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7/16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第6期   作者:梁枝伦
[导读] 本文将对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问题和策略进行细致探讨。
        摘要: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建筑业随着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是建筑行业中通用的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已经早就不适合现在的建筑行业发展要求,因此,建筑行业必须寻求新的管理发展策略,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施工方式,提升质量水平。本文将对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问题和策略进行细致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体系
       
        建筑工程行业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一方面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有关,另一方面与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享受有关。这种快速的发展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曙光,但是过快的发展速度也暴露了建筑行业工程管理及施工的诸多缺陷,最典型的就是建筑质量和安全问题。建筑企业为了提高建筑量水平,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度,必须要不断创新观念,在实际生产管理中加大管理力度,研究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问题现状出发,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对应的策略。
        1?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问题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一直在进步发展,但是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将从管理力度、质量监督和工作人员水平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问题。
1.1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建筑工程与其他项目工程有一个区别性特点,那就是建筑工程的工程周期十分长。在如此冗长的工作周期里,如何进行有效管理和规划,在保证工程施工正常进行的前提下,还能对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问题。但是许多建筑企业在建筑工程管理这个问题上并没有予以重视,而是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并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细节的调控,因此经常会出现物料的浪费现象,人力资源的调配不合理现象,还有的甚至会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甚至于造成返工。
        1.2 质量监管不到位
        质量监督不仅是对工程建筑的质量监督,也是对施工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质量监管对于保证建筑工程在期限内完工有着重要作用,而且能够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行和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但是国内的都属企业在质量监管方面做得不够好,不仅不能具体到每一个细节,在监管人员的安置上也并不专业,因此造成质量监管不到位,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
        1.3 建筑工程的工作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建筑行业作为今年来告诉发展的行业,吸引了许多人进来。但是这种吸纳不仅包括对于人才的吸纳,同时一会混进一些技术水平和能力都不佳的人。但是因为我国目前建筑工程项目颇多,因此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比较旺盛,所以建筑工程的工作人员水平和专业素质并不能得到保证。而且,现代建筑工程行业的管理和施工已经基本实现了信息化,这也就意味着工作人员需要对现代科学技术有一定的掌握,但是纵观目前建筑行业的工作人员,往往对于信息技术知识了解并不充分,因此达不到信息化施工的标准。
        2 提升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水平的具体对策
        2.1做好目标管理,编制完善
        可执行细化的工程管理计划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把握影响工程建设的主客观因素和风险因素,制定包括工程规划设计目标、工程质量目标、工程进度目标、工程成本目标在内的健全的目标管理体系,进而为各项工作实施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1]。以此为基础,编制施工计划(包含工序、时间、人员、材料、机械、环境、管理等各要素,并对施工的关键节点和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风险进行分析、整合、统计)、各部门和各施工班组的工作计划(设计部门的设计计划与变更计划、项目部门的统筹计划和管理计划、采购部门的采购计划、成本预算核算部门的财务计划以及施工部门及其各班组的施工计划等)。然后结合这些计划的制定形成一个完善的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进而以计划为基准,以工程建设实际为导向,由各层管理者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执行落实和监督评价,以保证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的高效、高质。


        2.2 健全项目组织与责任架构,完善施工质量
        保证体系组织架构和责任机制是推动项目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高的必要辅助和关键举措。为了达到管理的精细化、全过程化,就需要在架构的精简、流程的细化以及权责的理清明确中给予管理精准的辅助。首先,应当对项目的工作和施工环节进行梳理,基于工程建设实际因事设岗,全面明晰各岗位的权利与责任,特别是施工队伍各班组的质量责任和安全责任;其次应逐步细化管理的相关流程,完善施工的质量保证体系,在设计环节、施工前期以及各分部工程的施工初期都要做好完整的技术交底、审核与工人培训工作,并在施工中达到工人自检、班组抽检、监理与管理人员跟踪监督的有效结合;最后还要创新人员的培训与考评机制,通过培训不断提升人员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与技术能力,并结合多样化考评工作的推进,实现人员质量把控能力的多维度增强。
        2.3 基于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动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的全面实现
        传统依靠人工的管理方式难以实现对于工程全过程的管理与质量的精细化控制,那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构建统一的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平台,不仅能够带来各维度信息精准掌握,提升计划制定的高效性,还能通过远程监控平台与智能化追踪和预警设备,强化对于人员、材料、施工工艺的实时动态把控。此外利用BIM技术,还能有效实现设计、施工、装修等工作的专业协同,进而为系统化和全面化的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提供现代化的技术助力。
         2.4 严格控制好进度与成本要求
         2.4.1 把控好项目的投入成本
         对项目的投入成本进行把控的好坏将影响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与企业的效益,对项目投入成本进行良好的把控可以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要想把控好各个项目的投入成本,工作人员需要加强专业素养与专业知识,节约项目的施工开支,避免不必要的开销。专业人员要在项目前期做好预算工作,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节约,严格把控项目资金的流向。
         2.4.2 落实控制、管理工作
         项目施工阶段要将项目的控制、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不同阶段的工作由不同的人员负责,并且根据工作的完成情况实施奖罚条例,以此加强员工的责任心与积极性。在项目正式开始施工之前,企业要考虑许多方面的因素,建立一套最符合施工实际情况的管理准则,将控制、管理工作进行具体的安排。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按照准则的要求进行作业,管理人员的监管工作要落实到位。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中的潜在危险,避免灾祸影响施工的整体进度。
         2.5 严格把控施工质量,使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与设备仪器
         首先,在项目施工开始之前,专业人员要弄清楚项目的建筑目的,根据建筑目的制定出相应的完工检验标准。一般,企业制定的完工检验标准都会比国家标准更为严格,以此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然后,进行施工材料的质检环节。施工期间使用的材料需要满足相关的环保要求与质量要求,保证建筑物在完工检验的时候能够顺利达标,为建筑物物的安全性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注重施工的细节部分。在细节部分的处理方面,要小心且仔细,可以使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与设备仪器做辅助,确保施工的质量与效率。先进的设备仪器正在慢慢改善施工现状,施工人员可以使用机器取代自己的双手,大大提升工作的效率,减少错误的发生率。先进的施工技术与设备仪器还可以为施工单位减少成本,通过高效的施工速率减少施工周期,进而帮助施工单位减少施工开销,提高施工的整体质量与效率。
        3 结语
        工程管理是当前提升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的关键,而对质量的全过程管控又是工程管理的核心,因此就需要从管理架构、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流程等多个方面实施优化,带来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效能的显著增强。

        参考文献:
        [1]栾京蒿,李君潇.建筑工程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17,(1):157-158.
        [2]王瑾.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消防界(电子版),2016,(12):47+79.
        [3]梁志鹏.建筑电气强电施工工程管理策略研究[J].南方农机,2017,48(2):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