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资工作规范化管理探讨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何沛洲
[导读] 摘要:如今我国各类企业在蓬勃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需要吸引大量的人才,其中工资规范性一直是员工的关注点,因此要对员工的工资管理高度重视,才能确保企业稳定发展。
        河南平宝煤业有限公司  河南平顶山  467000
        摘要:如今我国各类企业在蓬勃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需要吸引大量的人才,其中工资规范性一直是员工的关注点,因此要对员工的工资管理高度重视,才能确保企业稳定发展。基于此,对工资工作规范化管理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资;规范化管理;
        引言
        工资管理在企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整体工作的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要认识到工资管理系统的重要价值,把零散的数据集成化、信息化,提升工作总体效能,提高现代企业工资管理的水准,增强整体协作能力,从而提高工作能效。
        1工资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工资管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企业通过工资管理可以规范工资结构,合理分配工资,改善工资分配的运作方式,有助于发挥员工的价值、激励他们不断努力,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如今我国企业正在蓬勃发展时期,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企业面临着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企业需要吸引大量的人才,才能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企业应提升工资管理的规范性,在科学的指导下强化工资科学管理,完善考核评价体制与分配机制,从而提升工资管理的实效性,使员工队伍更加稳定,夯实企业的人才基础,提升企业的发展竞争力。
        2工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工资管理不够民主
        工资管理政策模式一般还是集权式为主,但随着00后员工参加工作,民主式的管理方法也渐渐流行。然而,很多企业在工资管理中缺乏民主性,导致管理者虽然花费了不少心思进行工资改革,但效果不能令员工满意。在工资结构设计上,有些群体因工作性质及所处的工作处境比较特殊,例如销售人员、驻外人员等,但由HR主导的工资结构设计不能很好地体现其工作任务特征,导致这部分特殊群体员工积极性不高,影响绩效水平。在员工工资管理中,绩效管理占据重要位置,根据绩效成绩调整工资。但企业在绩效指标制定的环节中,领导的思维、判断力为主,较少考虑在完成企业战略目标前提下,如何结合员工的个人特征,提高员工的绩效水平
        2.2工资管理制度有待于健全
        工资管理已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末端环节,而是服务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发展战略。工资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将会影响到企业内部劳动关系,进而制约企业的经营战略。工资管理制度设计未能与企业总体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结合,缺乏一定的战略眼光,导致工资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企业在制定工资管理的有些环节时没有科学的制度加以约束,出现制度中某些条款与外部政策不符,导致工资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不高;在工资管理规章制度的某些条款不够具体、要求不够清晰,缺乏可操作性;企业在工资管理环节相关的监督程序不够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没有建立,造成管理制度虽建立,但有时形同虚设,不能发挥约束性作用。
        2.3企业内部的激励效果差
        很多企业在工资结构设计上会考虑工资的内部一致性和外部竞争性,但工资支付形式较为单一;新入职员工的工资与外部薪酬水平结合较为接近,但内部员工的工资调整体系与外部薪酬水平跟随度较弱,有时甚至低于新入职员工工资水平。这些对企业内部的员工不能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
        3工资工作规范化管理的策略
        3.1完善工资管理制度
        企业在进行工资规范化管理中,应结合战略目标,建立完善、有效的制度体系。企业领导层面应高度重视工资管理工作,结合国家和地区相关的立法和政策对企业的工资管理工作进行监管,出台相关的政策,提升政策的针对性,完善工资管理制度体系。

企业各级部门的管理层应提升管理意识,强化法律法规政策对工资管理的约束,确保企业内部的工资管理制度具有一致性和权威性。企业还应结合自身的企业文化和员工的工作特点,建立完善、具体的工资管理体系和操作指南,确保员工工资的核算和发放有序进行。
        3.2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完善工资结构
        企业在对员工的工作成果考核环节中,管理者占据主导地位,有时主观性较强,所以企业在工资管理中应建立正式、规范的绩效考核机制,与员工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就实现工作结果达成共识。定期对员工的表现加以评价,重视员工的进步,合理地采用绩效评价技术对考核结果及时反馈。在工资制度改革环节中,企业应结合员工的岗位级别对工资进行调整,避免出现新老员工薪资倒挂现象,建立全面的工资管理方式,确保企业内部的工资体系完善。结合不同岗位的要求对员工的职位进行划分,从而在绩效考核中可以更加科学,在员工的工资中可以体现出个人能力和工作表现的差异。企业在工资分配中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工资支付形式,结合按劳分配的原则,有效地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地投入自己的工作中。
        3.3选择具有激励性的计酬方式
        企业在进行工资体系设计时,应尽量采用具有激励性的工资体系,在相同岗位员工所获得的工资中,尽量体现员工绩效与其所获得的工资紧密相联。重视对团队的奖励。从激励的效果来看,奖励团队比奖励个人的效果要弱,但企业内部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往往需要一个团队内部人员紧密配合,团队奖励计划可以使大家对团队完成的工作任务更加充满期望,从而激发大家的团队协作意识,促进团队目标的完成。
        3.4完善培训,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
        企业要完善自身的工资管理水平,就应强化管理培训,使管理者树立科学的工资管理意识。管理者通过培训了解管理制度,做到知法规、明制度,严格按照制度办事。管理者也要当好宣传制度的人,把制度和办法宣传到部门,人人学习,让员工明确制度中的规定内容。管理者应避免“部门利益”和“为人处事”为上,加强对工资管理制度流程控制。树立部门服从企业整体全局观,有序开展工资管理办法,以顺利完成部门职能和企业发展目标。
        3.5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企业工资岗位工作越来越专业。在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的开发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数据资源的集成与运用。在工资管理中,有大量的基础数据,利用这些历史数据资源,完成前期数据库建设,找出共有的关系特点,再反推程序设计。在不断完成数据收集与构建数据库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其中的特征,加强数据资源利用,经过大数据、云计算的分析结果,进行精准化、标准化工作,提升系统建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而提高程序的运算效率和工作管理能力,满足现代人事工资管理工作的发展需求,倒逼人事工作提档升级,达到更高水准。
        结束语
        企业要实现长远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应该完善、规范工资管理。企业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工资管理的重要性,建立规范化的工资管理制度,使企业运作规范化,创建良好的内部劳动关系,从而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升企业效率。
        参考文献
        [1]阮菁华.基于工资工作规范化管理探讨[J].商讯,2020(12):162-163.
        [2]刘峰民,刘洋,赵小娟.人事工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J].甘肃科技,2019,35(23):12-13.
        [3]张波.事业单位薪酬制度中绩效工资管理问题研究[J].知识经济,2019(28):66-67.
        [4]段芳云.工资管理系统在单位中的应用研究[J].知识经济,2019(16):116-117.
        [5]苗春叶.传统国有企业工资核算规范化、系统化研究[J].全国商情,2016(04):40-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