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软基的施工技术及处理方法概述

发表时间:2020/7/16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第6期   作者:刘晓宽
[导读] 在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好坏对整个工程的质量造成直接影响,所以施工单位需要夯实地基,提高地基的质量。
        摘要:在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好坏对整个工程的质量造成直接影响,所以施工单位需要夯实地基,提高地基的质量。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软土地基会出现沉降、施工裂缝,所以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进行施工处理,以此避免对后期质量造成影响。鉴于此,本文主要对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及处理措施进行研究。
        关键词:道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措施
        引言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速度迅猛,道路的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可是软土地基这种阻碍道路建设的现象时有发生,若不能及时的解决该问题,不仅会给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造成影响,还会给道路建设的整体质量带来风险,严重影响工程建设的良好发展。
        1.软土地基处理的特点研究
        第一,首先,软地基中的含水量十分高,众所周知,软地基这种地理形式在山区城市道路中还是很常见的,跟普通地基的含水量有所差别。软地基中的含水量可以说是很丰富。一般情况下,如果软土层的含水量到达一定比例时,土壤的流动性也会增加,因此,这个时候需要强化对地基的巩固。然而,道路施工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所以在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时首先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其进行加固,这样就能够在源头上保障软土地基的稳定性,促进路桥施工的顺利进行。第二,综合研究分析表明,软土地基的性质特点直接会影响到它的后续施工,比如在施工期间需要采用额外的手段来加固软土地基,在实际施工的时候可以利用挤压排水的原理,把土壤中多余的水分排掉,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升土壤的稳定性。但是实际进行的时候会遇到其他问题,如果这个方法没有起到效果,受到挤压后软土地基中的黏土反而没有牢固,就会给道路施工带来不可忽视的隐患,这不仅妨碍了施工的有序开展,还降低了施工质量。第三,渗透能力较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假设软土地基中沙土和黏土的比例过高,再加上相关人员对其处理不合格,会大大地减少软土地基中黏土固化的时间,这样使得软土凝固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长,便给了气泡产生的时间,而大量气泡的出现又会堵塞排水通道,影响路桥施工的正常进行。
        2.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方法分析
        2.1 强夯法
        对土质较厚、施工面积大的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可以采用强夯法。在采用强夯法之前,要将夯锤的落地距离计算清楚,确保夯锤每次都可以将击打的力量发挥到最高点。若长时间使用夯锤会使夯锤底部损坏,从而使夯实的效果受到影响。认真的对夯实点进行检查,是用夯锤作业前必做的准备工作,同时还要对夯锤落地的位置进行科学的计算,及时调整落实位置的偏差。同时软土地基的土壤承受力低,所以要对落实后的土壤沉降量进行密切关注。在竣工以后,要定期对软土地基进行质量方面的检测,最好是一到两周进行一次,以预防后期出现沉降现象而对施工整体质量所造成的严重影响。
        2.2 砂垫层处理技术
        软土地基施工的过程中,也可采用铺砂垫的方法,以此来增强土质的密度和坚硬度。透水性是砂垫层材料最为显著的特征,从而有效控制软土地基的含水量。现阶段而言,土壤层薄且含水量高的软土地基经常使用铺砂垫层处理技术。对软土层较厚的地基铺设砂垫层时,时常出现路基高度和位置不一致的现象,严重影响道路的整体质量。要将砂垫层处理技术最优化,工作人员必须能熟练灵活的运用摊铺施工方法,均匀的摊铺砂垫层,确保路基土层的地下水排出的顺畅性以及路基土层的稳定性,确保其强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2.3 表层排水处理技术
        施工人员在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一定要重视地基表层的排水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软土地基的密度与坚实度,使软土地基更加符合道路建设的要求。现阶段而言,含水量较大的软土地基经常用到表层排水处理技术,施工人员在进行道路建设之前,要对软土地基的含水量进行严谨的检验与分析,弄清楚软土地基形成的真正原因,有效加强软土地基的硬化功能,充分发挥出表面排水处理技术的作用。实施表层排水处理技术的关键在于对软土地基进行施工前,工作人员要清楚施工地的排水需求,事先建立好排水池,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开挖沟渠,让地下水可以通过沟槽汇入到排水池中。科学运用表层排水处理技术,既降低了地基表层土壤含水量,又提高了地基的土层强度。
        3.道路施工中的软土地基施工问题解决措施
        结合道路的实际情况与特征,制定对应的施工图纸与设计方案,以此来保证施工图纸确保可以满足对应的施工标准,引导公路的混凝土施工。在进行施工图纸设计的时候,需要结合实际的施工情况,同时结合到施工中道路施工与设备材料的每个流程,而且在实施施工的时候应该具有对应的应急处理措施,以此来防止由于施工不科学而导致的工程质量现象。在对软土地基进行施工的时候,应该重视对软土地基有关情况的勘察,严格控制好软土地基的填筑速度与效率,以此来确保软土地基的施工质量。在对公路软土地基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想要达到公路的施工标准,会运用很多的施工方法来对软土地基的表面进行处理。有经验的工匠会加入添加剂来加强软土地基的强度与压缩性能。假如软土表面为粘土,建筑商能够采用加入添加剂的方式来加固土壤,从而保证整体施工的顺利开展。很多公路加入水泥与石灰,以此来降低软土地基的水分,从而满足强度的要求,进而加强基础的平稳性能。公路进行施工的时候,也能够使用地面排水法来改变软土地基的性能,以此来达到施工标准。在具体施工的时候,施工人员能够运用排水管与透水性砾石填充排水渠道,减少软土地基的水分,做到施工的机械化,从而达到施工的需求。建筑工人能够采用软布或土工布铺设软土地基的方法,以此来使表面变得平整均匀。软土地基采用无纺布或土工布铺设,能够提高土质的负荷,加强地基的承载能力,防止软土地基造成的施工不稳。施工人员能够运用砂垫法来展开软土地基的施工。在软土地基含水量较多,土层薄时,施工人员能够采用砂垫铺设软土地基,以此来达到公路的施工标准。施工人员需要结合实际的施工情况与施工机械来改变软土地基的性能,防止施工故障的出现,从而导致施工无法顺利完成与工程质量的情况。软土地基的性质不太好,在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时候需要结合经济情况。在这个基础之上,发明了用土壤替代垫子的方法。其关键原理是挖掘软土地基中的全部软土,然后用其他性能较好的材料来进行补充。
        结语
        综上所述,道路工程是我国的重点工程项目,无论是城市的建设还是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道路工程。道路工程的品质与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施工企业在道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质量的问题。软土地基是道路工程施工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地质条件,如果不能对软土地基进行合理的处理,很有可能会在施工完成以后,造成道路工程的沉降,引发一些安全事故,所以,在软土地基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采用正确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避免因为沉降问题影响人们的出行和道路运输,提升道路工程的品质,为我国的交通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阳.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探索构架[J].中国标准化,2018(22):136-137.
        [2]李凡,郑敏楠,樊康佳.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J].居舍,2018(3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