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工程,也是基础性设施,国家始终高度关注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此种大环境下,水利工程行业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围堰技术是水利工程施工的常用手段之一,这不仅是因为围堰技术可以保障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还可在原有基础上加快施工效率,是提高水利工程施工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基于此文章主要对水利工程围堰施工的原则及应用要点进行了分析,希望为同类水利工程施工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要点;围堰技术
引言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为了能够保证水利工程基础建设质量,需预留出施工位置,将河水引到指定通道或其他区域。而围堰技术主要是起到导水、挡水等作用,确保工程施工在干地面顺利进行,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性。近些年,随着我国水利行业不断发展,水利工程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对水利工程围堰技术的应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在实际施工中科学制定方案,做好围堰施工工作,更好的隔绝水流,降低水流对工程堤坝的冲击。总之,围堰技术对水利工程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实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1围堰技术相关阐述
围堰是导流工程的临时挡水建筑物,也就是对水利工程基础进行围护,保证工程可以在干地上施工的防护性工程。在导流任务完成后,如果没有考虑将围堰作为永久性建筑,则要将其拆除。多数情况下,施工围堰是一种临时性结构,可以保证工程主体和附属设施不会受到水流侵袭,强化施工环境。围堰的种类有很多,并且功能不同,包括墩台围堰、河宽限制围堰、驳岸挡墙围堰等。其中,墩台围堰是在修筑墩台等建筑时,为了确保航道可以顺利通航,通常增设墩台基础确保可以正常施工。河宽限制围堰是在河流宽度较小时使用,考虑到地形限制因素和保持正常通航,多数情况下都会临时设立引渠方案,将回流引开,为后续施工奠定基础。驳岸挡土墙施工围堰是在河流修筑挡土墙、驳岸时,应注意防止水流侵袭,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围堰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原则
2.1标准性
水利工程是一项典型的基础建设工程,在河道上对水利工程的修剪,往往离不开围堰技术,围堰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将河水进行引流,确保其转移到预定通道,从而为大坝建设提供一个更为合理的施工环节。围堰属于典型的临时性建筑,虽然大部分围堰工程在水利工程完工后都要拆除,但是其建设质量仍然不能忽视,特别是在结构安排上,更应该始终坚持标准型原则,只有保证工程设计标准的达成,才能和国家制定的质量标准相统一。此外,围堰的稳定性和防渗性也要切实发挥作用,在对围堰工程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对其内部结构质量进行关注,只有这样在围堰实际发挥水利工程维护作用的同时,才能在发挥便携性优势的同时,有效实现挡水导流作用的稳定开展。
2.2整体性
在科学方案的指导过程中,围堰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发展。但是在目前实践过程中,应该紧密结合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水流情况进行技术分析,从而在相应数据分析后合理进行资料选取,这对于围堰技术方案的整体性布局也将起到更为显著的积极影响。在这项技术应用过程中,不仅要起到挡水防渗作用,还要保证施工安全,只有这样在拆除过程中才能保证方便快捷,合理实现对建设成本的合理管控。
3水利工程施工中围堰技术的应用及要点分析
3.1围堰设计
实践证明,在水利工程当中,围堰结构起到了保护作业面的作用,并在挡水过程中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和价值。就目前来看,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围堰技术类型极为丰富,但是所有围堰都具备强度较大这一特征。这是因为,只有拥有一定的强度,围堰结构才能抵御外界环境给水利工程带来的影响。最重要的是,无论是在设计围堰,还是在围堰施工,都要考虑到因地制宜这一原则,只有围堰结构与区域内的需求和工程现状相符,才能为工程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上述工程所进行的设计与施工同样要考虑到河床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施工方式。例如,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浅滩水体,且水深和水流速度均低于标准值时,则可利用土袋施工法进行作业,此种情况下的河床渗水性较小,且淤泥较浅;如果水深和水流速度高于规定值,但不具备打桩条件,则可利用木桩、竹条或者竹篱土进行围堰施工;竹铅丝笼围堰一般应用于水体较深的区域,此时水流速度应小于3.0m/s,如果情况允许,还可利用堆石土进行围堰结构施工。
3.2因地制宜原则
围堰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其存在的意义在于对水利工程形成保护。围堰技术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存在多种不同的应用类型,可以在不同的施工条件下进行使用。在选择围堰类型时,施工单位需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保证围堰类型的应用合理。若在河边浅滩建设围堰,水深不超过1.5m,水流不超过0.5m/s时,可以选择土石围堰。若水深低于3m、流速低于1.5m/s,河床会存在一定的透水性,则可以考虑使用土袋围堰。若水深低于7m,水流不超过2m/s,则需要对河床进行打桩处理,建设木桩围堰。若河流情况较为复杂,水流较快,河床存在不规则的土层分布时,则需要使用钢筋混凝土板围堰。
3.3围堰施工
在具体的施工环节当中,施工单位首先需要挖掘水渠,对施工区域进行基础清理。尤其是水底存在大体积的岩石时,需要将岩石清除后使用特定的石料进行填充处理。当围堰的填筑高度达到目标的高度之后,即可开展出口阶段的施工。在填筑作业之前,施工单位应当明确所要使用的填筑材料,规划各个施工环节的施工方案,保证施工的流畅性。一般情况下,施工单位会采取分阶段流水施工的方式,交错开展填筑作业。同时,土工布主要应用于围堰墙体的内外侧,并使用粘土进行填筑,以保证土工布的结构安全性。
3.4围堰加固
在水利工程项目开展前,应该及时对围堰进行加固处治,通过此种方式实现围堰安全性和防渗性能的提升。其一,根据施工设计要求,在施工现场外借助钢围堰进行焊接处理,在完成焊接后要进行承压测试,之后对拼接的密度进行分析,当所有测试工作完成后,才能继续后续施工作业的开展。其二,在施工现场对吊塔的应用频率比较高,所以工作人员只有保证吊塔数据校正后才能进行必要的固定处置。其三,在焊接工作完成后,要针对施工现场的土质情况,对围堰进行重力自然入土施工。其四,适当借助外力对围堰技术进行调整,从而按照相应的施工标准对钢板深度进行合理化调整。如果工作中围堰坡面受到了雨水影响,为避免工程坍塌,施工人员还需要进行工程技术的加固处置,比如利用土石覆盖的方式进行加固,这对于水利工程质量提升也将起到更为显著的积极影响。此外,施工单位还应该加强对施工规范的完善,保证在河流汛期结束后进行围堰项目的拆除。
结语
综合来看,围堰技术的作用价值无需多言,其对于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我国的围堰技术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技术应用体系和施工流程,但从技术科学性和先进性的角度来看依然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基于此,相关技术人员及从业人员需要不断在实践当中总结经验,加大对于先进围堰技术的研究力度,提高围堰技术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并重视围堰技术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为水利工程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成.关于水利工程施工中围堰技术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