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在加快。在空间规划体系变革、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并监督实施的背景下,文章通过综合分析空间规划的涉水内容,并结合新时代水利规划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水流的属性及功能,作为水利规划编制的理论基础与依据,以水流空间管控为抓手,推动水利专项规划与空间规划的有机衔接,提出了新时代水利规划编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为新时代水利规划体系构建提供一点建议,推动水利规划体系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空间规划体系变革;水利规划;空间性设计
引言
文章在对空间规划体系变革背景、多规合一探索实践分析总结基础上,结合水利规划体系发展现状和需求,对水利规划体系应对空间规划变革的重点和策略进行了分析。通过梳理水流和水资源的法理概念和内涵,提出水流是反映水的空间属性和资源属性更确切的概念,基于水流概念,提出加强水利规划的空间性设计、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水利规划体系等重点工作的建议。
1水利规划任务与特点分析
1.1水利规划任务
水利规划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编制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各类规划。我国水利规划体系分为国家、流域、区域三级,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两类。在“多规合一”试点的市县行政区域,水利规划包括发展规划、综合规划、专业规划和专项规划四类。其中发展规划属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主要任务是制定中长期水利发展与改革管理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重大工程布局、实施计划及保障措施等。综合规划、专业规划都属于技术支撑性规划,是针对防洪、治涝,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河湖保护与管理,水土保持,城镇水利建设,农村水利建设,水利能力建设等专业领域的规划,或是包含若干专业领域的综合规划,其规划内容与深度满足《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等专业规范的要求,为发展规划提供技术支撑。专项规划是针对水利某一特定领域改革发展或工程建设的规划安排,规划期根据实施需要确定。
1.2水利规划特点
1.2.1流域整体性
水利规划通常以流域、水系为规划对象,行政区域水利规划也需要从流域、水系整体视角来研判规划的合理性与协调性,需要对流域上下游、河流左右岸,以及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水域与陆域之间,协调治理标准、工程布局、实施时序和调度运行规则,规划形成过程往往需要经过大量的技术经济论证、社会与环境综合影响评估、行政协调,因此水利规划常常牵一发而动全身。
1.2.2功能综合性
水利规划,特别是综合规划,需要涉及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管理,防治水害,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水力发电、航运、水产养殖、景观旅游等综合功能,在确定流域主体功能区划、河湖功能定位与分区、水资源配置格局与调度规则、工程治理方案时,需要统筹兼顾、综合研究。
2现阶段水利规划重点和策略分析
2.1水利规划的空间性设计
当前水利规划适应空间规划变革,首要工作应是加强对水利规划的空间性设计,以空间均衡、系统治理的治水思路为指引,在“一张蓝图”和生态文明建设基础上牢固建立水流空间保护的理念和要求,以水流空间管控推动水利纳入空间规划体系。
水利规划的空间性设计包括水生态空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空间,以及空间功能划定和用途管控等。水生态空间包括河流湖泊等水域空间、地下水贮存空间、水源涵养和保护的陆域空间及蓄滞洪区涉及区域等。水生态空间是水流生命的载体和防线,是保障水安全的本源和基石。受历史遗留和时代发展局限等种种原因,部分区域水域、岸线和地下水贮存空间被无序、过度开发,与水争地、改流夺水、倾注污水等现象突出,水生态空间被严重蚕食和危害,甚至已关系到河湖水系存亡问题。水利规划迫切需要从支撑和保障型向基础型、空间型、经济导向型规划进行转变,从水流应有的合理空间和水流状态出发,全域谋划水生态空间总体布局,对原有水域被不合理开发和侵占区域,提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生态水量保障需求。对现有水生态空间,以“努力实现河湖水域不萎缩、功能不衰减、生态不退化”为基本要求,提出相应的水域水面率、水源涵养与保护范围、生态需水量保障、水资源质量等目标指标,严守生态安全底线,确保国家和区域水生态安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则是对流域区域国土江河整治、河湖水系连通、水资源优化配置、区域性引供水设施等重大水利建设项目的空间布局和建设任务形成总体谋划。在水生态空间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空间总体布局清晰明确的基础上,区分不同水流类型以及水生态空间开发利用情况,分析研究水生态空间可承载的功能、承载阈值、承载状况,提出不同类型水生态空间功能、空间界限、用途管控和开发强度控制的总体方案和技术体系,构建形成水生态空间管控的战略体系。
2.2水利规划编制的理念
我国特殊的国情、水情和发展阶段,特别是面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等新老水问题相互交织的新形势,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背景下,更加需要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转变新时代水利规划编制的理念和思路。更加突出节水优先。节水优先是新时代治水工作必须始终遵循的根本方针,也是各类水利规划编制必须首先把握的一个前提。首先要进一步明确“节水优先”最本质的内涵,节谁的水、怎么体现优先等。其次是要因地制宜制定分领域、分行业、分区域的节水定额与标准,这是最基本的抓手。再次是要把节水观念、意识、战略具体落实到水利规划的目标、指标、措施上,并有效加以实施。更加突出生态优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当前水利规划编制要突出生态优先思想,确立绿色发展理念,科学应对和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之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构建水生态空间保护总体框架,具体提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与措施,不断完善绿色发展制度政策体系,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加突出空间均衡。以空间均衡为准则,真正落实以水定需的要求,把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刚性约束,发挥水资源的刚性约束作用。治水的空间布局要与经济、城镇、农业及生态布局相协调与衔接,真正实现水流的功能和要素在空间上的均衡布局。
结语
水利规划体系调整和构建的同时,水利规划应有自已的规划哲学思想和理论框架,以符合自然规律作为水利规划的重要原则。处理好理念、理论、实践、体制的逻辑关系,立足实际、谋划长远、实事求是、循序渐进,体现水利规划本体价值的回归。避免因急功近利,出现不考虑水文周期性随机变化特征、气候变化和下垫面条件改变影响,不合理恢复历史水系和打造景观水面,甚至截流造景、抽取地下水营造湖池水面等,走向另一个极端。
参考文献
[1]谢英挺,王伟.从“多规合一”到空间规划体系重构[J].城市规划学刊,2018(03):15-21.
[2]关业祥.关于水利规划的思考[J].中国水利,2017(02):16-18.
[3]吴强,周智伟,郭东阳.我国水利规划近年总体进展及要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J].中国水利,2017(09):27-29.
[4]卢双宝.河北省水安全战略探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8(12):8-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