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城市老旧小区庭院空间改造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6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第6期   作者:邓旗铭 王锐
[导读] 本次研究目的就是,全方位的进行考量分析,从景观绿化设计,地域特点、业态发展等现存问题,提出相关策略及构想。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城市病”这个新名词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老旧小区作为城市病中显著突出的民生问题,尤为受到人们关注,本次研究目的就是,全方位的进行考量分析,从景观绿化设计,地域特点、业态发展等现存问题,提出相关策略及构想。
        关键词:东北老工业基地;老旧小区;业态;改造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一五”计划期间,逐步形成了以我国东部寒地地区,为代表的工业基地,也是后来人们俗称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建国初期重要的经济支柱,在新中国发展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正是如此由于发展较早,导致近些年老旧小区老化等民生问题尤为突出,在此背景下各城市都相继开展老旧小区治理工程,以哈尔滨为例早在2010年左右就开始着手老旧小区改造,进些年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召开论坛与各界专家学者一道寻求解决方案,如2019年在哈尔滨召开的第五届-既有宜居改造高峰论坛,专家们就提出“改-建-运”一体化的闭合式发展方案。
        我国寒地主要大型城市分布于东北,并且由于历史原因城市规模普遍较大人口众多,这就导致老旧小区数量所占比重较大,以具有代表性的哈尔滨为例,截至2006年年底,哈尔滨市既有建筑总量约1.44亿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约1.04亿平方米。可见老旧小区保有量巨大,所以老旧小区改造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
一、寒地城市老旧小区庭院现状
1、寒地城市老旧小区庭院概述
        在我国老旧小区一般指的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所盖的住房,虽然现在还远没有到使用年限,但是受当时经济水平技术水平所限,加上缺少必要的维护管理导致许多房子破败不堪,而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有的设备设施已经完全满足不了居民们的生活需求。
2、寒地城市老旧小区庭院问题
        通过基于寒地老旧小区庭院空间环境基础调研,发现以下几点问题。①寒地老旧小区庭院绿化率低且基础设施陈旧,缺少休闲景观设施,地面铺装破损较多,并且缺乏功能性、美观性,外墙缺少保温层,外立面风格过于单一,无特点并缺少地域文化元素。②卫生条件堪忧,在更早期小区里甚至还存在旱厕,这极易招引蚊虫、老鼠等有害动物,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③休闲场地位置、大小布置不合理,私自侵占公共场地情况突出,活动场地面积过小,人群过于集中,场地设计缺乏人性化。④缺乏植被覆盖。⑤停车矛盾突出。⑥竖向设计存在缺陷,路面标高不统一出行不便。⑦管线杂乱。⑧给排水管线老化,供热管堵塞导致冬季温度不达标。
二、现有改造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以来我国各大城市都相继都开展了,老旧小区的改造工程,作为一个改善群众生活质量的重大民生系统工程,对于补齐各大城市文明程度上的“短板”具有特别意义。然而看似这么重要的民生工程,通过以往案例分析发现,外表看似完美的改造工程似乎存在着很多问题,问题在于以下几点。①很多的改造工程其实都纯在思想固化,只是停留在道路硬化,外墙粉刷,缺乏设计和统筹观,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造。

②风格过于单一且模式化,全市小区全按照一种风格进行设计,没有结合城市文化及地域文化,改造最终效果看不到其中要表达内涵,只能说比以前整洁,尤其在一些涉及历史建筑的小区里问题更加突出,存在着对老建筑的历史认识不足。
三、改造策略
1、改造前期调查
        通过上述的调查分析我们总结出,寒地老旧小区现存的问题,以及现阶段改造中流露出的问题,通过问题的整合分析得出以下改造措施及方法。
2、改造策略
(1)外部环境的协调处理
        对影响居民的设施尽可能的协调搬迁,对无法处理的设施,例如垃圾站可以进行垃圾处理设施的升级,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于工厂可以加装消音除尘设施,交通上根据情况看是否重新规划主要交通动线。
(2)基础设施合理化改造
        道路针对人、车流线的重新组织,划分好每个出入口的关系以提高通行效率,拆除无使用价值的公共用房、和违章建筑。进行全面的管线整改,进行雨污分流。对供热供水管进行维修更换,通讯供电线缆集中布置统一排放,尽可能每栋单元楼安装独立电梯[1],并且合理设计无障碍设施,完善照明设备、标识系统、分类垃圾桶及宣传栏的设置,同时增加便民服务站满足便民需求,还应引进物业进行后期长效化的管理,避免反弹,最终达到合理美观人性化的目的。
(3)景观环境的营造
        通过调查发现老旧小区普遍缺少绿化设施,通过改造可以根据当地气候和地域性的特点,种植合适的植物,并且突出重点区域植物景观。根据实际情况预留出植物景观配置空间,并且增加植物景观的层次。对不同位置不同光照环境的植物密度进行调整,以达到植物良好生长的目的[2]。
(4)文化植入
        寒地的老旧小区在改造上还应植入地方文化,将文化融入到一些基础设施的设计语言中,让小区居民切身实地的感受到地域文化,以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5)历史建筑保护
        受上世纪初历史环境的影响,在寒地城市中心区域存在着大量的历史建筑,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建筑淹没在现代居民楼内,所以在改造之初就要深入发掘建筑的语言,达到历史与现代的完美碰撞。
(6)小区与业态相结合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民宿也随之产生,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立具有文化特色的民宿,增加一些文创用品店与小区内部的景观改造一道,向外来游客展现城市形象,展现城市历史文化魅力。
五、结论
        每一个城市都有着它特定的历史文化,都有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街道、景观,也正是这些才让我们后人得以知道这座城市的历史,我们作为设计者应该善于倾听城市的声音,了解建筑的语言,并且帮助城市治愈某些伤疤,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同时寒地老旧小区改造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工程,需要多部门的协调工作,并且还要尽可能的做到现代与历史的结合,人与城市的融合,社区与城市的结合,以达到建设现代化宜居性城市的目的,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美好。
参考文献:
[1]鲁航.基于人环境契合度理论的寒地社区外环境适老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2]周宇静.观赏性植物在东北地区园林绿化中应用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39(08):157-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