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在高速发展,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产要求,水利工程施工在各个方面都不断改进和创新,不断加强施工技术。其中导流施工技术对水利工程技术方面的创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下面将对导流施工技术的概念进行详细叙述,并对导流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促进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导流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1导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建设逐步增多,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具体建设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建设问题不断出现。因此,在实践中,应采用导流施工技术,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提高施工效果。
2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设计要点
水利工程建设期间很容易受到施工环境因素的影响,要想对这类因素的影响进行有效控制,在进行实际施工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对施工区域的水流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施工设计。水流作用与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有着密切联系,要想提高整体的施工建设水平,一定要实现导流施工技术的合理运用,要对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制定针对性的导流施工方案,同时还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实现施工方法的合理运用,这样才能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
3水利工程施工中技术设计范围
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能够实现对施工区域水流的科学引导,降低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产生的影响。那么在进行方案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从水利工程整体施工角度进行考虑,对施工方案和计划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确定其是否满足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确保能够在实际施工中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有效防护,保证施工的有序进行。导流施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设计方案在制定的过程中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泛,所以,要做好全面勘察工作,掌握水利工程建设区域的各项参数信息,确定周围建筑物的分布情况,然后根据各项参数来对导流路线进行合理设计。另外,有些水利工程建设区域与居民居住地区距离比较近,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对周围居民产生的影响,必要时需要进行搬迁交流。只有保证导流施工技术方案的科学完善,才能推动水利工程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
4导流施工方法
目前,我国导流施工技术主要有两种:全断面围堰法和断面围堰法。整个围堰施工方法包括隧道导流、明渠导流、涵管导流和渡槽导流。分段围堰法包括底孔导流、缺口导流、稀疏齿导流和窄河床导流。以下是一些简单的方法:
4.1明渠导流法
明渠导流适用于滩涂开阔或两岸地势平缓的平原河流。一般情况下,河道在滩涂或河岸上挖,横围堰建在基坑的上游和下游。河道的水流通过河道排出。明渠导流适用条件:如果河床覆盖层很深,不易分期导流,或坝址处河床较窄,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之一,可考虑明渠导流方案。①工期短,缺乏专业设备和相关经验;②导流流量大,地质条件不适合导流洞开挖;③施工期有木质、通航、排冰条件;④有平台,沿河岸有肩宽的古河或哑口。明渠导流布置:①引水轴线位置。尽量布置在河道口、古河道或宽平台处,避免深挖,缩短河道长度,尽量避开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避免滑坡、崩塌。为使水流顺畅,包括轴线与干流夹角小于30°,明渠转弯半直径不应小于渠底宽度的5倍;②进出口改善。进出口高程根据施工期通航、水流、过木、排冰等情况确定。
为减少总开挖量,在考虑进洞因素后,宜增加开挖高度;③如果渠底是软土,必须做好防渗工作。
4.2隧洞导流
适用范围:对于此类导流工程,当两岸地形非常陡峭或导流流量不大时,更适合使用。为了节约资金,最好将隧道导流与永久性隧道结合起来。确定方位:具体安排按下列规定执行。首先,要借助地形,顺直线布置。需要转弯时,前后两侧应设直线,转弯半径应大于隧道宽度的5倍,转弯角度应小于60°;其次,隧道轴线应布置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区域。隧道轴线不应与断层、岩层、破碎带平行。隧道轴线与岩层的倾角应大于45°,夹角应大于45°。然后,隧道进出口与河床主流方向夹角不宜过大。最后,隧道进出口与上下游围堰坡脚的距离应大于50m。
4.3分段围堰法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围堰的高程和平面布置将直接决定围堰技术的应用质量。在工程设计阶段,应配备专门的施工设计人员,充分考虑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采用更先进的施工设备和设施,准确测量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使每一个细节都能与实际情况相比较,并确保测量误差在最小范围内。围堰顶高与导流流量密切相关,可有效防止河水直接流入围堰。在围堰的设计中,必须考虑排水方便、材料运输、施工项目施工、施工期等因素,保证基坑施工更加科学合理。分段法是根据时间分阶段进行详细的维修工作。例如,如果有许多区段,项目的施工工作将非常繁琐,而且施工时间将增加。(1)缺口导流布置: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坝是最明显的部分。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遇到汛期,水量会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排水和引水系统可能无法有效地达到引水和排水的效果,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利工程的建设进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采用坝间导流的方法来控制汛期的水量。大坝缺口导流的方法是在相应的混凝土坝上留一个缺口,主要是在快速期控制流量,然后在汛期后修补缺口。在坝身间隙设计过程中,应将整个混凝土坝的高度、尺寸、含水量等因素记录一半并进行分析,在实现坝身间隙的同时,保证大坝的整体安全稳定。(2)底孔导流布置:第二阶段通常设置临时底孔作为泄水道。准确地说,有必要分析设置时的力学知识和井底的具体位置和高度。如果数量大,我们可以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将其安排在不同的地方进行封堵作业。当底坎高度较高时,应抬高围堰,降低挡梁高度。只有这样,堵漏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引水工程建设是当前水利工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合理利用导流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施工速度,保证后续工程的顺利开展,而且可以降低工程造价。
5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在建筑业中,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施工企业均非常重视施工的质量。目前,如何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合理地应用引水施工技术,快速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已成为水利工程建设相关人员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极容易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工程建设异常。本文探讨了一些引水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希望能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宋健,蹇海霞,李汉林.关于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的应用分析[J].珠江水运,2018(22):71-72.
[2]尹月芳.水利工程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47):294-295.
[3]姜文玉.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8,38(21):79-80.
[4]杜磊,董育武,谢军.关于水利工程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