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在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0期   作者:孟凡玲
[导读] 探讨延续性护理在对声带息肉患者应用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治疗的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在对声带息肉患者应用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于本院接受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均为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接受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种方法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半年内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提升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声带水肿缓解时间及声带息肉消失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在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应用,可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复发风险,积极改善手术远期疗效,效果显著。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声带息肉;支撑喉镜;全麻;摘除术;效果分析
        声带息肉是特发于声带的良性增生病变,为慢性病,患者会表现出音色改变、发音延迟、发音疲劳、声嘶 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其声嘶的程度同息肉的大小有密切的关 联性,若息肉过大则会对喉腔造成堵塞,导致呼吸困难的症状发 生[1]。临床上多应用手术摘除的方法对声带息肉进行治疗,对于一些息肉较大的患者,特别是喉反射较重,年老体弱的患者,电子喉镜下有其局限性,存在不易一次完成手术的风险。全面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应用效果明显,逐渐被广泛应用到声带息肉疾病的治疗当中[2]。经手术切除后实现治疗,但术后存在一定并发症风险,且部分患者术后仍可在慢性喉炎诱因影响下复发,影响远期治疗效果,故对于声带息肉患者的治疗不仅需要手术措施,还需在护理配合下降低复发风险,提升患者远期疗效。因此,为分析延续性护理在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特设本次研究,现将研究结果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于本院接受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共100例设为研究对象,取数字抽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均为50例。
        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区间29~58岁,平均年龄(43.58±4.02)岁,病程3~6个月,平均(4.51±0.75)个月,合并声带水肿11例、声带充血8例;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区间27~60岁,平均年龄(43.52±4.04)岁,病程2~6个月,平均(4.27±0.68)个月,合并声带水肿12例、声带充血6例。患者临床资料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入院经喉镜检查后均确诊为声带息肉,需开展手术治疗;患者均在详解研究细则后确认参与研究,签署《免责书》。排除标准:排除合并手术禁忌症者;排除合并声带其他类型病变者。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护理,术前按需进行术前纠正治疗及手术准备,术中配合手术,术后实施基础护理内容。
        观察组接受延续性护理:(1)术前:术前需在纠正治疗期间,根据不同职业类型患者心理表现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需明确告知患者手术效果及手术影响。(2)术中:手术期间需积极配合主治医师做好患者肢体束缚工作,避免术中异动,引发医源性损伤,影响手术安全及预后。(3)术后护理:出手术室后需调整患者体位为去枕平卧位,头部偏向一侧,确保口腔分泌物的有效排出,手术6h后可予以流食喂养,刺激胃肠功能恢复,24h后可下床基础活动,促进周身机能恢复。术后1周内需明确告知患者禁声,期间可予以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促进声带局部损伤恢复,降低并发症风险。出院前,需予以患者生活指导,明确需从戒烟、戒酒、避免过度用嗓等方面控制复发风险,并每月对患者进行微信随访及健康指导,明确患者手术预后效果。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并发症率、复发率、护理满意度及术后恢复时间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观察指标中各项数据资料组间差异取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结果P<0.05,且差异显著时,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率、复发率、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半年内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提升显著,P<0.05。见表1。
 

2.2术后恢复时间对比
        观察组术后声带水肿缓解时间及声带息肉消失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见表2。
 

3讨论
声带息肉属于临床耳鼻喉科较为常见的喉黏膜良性病变疾病,多由用声过度、长期不当发音、急慢性炎症等因素所导致,声嘶为该疾病典型的临床症状。对声带息肉疾病而言,手术摘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为明显,但传统的手术方法多使用直接、间接喉镜法对声带息肉进行摘除,其照明光线效果较差,操作者在具体临床手术过程中较难掌握,总体上的治疗效果不太理想[3]。相比而言,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治疗效果更明显,支撑喉镜由硬质材料制成,手术时操作者的视野更加清晰、宽阔,能 够准确对患者的声带结构、息肉具体位置进行定位,并具有较强的病变组织清除力度。整个手术过程操作者均可使用双手进行操作,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总的手术操作时间,使手术的灵活性得以提高,并能够对患者正常声带结构予以有效的保护。但是,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有一定的使用局限性,对于患有严重心肺疾病、肥胖、颈椎病变以及年老体弱等人群并不适用,且该手术治疗的费用较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与家庭的经济压力,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电子喉镜手术进行治疗[4]。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半年内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提升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声带水肿缓解时间及声带息肉消失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分析原因:延续性护理在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应用,可通过术前、术中、术后及院外四个阶段内针对性护理的实施,帮助患者在明确手术效果后积极配合治疗,在术中肢体限制及术后护理基础上控制其并发症风险,提升手术安全性,而出院前指导及院外随访的实施,则可进一步减少患者病情复发诱因,积极提升手术远期治疗效果及预后质量。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在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应用,可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复发风险,积极改善手术远期疗效,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张红亮,李威,温炯,等.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 术的临床应用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 4) : 120-121.
[2]王超仁.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治疗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1):125-126.
[3]孙家潭,任广理,贾凤亭,等.表麻联合右美托咪定无插管与全麻插管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7,39(2):233-235.
[4]苗孝林.全麻支撑喉镜下手术治疗声带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临床医学,2016,36(5):89-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