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如今,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了建筑业最为重要的施工技术之一。装配式建筑能否顺利施工,其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设计图纸中有着明显的漏洞或者错误,那么就会严重干扰建筑部件的加工,进而致使装配式建筑出现品质问题,甚至导致部件在工地无法进行拼装。因此,设计人员要足够注重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过程,要保证其能够到达装配式建筑所需的标准,这样才能够保证建筑物的整体品质。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特点;设计
1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装配式建筑是指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从材料类别上来说分为三大类:装配式木结构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目前我国建造的建筑类型以剪力墙住宅为主,而剪力墙住宅建筑材料又以钢筋混凝土为主,故本文所阐述的装配式建筑主要是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指建筑的结构系统由混凝土部件(预制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建筑。与国内传统现浇混凝土建筑相比较而言,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主要结构构件均采用工厂预制而成,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设计精细化程度要求比较高,专业协同要求比较高,严禁后凿后开孔现象,构件一旦生产出来就难以再修改;2)工厂化生产能够提高混凝土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3)施工人员的工程实践经验以及技术水平、管理能力要求更高,安装误差以毫米为单位;4)要求建筑全装修,相比较现浇结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后期随意装修造成的结构破坏更容易引起重大质量事故;5)信息化程度较高,结合BIM技术,集成了建筑全寿命周期的重要信息。装配式建筑的特殊性使其能够将设计、生产、施工、装修、管理等建造环节全部打通,从而实现对建筑全产业链的协调整合[1]。
2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要点
2.1建筑布局设计
在对预制装配式建筑进行选址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因素进行合理的分析,对建筑设计、微气候及能源利用等方面进行全面性、综合性的计算,对于装配式建筑周边环境的地形地貌及水体绿化等因素进行考虑。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布局,需要对体量、角度、间距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建筑物在后期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对自然风与阳光进行充分的利用。在装配式建筑的朝向方面,需要保证在冬季可以获得充足的日照,并要保证在冬季时可以避开主导风向,在对装配式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想要真正的实现冬暖夏凉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建筑设计师需要对当地气候进行充分的研究与考虑,加强对气候条件的利用,进而不断提高设计效果。
2.2吊装设备的布置设计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保证建筑可以满足采光、间距及通风等方面的要求后,需要以安全性、经济性及合理性为设计原则,对施工流程进行有效的组织,提高施工流程各项工序之间能做到有效的衔接,实现施工效率的提高。在预制装配式建筑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预制的构件需要在进行施工时运送到吊装设备所覆盖的区域,进而对其进行吊装。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运输通道的设计,对于预制构件的临时堆放场所也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对于吊装设备的位置与相应的吨位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吊装设备位置的设计需要根据施工现场具体的施工方案来进行提高征,进而提高预制构件运输的精确性,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施工场地使用效率的提高,同时提高施工便捷性与安全性。
2.3平面设计
在平面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工程项目的装配式结构模数及特性进行充分的研究,进而提高功能模块的标准化,之后需要结合相应的定位需求,来形成装配式建筑的套型模块,并通过套型模块的组合形成单元模块。在建筑平面的选择上,需要尽可能地选择大空间布局方式,对于承重墙与管井的位置进行合理的布置,进而提高建筑空间的可变性与灵活性。对于套内的功能空间需要进行明确的分区与布局,提高分区与布局的合理性。通过提高结构选型的合理性来进一步减少承重墙的出现[2]。
2.4预制构件设计
对于预制构件中一些较为复杂的部位可以使用现浇方式。在预制构件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构件的重量与尺寸进行严格的控制,对预制构件的加工能力、生产能力、运输条件及吊装条件等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并要保证预制构件具备较高的耐久性。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构件生产的可行性与便利性进行充分考虑,如果构件的尺寸较大,就需要增加相应的构件脱模与预埋吊点。在外墙板的预制的过程中,需要对当地气候环境进行分析,保证外墙板的隔热保温能力能够满足相应的需求。对于非承重内墙要选择安装便利且具有良好隔音性能的隔墙板。在对室内空间进行分割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功能来进行灵活设计,保证非承重墙板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而对预制装配式建筑楼盖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需要使用叠合楼板,而结构转换层及平面较为复杂的楼层可以使用现浇楼盖。楼板之间、楼板及墙体之间要保证衔接的完整性,在使用叠合楼板时,需要对设备的管线、灯具安装点的预留及预埋进行合理的考虑,使其能够满足设备的专业要求。对于室外空调机搁板要与预制阳台进行组合设置,阳台预制设计过程中,要对栏杆留洞及预埋线盒等位置进行准确的确定,楼梯面的防滑构造需要在进行预制的过程中一次成型,并要采取相应的成品保护措施。
2.5构造节点设计
对于预制构件的连接节点设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设计内容,预制的外墙板接缝及门窗洞口等位置的防水性能都较为薄弱,因此对于其构造节点和材料的选择上,需要满足相应的物理性能、装饰性能及耐久性能。对于各个接缝,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及当地的气候条件来进行合理的节点设计,使其可以满足相应的防水要求与节能要求。对于预制外墙板的垂直接缝,可以采用材料防水方法与构造防水方法,而对于非承重墙的垂直接缝,可以使用槽口缝及平口缝,而预制外墙板的水平接缝在进行构造防水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企口缝及高低缝。而接缝宽度方面,需要对热胀冷缩及风力荷载等外界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3]。外墙板的连接节点需要使用密封胶,并且需要与混凝土具有较高的相容性,并要满足相关规定中要求的抗剪力及伸缩变形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防水、防火、防雾等特点。在门窗的安装过程中,需要保证外墙板与门窗连接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并且要增加连接密闭性。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建筑,在对外围护结构进行热工计算的过程中,需要遵循我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如果采用的是夹心外墙板,就需要保证保温层的连续性,且保温层的厚度需要满足建筑所在地区的围护结构设计要求,对于保温材料的选择,需要尽量采取轻便高效的材料,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需要对保温材料的含水率进行合理的控制,使其符合我国现行标准的规定。
结束语
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工程行业,装配式建筑势必要与我国未来的建筑行业发展趋势相融合,所以我们不仅要从相关的政策上得到突破,也要在人才的培养上提高对装配式建筑设计的认识,保证其装配式建筑行业不会缺乏相应的人才。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不仅要保证其建设的科学性,还要在遵循相关的原标准下对其关键点进行严格的把控管理。这样才能为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行业提供助推力,以此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向更加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畅.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要点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30):58+86.
[2]刘瑶.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及相关问题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1):59.
[3]王波.分析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要点[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