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0期   作者:张君兰
[导读]
        急性阑尾炎属于急腹症,为临床的多发疾病,该疾病的病情发展较为迅速,高发于青少年。急性阑尾炎具有多种病因,如阑尾阻塞等,可见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由上腹部开始,极易出现误诊。急性阑尾炎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伴随多种并发症,如恶心呕吐、穿孔等。急性阑尾炎属于外科疾病,常采用手术治疗。近年来,我国医疗技术发展迅猛,腹腔镜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受到患者的青睐。在腹腔镜阑尾炎手术中,尽管腹腔镜几乎优点较多,但治疗效果受到患者心理状态、治疗环境等因素影响,需配合实施科学护理干预,消除不良情绪,促进恢复。本文将重点分析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要点,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1、什么是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属于急腹症,为外科常见疾病,因阑尾炎症、感染而引发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在各个年龄段中均可发病。急性阑尾炎诱发因素较多,如阑尾腔堵塞、血供、自身解剖关系、细菌感染等,同时还包括内脏神经功能紊乱、精神和情绪因素、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存在相关性。急性阑尾炎的典型症状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由四种类型组成,分别为阑尾周围脓肿、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主要症状为麦氏点压痛、右下腹痛,伴随呕吐、恶心、发热等症状。研究数据表明,我国阑尾炎发生率约为9%,给患者带来痛苦,降低生活质量。
        2、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方式
(1)保守治疗
        近年来,急性阑尾炎以手术治疗为主,随着人们思想观念转变与医学进步,保守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在内科治疗中,西医使用抗炎补液治疗取得显著疗效,但在治疗急性阑尾炎时极易复发,且伴随多种不良反应。急性阑尾炎患者使用中药汤剂与西医联合治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缩短治疗时间,如抗生素、大黄牡丹汤等。
(2)手术治疗
    开腹阑尾切除手术是一种有效且成熟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阑尾炎,效果显著,然后其创伤较大,使术后的恢复时间延长,极易产生多种并发症,如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等,给患者带来痛苦,增加疼痛感,无法取得患者满意评价。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医疗技术发展迅猛,腹腔镜技术应用成熟,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操作简单等优点。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常用于治疗急性阑尾炎,其创伤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且患者术后疼痛感明显减轻。
        3、病情观察
        急性阑尾炎患者在实施手术治疗时,应当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病情观察。指导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关注尿量、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等变化,每3-4h对生命体征进行测量,若患者在短时间中,体温为38.5℃,且脉搏超过100次/min,以及腹痛加重等症状,需及时告知医师进行处理。


        4、护理要点
(1)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采用专业或者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讲述疾病知识,向患者介绍个人病情,并强调所存在的并发症,确保患者充分掌握疾病知识,了解自身病情;向患者讲述疾病知识,包括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发病原因、并发症等,向患者讲述治疗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放松训练:指导患者自我放松方法,包括肌肉放松训练、平静深呼吸法,确保患者保持身心放松;使用外在放松方法,包括播放小品、音乐、娱乐节目、相声等,转移患者注意力,消除不良情绪。社会支持:护理人员需与患者朋友、家属交流沟通,要求其给予患者关心与支持,多探视与看望患者,并与患者交流,使患者感受到朋友、家庭的温暖与关心,减轻心理压力。
(2)术前准备
        在术前应当指导患者的饮食,在术前6h需禁食禁饮,避免麻醉时出现呕吐、窒息。止痛剂应当禁止服用,避免对观察与诊断病情产生影响。同时还应当禁止灌肠。密切关注患者的血象变化、体温变化,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抗生素治疗,做好口腔护理。在术前,完善心电图、凝血四项、血型、尿常规、血常规等检查,做好手术区皮肤的准备,备皮,将手术部位皮肤污垢、毛发取出,对皮肤进行清洁,预防感染。
(3)术中护理
        做好体温护理,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如果患者为低体温,需悬挂低温标识,并添加棉被,增加温度约37℃,调高室内温度为25℃。使用加温毯促使体温恢复。结合患者病情使用镇痛药物,并定时测评疼痛程度,当VAS评分为3分以上,需应用镇痛药物或镇痛泵。患者在麻醉苏醒过程中,可播放轻松、舒缓等音乐,促进苏醒。
(4)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内容包括体位护理、生命体征观察、饮食指导、疼痛指导、切口护理等。在体位护理中,结合患者的麻醉方式实施体位护理,避免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到气管中,预防吸入性肺炎,患者在清醒状态时,去枕平卧,患者的头部需向后仰,且需向一侧偏置。当患者恢复知觉以后,可指导患者保持半卧位体位。做好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在手术以后,密切关注患者的瞳孔变化、神智变化、生命体征等,测量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指标,每小时对患者的尿量测量一次,及时纠正患者的休克情况。确保患者输液通畅,在术后禁食禁水,使用输液维持患者的电解质平衡,确保输液通畅。指导患者的术后饮食,在术后1天进食流质食物,牛奶、甜食、腹胀类食物应当禁止服用,在三天以后,正常进食。若患者症状严重,首先需禁食,随后服用流质食物,在肛门排气以后,进食流质食物。做好患者的疼痛护理,高龄患者在术后往往会出现疼痛,极易引起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因此应当做好患者的疼痛护理,指导患者通过聊天、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可有效缓解疼痛,在必要时可使用镇痛药物治疗。做好患者的切口护理,在术后若患者切口存在胀痛跳动感、红肿热痛等,在术后2-3天时体温出现0升高、下降,应当考虑为切口感染,因此应当及时扩大切口,将异物清除,并排除农业,实施引流操作。做好术后功能锻炼,鼓励患者在术后下床活动,促使胃肠功能恢复加快,预防血栓、肠粘连,促使血液形成增加,有助于伤口愈合。密切关注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如切口感染,引起感染的因素为引流不畅、血肿、异物存留、手术污染等,感染位置包括皮下、腹膜外等;出血属于另外一种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24-48h,在发现出血时应当及时输血补液,对休克进行纠正,在必要时可实施二次手术治疗。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