学实践推行效果反馈足以证明.有些学生学习努力却无法提升成绩,这样的学生往往学习目标并不明确,不够了解自己的短板在哪里,教师要指导学生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足,才能突破自己更进一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高中数学解题培养时,要注意结合现下实际的教学需求、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等,通过培养高中生解题能力来提升高中教师的教学水准.在校园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将解题的巧妙思路和简便方法逐步地渗透到学生日常教学中,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掌握解题方法后学生通过自己的运用,可以体验到解决难题的乐趣,更能激发学生对数学解答的乐趣,为高中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素琴.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求知导刊,2019(37):43-44.
[2]伍养群.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19(08):65-66.
[3]李啟盛.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4):25.
[4]张艳.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9(15):91-92.
[5]张少芬.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2):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