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措施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陈子金
[导读] 在普通高中学生有繁重的学业负担,培养学生的文化性和专业性成了学校的主流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穆家营子镇赤峰红旗中学    陈子金 024005

摘要:在普通高中学生有繁重的学业负担,培养学生的文化性和专业性成了学校的主流,这往往忽视了国家倡导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构想,所以,为了劳逸结合,体育教学成了重中之重,高中体育教学不仅要教给同学们一些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三年的教学灌输终身体育的观念和意识。高中阶段是学 生接受基础学校教育和高等教育、社会教育的衔接点,学生的各项身体发育达到了顶峰,不论从身体心理都达到了成熟状态。
关键词:高中体育;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终身体育意识主要是指一个人终生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和体育锻炼,这对人的身体健康,身心愉悦都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职业高中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阶段,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那么在这个时期,就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有效地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现。
        1.关于终身体育意识的解析
        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之前,首先要对终身体育意识的概念进行分析。在职业高中的体育教学中,学生要清楚地明白体育是一种怎样的学科,对其有怎样的态度,明确体育学科对终身的发展影响是怎样的,只有明确这些概念,才能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教师的培养终身体育意识,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渗透,并且强调理论加实践的方法,让学生对体育有明确的概念意义。终身体育教学可以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文化,也可以更好地强化人与人之间的凝聚力,培养学生强壮的身体以及坚强的意志。让学生在面对困难,面对实际生活曲折的过程中,可以有勇气,有魄力地进行问题的解决。
        2.培养高中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性
        指引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魄等为学校体育教育关键所在,所以高中体育教师应将娱乐、健身和保健等体育作为课堂的重点,在指引学生掌握相应的体育技巧及知识之外,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梳理正确的体育观念。高中阶段是学生快速成长和形成独特个性的阶段,此阶段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终身体育观念会很好地影响他们自身健康状况。高中体育教师在给学生上体育课的时候,有效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对学生体育素养具有明显的强化作用,这种素养对学生日后生活和工作具有显著影响,并能全面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质。
        3.当前高中体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对终身体育文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不深
        体育文化是体育课堂教学的灵魂和基础,也是教师进行体育教学设计的指导。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大部分学校教育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深,对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缺乏系统科学的认识,而这些问题就导致了体育课堂在终身体育理念的文化建设方面的不足,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识不深,教师缺乏系统的课程设计理念,体育课程失去了价值和灵魂,难以实现以体育教学渗透终身体育理念的教育目的。
        3.2 高中体育教学缺乏趣味性
        趣味教学是吸引学生自主进行体育学习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在趣味性教学下,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意识到进行体育学习的目的。但往往存在一些教师一味遵从传统体育教学思路,忽略教学趣味性的重要意义,片面重视体育教学的技术性,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一定程度的厌烦甚至抵触心理,不利于体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也为学生终身体育教学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增加了阻碍。



        3.3 高中生自身缺乏长期锻炼的习惯
        高中生基本上都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在高中阶段,学生具有较大学业压力和升学压力,在当前应试教学下,学生为了更好的升学,不得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在课下时间也是对文化知识进行复习,所以学生的体育锻炼基本上都是在每周一节的体育课上进行,这样终生锻炼的习惯与体育意识难以有效形成。
        4.高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
        4.1 强调以终身体育文化内涵为导向的体育课程设计
        教师应当从根源角度出发,深刻分析高中体育教育的目的、理念与教学方法,以科学的手段将以上内容进行设计,将终身体育理念的精髓进行提炼,将其与高中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深度融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高中体育教学的目的,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调通过文化的建设促进教学行为与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
        4.2突出高中体育教学的趣味性
        对于高中体育教学缺乏趣味性这一问题,教师应对此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丰富体育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对于高中学生来讲,课堂的趣味性是吸引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和锻炼的重要因素,从趣味性教学出发,形成体育学习兴趣,继而对体育知识进行自主性探索与研究,同时进行日常性体育锻炼,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活动项目的自主选择,提高自身体育素养,自发地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偏好情况增加逐步增加一些新型的体育活动项目,例如比拼、对抗等,对于部分喜欢武术的学生,也可以为其适当设置些适合的武术练习项目,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体育课的参与兴趣,使其真切地体会到体育锻炼的魅力,从而愿意自发地进行体育锻炼,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4.3 强化学生对体育学习锻炼的重视
        针对于传统职业高中仅仅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忽视体育教学问题的现象,学校在新课程改革之后,还需要增加体育课程的时间、次数来提升重视程度,将原有的教学方式,模式进行改进,分成体育的室内学习和室外学习两种。在两个空间中对学生进行不同的体育项目锻炼与培养,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乐趣。例如,教师可以在室内给学生讲解一些理论,做一些体育游戏等等,而在室外进行更专业性的体育锻炼,让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体育锻炼对自身发展的影响,在长期的锻炼中培养起兴趣热情,只要能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够进行其他的活动,才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牢记只有保证身体健康才是做好一切的前提。例如,在一些田径项目中,教师可以对班级的学生进行男女比例的划分,给学生建立起活动小组,组织接力跑比赛。在接力跑游戏过程中,学生已掌握一定的接力跑技巧,还能够正确地认识体育活动带给自己的乐趣,这样激发起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另外,在城市的马拉松比赛中,还可以让一些表现优异的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去感受马拉松的氛围,感受被人瞩目,感受在欢呼雀跃中完成比赛的成功心理。
        4.4 构建开放式教学活动
        高中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可通过开放式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所谓的开放式教学活动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最大程度的发挥,同学生之间建立民主、和谐的关系,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应适当放手,聆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状况评价学生,不能一刀切。摒弃传统的统一评价“标准”,根据学生个体具体状况、体育运动态度以及过程等全面评价。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创新性、实践性、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现代背景下教育部门的工作目标,而想要达成这一目标,那么增强人才体魄,培养其体育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中教师还应加强自身教育工作实践,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社会输送更多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维智.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11):110,129.
[2]周国忠.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途径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12):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