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现如今医疗水平已十分发达,但人们谈起癌症仍不免色变,而对于女性来讲最常见的癌症莫过于乳腺癌、宫颈癌两种。说起宫颈癌,我们不禁会联想到宫颈糜烂,很多女性担心宫颈糜烂久治不愈会引发癌变,在调查中发现,女性都有这样的想法“炎症长期刺激会引发癌变”或“炎症刺激时间长了会降低机体抵抗力,极易诱发癌症”等等,听上去似乎有一些道理,而且两者的感染途径几乎相同,比如不洁性生活、性伴侣过多等,再加上两者的临床表现有太多相似的地方,比如白带异常、接触性出血等,这些种种都给人们一种错觉就是宫颈糜烂久治不愈会发生癌变,诱发宫颈癌,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临床中有很多女性患者在检查的时候会发现宫颈部位有糜烂、红肿、充血样变化,画面较为吓人,往往是吓得患者难以入睡。其实无需过多担心,归根结底它还是炎症在作祟,就如同皮肤发炎之后会出现红肿和充血状态一样。我们先来说说“宫颈糜烂”,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多无症状,少数患者可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阴道分泌物增多,性交后出血,月经间期出血,偶有分泌物刺激引起外阴瘙痒或不适。子宫颈糜烂样改变只是一个临床征象,可为生理性改变,也可为病理性改变。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多见于青春期、生育期妇女雌激素分泌旺盛者、口服避孕药或妊娠期,由于雌激素作用,鳞柱交界部外移,子宫颈局部呈糜烂样改变外观。宫颈糜烂临床上已不再作为诊断术语。慢性宫颈炎症可由急性宫颈炎迁延而来,也可为病原体持续感染所致,病原体包括;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细菌性阴道病等。因此对于患者来讲,找准病因才是治疗的关键。但是,无论是因何致病,都属于炎症的范畴内与HPV病毒没有任何的关系,即使它反复发作也只能是宫颈炎,不会招惹上人乳头瘤病毒,也不会促进病毒的复制。
我们再来说说宫颈癌,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及早期子宫颈癌也可使子宫颈呈糜烂样改变,因此需进行子宫颈细胞学检查和(或)HPV检测,必要时行阴道镜及活组织检查以排除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及早期子宫颈癌。几乎所有的宫颈癌(99.7%)都与生殖器官感染HPV有关, 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大多数宫颈癌的发生都是因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所引起,它还有一个洋气的名字叫做HPV,我想说到这个名字大家应该都不陌生。目前医学界已经知道的人乳头瘤病毒已有上百种,但不是说只要感染就会的宫颈癌,只有感染的是高危型,且呈持续感染它才能够在人体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的方式不断繁殖,最终诱发宫颈癌。临床研究发现,直到目前为止,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包括HPV68、59、58、56、52、51、45、39、35、33、31、18以及16,其中以HPV16和18为主,那么也就是说宫颈癌患者大多是因性生活感染病毒所致。
当女性患上“宫颈糜烂”之后都有迫切的欲望想要赶紧治愈它,治疗有必要吗?宫颈糜烂大部分属于生理性改变,这种情况下,患者如果没有明显的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只有少数为病理性改变,这时才需要到医院进行治疗,如果宫颈糜烂合并有分泌物增多,伴有乳头状增生或者接触性出血,患者可以选择局部的物理治疗,包括激光、冷冻、微波等方法。同时可以配合中成药物治疗,比如保妇康栓外用,或者口服抗宫炎片等。得了宫颈炎之后务必要及时前往医院接受正规的诊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最正确的方式,以免造成其他的不良后果。因为大多数宫颈炎患者并不需要用药,因为这种病与性生活息息相关,HPV感染很常见,性行为是HPV感染的主要途径,使用避孕套可以减少HPV感染的风险,但不能完全阻断HPV的传播。所以只要女性朋友在性生活时注意个人卫生,则可大大降低该病的发生几率。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利用空闲的时间加强运动锻炼,以此来增强体质,远离疾病的发生。
.png)
虽然“宫颈糜烂”不能够引发宫颈癌,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提前预防, 2017年中华预防医学会《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中指出了宫颈癌的三级预防策略:一级预防:开展健康教育和接种预防性HPV疫苗;二级预防:宫颈癌定期筛查;鉴于我国目前子宫颈癌发病年龄特点,推荐筛查起始年龄在25-30岁。65岁及以上女性若过去10年内每3年一次连续3次细胞学检查无异常或每5年一次连续2次HPV检测阴性,则不需要继续筛查。三级预防:及时合适的治疗。得了宫颈癌不代表就无法治疗,早期的宫颈癌是可以治愈的。即使是到了中晚期才发现,同样也可以通过积极的治疗,从而达到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总之,宫颈糜烂久治不愈并不会发生癌变,不要患病后就瞎担心。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为大家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