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 张杰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张杰
[导读] 摘要:近年来,建筑行业逐步成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
        身份证号码:15282219871003XXXX
        摘要:近年来,建筑行业逐步成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中,基础结构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其影响着后期施工活动的顺利进行。深基坑支护技术在深基坑工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可以通过必要的支护结构设计,减少基坑坍塌等造成的不利影响。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施工的安全性,有利于提高深基坑工程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引言
        深基坑施工工程的开挖深度大,而且工程施工的现场环境比较复杂,所以深基坑施工工程的安全性非常重要。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中,只有要保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深基坑总体结构的稳定性,才可以保证建筑上层结构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1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特点
        1.1区域性
        地质条件与水文不同的基坑中,基坑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同一城市不同区域的土壤也会存在明显不同。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土壤质量能否得到保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深基坑工程的顺利进行。尤其在区域性的基坑支护工程中,要想实现基坑支护效果,需要重点加强对开挖区土壤特点进行研究,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土壤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深基坑支护方式,确保深基坑支护施工顺利进行。
        1.2复杂性
        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之前,相关作业人员应当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加强对深基坑支护工程地质勘测,作好具体勘测记录,准确地计算出区域内土壤的压力。在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如若相关技术人员没有做好前期勘测工作,导致土壤压力计算不准确,会极大地降低深基坑的安全性。此外,在计算土壤压力的过程中,往往都会使用库伦土压理论,虽然该理论的应用具备一定的科学性,但条件的建立都是现象性的假设。
        1.3多因素特点
        基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性的发展成效,但由于受到深基坑失稳限制,仍然频繁出现各种安全问题。调查显示,部分地区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事故发生概率超过30%。深基坑失稳的原因有很多,具体主要包括相关作业人员没有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之前做好地质勘查工作,用于施工的各类信息准确性有待考证,缺乏对支护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施工单位缺乏对施工各环节监管,建筑材料不达标。
        2建筑工程深基坑的基本定义
        当前,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深基坑工程项目逐步增多,在建筑学上,一般将基坑深度在5m以上的基坑工程项目称为深基坑工程。但是,这一概念划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区域地理特征、工程项目特点、现场施工环境等的影响,导致其深基坑深度的概念区分产生一定的变化,但是,普遍以5m为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高层建筑项目逐步增多,也就使得其多为深基坑施工项目,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高层建筑基坑的长度、宽度、深度等都略大于一般的基坑项目,因此,其施工的难度较大。由于深基坑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地质水文等条件的影响,会使得深基坑面临着一定的安全威胁,因此,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具有必要性。
        3在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
        3.1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
        测量安放支护桩的位置,施工人员采用仪器对设计的坐标进行测量,测试结果符合导线闭合测试结果那么就可以确定支护桩的位置,然后安装支护桩。

按照设计要求桩基的位置一般要向外面放出10cm,并且护筒的内径要超出支护桩直径0.3m。在进行钻孔操作前,要把一定比例的粘土注入钻孔内,选取水泥砂浆的比重为1.3,在钻头比护筒低大约3m左右的时候增加冲程开始钻孔操作,钻孔过程要保证连续,并对水泥浆比重进行合理的调整。进行清孔作业,因为在钻孔的过程中很多钻渣会残留在钻孔侧壁或者钻孔的底部,这样很容易影响混凝土灌注作业,所以在第一滴清孔操作之后要保证钻孔底部泥浆密度小于1.2g/cm2,粘度小于25%。安装钢筋笼,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焊接钢筋笼的结构,并对保护支架进行科学的设计,然后用起吊机把钢筋笼吊入桩孔内,如果钢筋笼长于5m,那么要加强对吊点进行相应的处理。然后进行第二次的清孔操作,因为吊放钢筋笼的过程中,孔底部可能会有残渣,所以在吊放完钢筋笼之后要对孔底部的残渣进行检测,如果残渣厚度大于1cm,那么就要进行第二次的清孔,第二次清孔作业时通过导管,把水泥浆注入到孔底部,这样可以用水泥浆把残渣置换出来,一直到厚度小于0.5cm之后完成清孔作业。混凝土灌注作业,在桩孔的中心位置吊放导管,保证导管底部和桩孔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在0.4cm左右,这样可以保证导管和桩孔之间不会出现卡挂的清孔,然后让导管在混凝土下面浸入5cm,这样就可以进行混凝土灌注作业了。
        3.2土层锚杆技术应用
        土层锚杆技术是使用垫板来对锚杆施加作用力,这样可以更好的加强锚杆的稳定性,有效的保护深基坑周边土体安全,防止土体坍塌问题的出现。土层锚杆技术可以起到有效的支护作用,在施工中首先是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开始钻孔施工,然后对钻孔的速度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钻孔的效率,一般钻孔的速度要控制在40cm/min。其次是安装预应力筋,主要过程是把锚杆和注浆管一同放到成孔里,安装一定的要求在同时放入的过程中,要保证锚杆和注浆管之间彼此不会受到影响,保证有效的施工作业。然后是注浆,注浆采用的浆液是根据一定的要求配比的,而且对注浆的压力要进行科学设计,如果成孔开始往外流出浆液,那么要把套管拔出,等待一会后再次进行注浆。最后是张拉锁定,注浆完成后就要检验锚杆加固的强度,强度达到70%以上才算合格,然后采用跳张法开始张拉操作,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相邻锚杆之间不受到影响,这样才可以提高土层锚杆技术的质量。
        3.3地下连续桩支护技术
        地下连续桩支护技术也是深基坑工程中一项重要的支护技术,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资金投入相对较高。在应用该种支护技术时,为保障其良好的施工效果,有关工程人员必须采取科学的施工处理方式,保障人力、材料等供应的及时性,为地下连续桩支护技术的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以提高深基坑侧壁的安全等级。如果在软土地基中应用此技术,悬臂结构范围需要控制在5m以内,再加上由于其施工效果会受到地下水位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地下水位的控制,必要情况下,要做好降水处理。地下连续桩施工技术能够有效避免地下水的侵蚀作用,在施工过程中对地下水处理的投入相对较大。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地下连续桩支护技术主要应用于建筑物相对密集的施工区域内,为保障其支护效果,有关人员还需要充分考虑支护刚度、侧压承受能力等因素,使得其能够对深基坑起到良好的支护作用,避免在基坑开挖以后出现的变形等现象,提高深基坑工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结语
        深基坑支护施工是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关键,该支护技术的应用起到了重要的防护与支护效果,可以对地基基础、建筑结构、周边环境等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有效保障了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但是,由于深基坑支护技术具有多样性,为保障良好的支护施工效果,必须在施工过程中综合分析施工区域内的自然地理条件等,保障深基坑支护技术应用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王渝.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36-37.
        [2]李小磊.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9(12):21-22.
        [3]张玉忠.建筑施工中常见的深基坑支护技术与操作注意事项[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42(10):52+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