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问题的分析 王平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王平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很多行业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
        身份证号:2321011986****XXXX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很多行业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工程管理是建筑工程行业发展中很重要的内容,是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的必然途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的实效性,直接关系到了建筑工程项目的使用周期建设。但是就目前建筑工程发展情况来看,建筑工程项目规模逐渐扩大,发展成为一项综合性较强、涉及领域广泛、管理工作复杂的产业体系。针对现阶段工程管理多元化的特点,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途径。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问题
        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很多先进技术运用其中,使其发展更为快速,目前,信息技术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多的建筑类企业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采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但目前我国建筑类企业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建筑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应用范围相对较小、技术不够成熟和专业人才欠缺等问题。
        一、建筑管理信息化概念介绍
        想要清楚信息网络技术在建设项目监督管控中的使用问题,首先就要对这一概念进行一定的了解。这一概念率先由日本的学者于60年代提出。是以高速网络、大数据库以及现代通信技术作为基础,让信息能够进行高效的采集、传输、分析以及存储等功能的一项新技术。
        将信息网络技术与建设单位的监管工作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改进建设单位的管理方式,信息化技术的介入让原本一些劳动量非常大的工作变得更为轻松,使有更多的精力来进行其他工作,从而使得建筑单位的监管结构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前进。另一方面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对各种数据的实时采集,对企业制定战略目标以及调整发展方向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筑监督管控信息网络化的主要问题
        (一)软件功能不完善
        虽然信息化技术的概念已经提出了很长时间,但是相关的软件开发并不成熟,特别是我国的管理信息化软件,其研发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而为了满足管理方面的需要一些建筑单位会购买国外的建筑管理信息化软件,这些软件虽然功能更加丰富,但是却存在着一个问题: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外国的相关软件无法与中国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相匹配,其应用的范围十分有限。按照目前情况而言,如果想使用管理信息化程序,应该根据实际项目情况以及出台规章制度对这些程序进行优化,这种改进非常容易出现错误,因此使用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二)对于信息化的认知存在误区
        由于建筑项目监督管控信息网络化的概念是近些年才流入我国,人们脑海中对此概念还比较陌生。很多建筑企业对管理信息化技术没有一个清晰地认识,认为管理的信息化就是将传统管理中一些需要人手动完成的工作搬到电脑上来进行,这种认识是十分片面的。我们所说的监督管控的信息网络化不仅仅是对于管控手段以及管理方式的一种优化,更是对土建项目里的设计环节、招标投标环节以及资金清算环节等都可以利用相关的信息化软件来进行处理。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对信息化技术的理解存在误差,导致这种先进的管理技术没有被充分运用,该程序功能仅发挥出了很小一部分,对管控的效率有一定的影响。
        (三)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伴随着第二产业的不断完善,土建工程领域的竞争正处于白热化阶段。因此很多的建筑单位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能够将建设项目承包下来的工作上,对管理信息化工作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正是由于对管理信息化的长时间忽视,导致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缺陷,一方面是管理结构的混乱,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很多部门的工作压力变小,但是一些与信息化技术结合不太紧密的部门其工作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这就造成了部门之间工作压力不均衡现象,挫伤了员工对于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就是很多部门的职能出现了重叠,一些管理方案与计划无法顺利传递到下级部门,对该管理体系的运行效率产生着很大的干扰,对建筑工程的建设工作也带来不利的作用。


        (四)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想要做好监督管控信息网络化工作,相关从业人员的素养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实际上,国内从事监督管控信息网络化的人员技术水平普遍不高。一方面对企业来说招聘不到具有优秀能力的信息管理人才,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对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进行资产的扶持,所以无法保证管控与监督单位的先进性。另一方面就是单位原来的管理人员学习信息技术的效率比较慢,一些负责管理工作的人员年纪很大,对计算机以及网络的了解程度不高,学习的意愿也不是很强烈,这两种原因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信息网络化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低这一客观现象。
        三、解决监督管控信息网络化问题的方法
        (一)明确建设目标
        构建土建项目监督管控信息网络化体系时,最开始就是要将管控工作作为信息网络化的基础。要根据建筑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功能要求来对管理信息化体系做出符合实际的调整与设计。此外,对建筑单位管理体系中的每一个部门要进行统一管理,让各个部门可以在同一个信息平台上进行工作。通过高速的信息传递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实时交流,降低建筑项目的成本,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建筑单位利润的最大化。
        (二)增加投入力度
        上文提到,造成信息化管理人员招聘困难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对该方面的投入比较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筑单位就要对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提高重视程度,通过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来改善相关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很好地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出企业对该岗位的重视程度,以此来吸纳更多优秀的人才。此外,增加对管理信息化的资金投入,还可以让企业内部快速建立起先进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借助网络平台可以让反馈上来的各种数据得到科学的筛选,并减低人为因素对数据的影响,提高数据的实用性以及准确性。为建筑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三)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
        建筑单位内部如果想要推进监督管控信息网络化工作,光靠先进的信息网络化软件远远不够,必须成立一个技术能力强,责任心强的信息网络化监督管控人才团队。首先,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要依照单位本身的情况以及今后的项目拓展目标来推出一个具有高度针对性地系统培训方案,并对参与管理信息化的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通过开展培训班或者组织学术研讨会等方式提高这些工作人员的管理信息化水平,同时也对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更为深入地了解。其次就是要注重加强建筑单位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必须在工人群体中宣传单位的精神,让其增加归属感,使得监督管控信息网络化人员能够体现出自身价值。最后就是要完善工作责任制,通过将管理工作的效益进行量化考核的方式将其与员工的薪资挂钩,解决工作主观能动性问题。
        四、结语
        良好的信息化管理可以让资源得到更为高效的调配,对控制成本有着明显的帮助,同时也可以让管理人员对整个项目的进度进行实时掌控,为第二产业的平稳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海滨.关于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问题的分析[J].农家参谋,2019(16):184.
        [2]苗博敏.关于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问题的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06):231.
        [3]刘志刚,陆素娟.关于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问题的分析[J].价值工程,2018,37(04):68-69.
        [4]王绪虎.关于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问题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05):175-176.
        [5]蒋新年.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问题探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01):76-77+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