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张集煤矿 安徽淮南 232000
摘要:我国经济的发展影响、带动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进步,现如今人们对生活质量也有一定的要求,对建筑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后浇带技术在房屋建筑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建筑的质量,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因此,研究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技术;房建施工;应用
1 施工技术的主要作用
1.1 缓解建筑物的沉降差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建筑工程各个连接处的解决方法受到了非常大的关注,主要因为在建筑的过程中,地基以及重力等原因而发生差异性沉降的情况。后浇带施工技术,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其主要是将建筑分为两部分,在施工时将高层建筑和裙房结构分开施工,这样当房屋建筑的主体结束后其建筑的沉降也逐渐稳定了,在这种情况下,再对施工缝进行浇筑就会使得建筑的稳定性得到提升,因为这种做法能够促使高层与底层的链接更加紧密,有效的降低了建筑沉降的概率,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沉降差异在建筑沉降的范围之内,提升建筑的质量。
1.2 减少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收缩影响
在房屋建筑过程中,对混凝土这种原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这种材质在一定的情况之下能够发生水化作用,当实际施工过程中温度的改变,能够促使水泥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以及裂解,当水泥的这种变形以及裂解超出了混凝土所能承担的范围时,混凝土就会出现大小不同、多少不同的裂缝,从而影响房屋建筑的稳定性,不能够达到提升房屋质量的目的。而将后浇带施工技术运用在房屋建筑当中时,可以为混凝土的变形以及裂解提供空间,减少混凝土的变形对房屋质量的影响,提升房屋建筑的稳定性,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保障。
2 施工技术的要点
2.1 位置的合理设置
将后浇带技术运用在房屋建筑中时,对后浇带的设置对保证建筑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房屋建筑的种类、规格等方面都不尽相同,为了能够使后浇带更加适用于建筑中来,就要求企业相关工作者针对房屋建筑的特异性以及其建筑的需要,来进行后浇带技术的设置,提升后浇带技术在建筑中的积极作用。最重要的一点,为了更好的应对混凝土的开裂情况,要对后浇带的约束力进行适当释放,这样能够确保混凝土在膨胀的时候能够进行填充,提升建筑的稳定性。
2.2 注意之间的距离
将后浇带技术运用在房屋建筑中时,还应注意的一个方面就是后浇带之间的距离,要根据建筑的设计要求来调整,要求建筑企业施工设计人员进行准确的调整,保证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钢筋不会出现断裂、扭曲以及称重不均的状况,这样能够为后期的浇筑提供便利的条件,确保建筑的稳定性,提升建筑的质量,同时也能保证建筑在期限内圆满完成。
2.3 考虑受力结构的影响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工程建筑有一定影响的还包括受力结构方面,一般来讲,后浇带在运用时,应选择在建筑结构中手里较小的区域来进行,并且在建筑实施的过程中,后浇带的断裂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为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后浇带断裂面对整体建筑的影响,无论是稳定性上,还是建筑的整体质量方面,同时还要对最后建筑的混凝土位置进行加固处理,并且按照建筑要求,可以在后浇带的梁板上留有些许的斜缝,利用上述所说的方法来增强建筑的质量。
3 后浇带技术使用过程中的具体策略
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施工工艺流程,以提升施工规范性、标准性、科学性,避免施工操作误差影响施工整体质量。例如,在楼面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应遵循“后浇带模板支撑→绑扎楼板钢筋→钢筋焊接→钢丝网布置→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后浇带位置混凝土清理→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养护→后浇带覆盖模板与钢筋保护”流程进行操作。
3.1 使模板的支撑系统保持独立
在后浇带施工技术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施工模板的稳定性是否符合标准。在施工中,模板是固定施工工具的重要手段,同时是修建平面架构的施工技术。由于施工工期大多比较长,因此施工单位常需要在保证施工工期的基础上,对房屋成本做出进一步规划,从而节约使用模板。因此,为了保证模板能够精准使用,将裂缝填补,就必须对模板的利用率进行测算。如果一块较小的模板能支撑大面积的施工缝,就有利于分化更大面积平面的受力情况,也就能重复使用。所以必须对模板的承受能力进行计算,结合混凝土所能承受力量的情况,保证模板不会因为大面积受力造成混凝土出现变形的情况。
3.2 后浇带的设置问题
后浇带技术之所以能呈现优良的效果,不仅在于模板固定了混凝土的形状,延缓了热胀冷缩的速率。实际上,这只是后浇带施工的基础。而更为重要的是整个规划设计的最优法则,需要对施工中混凝土反应的情况及时作出测量与处理,对于后浇带设置的位置需根据几何图形结构的作用点与裂缝形成的位置,综合考虑。后浇带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能释放约束混凝土的力量,从而使混凝土放松,然后集中进行填充,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混凝土中裂缝产生的可能性。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设计一份新的图纸,在后期根据混凝土裂缝的沉降情况做出结构变化的推算,从而为转换结构作出方案,结合房屋建筑的规范性要求,改变后浇带的位置。在对后浇带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确保间距的合理性。
3.3 后浇带施工位置的精准定位
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后浇带施工位置的有效确定,是保证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作用有效发挥的前提与基础。通常情况下,在房屋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后浇带应设置在柱跨三等分中间位置,部分后浇到设置在梁结构、板结构 1/3 位置。以本文所研究工程项目的楼面后浇带施工中,共设置纵横后浇带四道,将楼面均等分成九块。与此同时,后浇带多为主结构受力相对较少的位置,如板变形缝反弯点附近、梁中部位置等。在确定高后浇带位置后,在施工图纸中进行详细标注,并给予一定文字说明,以更好指导施工实践,提升施工质量。
3.4 后浇带施工宽度的合理确定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后浇带宽度的合理设置是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所需考虑的基础问题,也是重点问题。通常情况下,后浇带宽度与建筑结构厚度h存在密切关联性,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宽度一般在80-100cm 之间,当墙板厚度不足20cm 时,墙板后浇带宽度应控制在80cm 左右;当墙板厚度超过20cm时,结合墙板材料特征确定后浇带宽度,但不得超过100cm。
3.5 后浇带施工完成之后严格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后浇带施工完成以后,需注意这时的混凝土裂缝虽然已经填充,但是需要一个长时间固化的过程。如果混凝土因为环境的关系再次出现松动,而填充加固的时间还没有到,就有可能再次出现裂缝。因此必须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施工人员应根据施工工艺具体的规模确定养护时间,如果工艺质量较好,则可以缩小养护时间。一般来说,需要1周内都对混凝土进行集中养护,但是需要根据混凝土填充后的质量具体确定,应该在周围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防止人为践踏。在施工养护完成以后,需要立即将模板拆除,并且保证其完整性。
结语: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建筑行业规模也在稳步扩大。只有真正提高工业建筑质量,才能促使工业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保障工业建筑工程质量水平,可以引进相关创新技术,从而优化工作效率。施工团队需要提前将具体流程规划,对具体流程需要配套的技术进行革新。后浇带施工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施工技术,对其技术水平进行严格把控,并且准确应用于工业流程之中,能具有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建设,杨春生.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问题的思考[J].住宅与房地产,2018(02).129-130.
[2]周晓凤,刘晓凤.基于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对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影响及其技术要点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03).185-186.
[3]高建华,毛峰.基于房建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31).156-158.
[4]李东强,王广文,刘维阳.房建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11).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