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接治的7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本次研究目标,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38例,对照组3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则采取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低位直肠癌患者采取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显著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低位直肠癌
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肿瘤,其发病率较高。当前在临床上对该病采取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以及基因治疗等,其中手术治疗是首选[1]。采取开腹手术治疗,具有侵入性,较容易导致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很难愈合,且预后较差。为此,本次对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其研究结果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接治的7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本次研究目标,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38例,对照组37例,其中研究组患者男性为17例,女性为21例,年龄36岁至68岁,平均年龄(47.39±4.32)岁。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9例,年龄35岁至67岁,平均年龄(46.87±5.38)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对患者予以全身麻醉,术中根据肿瘤的具体位置选择合适的切口,然后检查腹腔,结扎所有肠管及肿瘤上下的相应肠系膜根血管,最后游离出肠管并离断系膜和肠管,采取端端吻合术,术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放置引流管,然后缝合。
1.2.2研究组
观察组研究组则采取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术前给患者全身麻醉,在脐下1至2 cm作为手术切口,将其皮下脂肪和皮肤逐层分离,遁形分离结缔组织,放置腹腔镜。该手术操作通道为锁骨中线与右骼前上棘交接处,通过腹腔镜检查来检测肠中肿瘤的位置,以及大小和形状。 两侧的乙状结肠薄膜用超声刀切开,将肠系膜根部暴露予以结扎。打开骶前间隙,将远端肠系膜予以切除,去除肠管周围的脂肪组织,然后关闭切口。
1.3 疗效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为:皮下气肿、肠梗阻、切口感染、吻合口瘘。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比较
其中研究组手术时间为(113.56±36.43)min;拔管时间为(3.45±0.43)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65.76±38.78)min;拔管时间为(5.32±1.23)d。研究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差异为:手术时间(t=6.009,P=0.001);拔管时间(t=8.835,P=0.00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其中研究组患者发生皮下气肿1例,比例为2.63%;肠梗阻0例,比例为0.00%;切口感染1例,比例为2.63%;吻合口瘘1例,比例为2.63%。并发症发生率为7.89%。其中对照组患者发生皮下气肿3例,比例为8.11%;肠梗阻2例,比例为5.41%;切口感染3例,比例为8.11%;吻合口瘘2例,比例为5.41%。并发症发生率为27.03%。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差异为:并发症发生率(X2=4.789,P=0.029)。
3.讨论
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乙状结肠和直肠的位置和解剖结构相似,因此在临床诊断中的误诊率较高。在采取开放手术治疗直肠癌存在一定问题,不能完全切除癌组织,可能会引起转移和复发。随着直肠癌患者的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胃肠道病理变化的症状,如腹胀、腹痛以及便血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腹腔镜因创伤小、风险低以及恢复快等优点逐渐被临床所应用。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可以增加手术范围,使手术视野更清晰,并避免损伤周围的组织和器官。在李金勇[2]的相关研究中得知,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要短于短于对照组。其分析的原因是因为,腹腔镜手术能够彻底切除直肠膜,且解剖结构较为清晰,同时出血量相对较少,从而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术中的出血量。另外,腹腔镜检查可降低周围组织以及器官的损伤。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得知,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研究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上述李金勇的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低位直肠癌患者采取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显著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焕忠.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对比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7,23(30):156-157.
[3]陈腾高, 李丽军, 卢益芳,等.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血清GAS、bFGF、MOT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8,469(11):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