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九通衢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4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众对建筑的使用舒适程度以及质量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有关建筑工程的工作人员也开始顺应民众要求,不断提高建筑质量。建筑质量的好坏,除了会受到设计者工程设计以及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影响之外,还有可能会受到建筑材料的影响。倘若建筑材料本身的质量不过关,那么建筑工程竣工之后,其质量也就无法达到相关的标准。而建筑材料当中最主要的就是水泥以及混凝土,倘若水泥和混凝土的质量不达标,那建筑工程的质量也就无法达到标准。为此,本文将进行水泥和混凝土的选用与检测有关问题的分析,以期能够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充分的保障。
关键词:建筑工程;水泥和混凝土;选用与检测
引言
水泥与混凝土的使用是整个建筑工程的根本,倘若水泥以及混凝土的使用出现了问题,那么整个建筑工程质量也就无法获得较好的保障。为此,有关水泥和混凝土的材料选用以及材料检测变得尤为重要。倘若其材料选用和检测出现了问题,那么不论建筑工程团队的施工技术专业与否,整个工期是否如期按时完成,其建筑质量都有可能会出现问题。
一、水泥与混凝土的影响因素分析
前文已经说到过,水泥与混凝土会对建筑工程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这就意味着水泥与混凝土在建筑工程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水泥与混凝土的质量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为此,下文将对影响因素进行一个较为细致的分析。其实相比较水泥而言,混凝土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当中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影响混凝土质量因素也有很多。有关研究人员基本上会将影响混凝土的因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外部原因,所谓的外部原因指的是空气、温度等无法用人力控制的原因,第二个部分是内部原因,内部原因种类较多,原材料的质量问题、混凝土在最原始的制作配比中出现了问题,就很有可能会导致其质量出现问题,这样一来,整个工程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除此之外,混凝土在浇筑过程当中,也很有可能出现问题,倘若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那么建筑一旦成形,是很有可能会对施工人员以及使用该建筑的民众的生命和财产产生威胁的。倘若有关技术人员在对水泥与混凝土的质量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后,不将研究结果代入到混凝土与水泥的质量控制上去,那么有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就不能够算得上是有意义的。
二、水泥的选用与检测
想要对水泥与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把关,首先要对水泥与混凝土的选用与检测进行细致的分析。本章节将水泥单独列出进行探讨与研究。
1.水泥的选用
水泥的选用有诸多讲究,有关工作人员在进行水泥的选用时,首先应当知晓,本次项目所需要进行建造的项目究竟适合使用什么种类、什么强度等级的水泥。因为不同种类、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对混凝土的强度、碳化速度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关工作人员在进行水泥选购时,一定要先对建造的项目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他们必须要有积极认真的负责态度去进行有关水泥材料的选购,在选购时,一定要注意对水泥的各项数据进行探讨与分析。必要时,甚至可以亲临现场,去水泥的制造工业基地进行勘察与调研,并对有关厂家的生产资格进行详细的审批,只有如此,才能够使得水泥的选用符合有关项目的标准,不让工程项目的建造质量,在水泥的选用上出现问题和纰漏。
2.对水泥进行检测
在确定选用某种水泥之前,首先应当选择具有检测资质的检测公司对水泥的性能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符合工程及相关标准要求时,就可以在该工程项目的建造过程中使用该水泥。在检测过程中,有关技术工作人员会完全按照检测方法来对水泥进行检测。也只有如此,检测出的水泥质量结论才比较具有可信度。首先需要确定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标准稠度用水量的大小对配制混凝土的用水量、水灰比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用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水泥净浆测试水泥的凝结时间。在使用水泥进行建筑建造时,水泥的凝结时间与砂浆的硬化程度对于工作人员是非常重要的,有关工作人员必须要把握住水泥凝结的时间,在凝结之前进行完成全部的有关工序,否则建筑工程的质量将会会受到影响。再者,有关工作人员还需要对水灰比进行检测。水灰比是决定某种水泥究竟适合哪种建筑工程项目的最主要检测标准之一,如果不对水灰比进行检测,就无法判定某种水泥究竟适合使用在哪种建筑工程项目上。除此之外,有关技术人员还需要对水泥的强度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对水泥的成型、拆模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过程要熟练,避免因用力过猛等对水泥的强度产生影响。水泥的养护过程对养护条件有严格的要求,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养护,确保水泥的强度不受影响。倘若没有达到相关标准,不能在日常的建筑工程建设中进行使用的。最后,技术人员还应当对水泥的生产日期进行检查,如果水泥已经过期,有结块现象,那么就不能够在投入市场当中进行使用。还有一些商家,为了能够赚取较为充足的利润,会用假水泥来代替真水泥进行售卖。倘若负责选购的有关工作人员没有发现水泥的真假存在问题,那么不仅会导致购买回来的水泥无法进行正常的使用,还浪费了大笔的购买资金,得不偿失。为此,在进行水泥选购时,一定要对水泥的各项数据进行仔细的检测,只有在水泥的各项检测数据都达标的状况下啊,才能够进行有关水泥的购买。
3.水泥检测注意事项
在对水泥进行检测的过程当中,也有需要注意的注意事项。首先是人员,检测人员操作不规范,也不按照操作规章流程来进行有关水泥的检验工作,那么水泥检验的结果准确度就很有可能会有较大的误差。其次,检测设备,一定要对进行检测的仪器设备按照检定周期进行检定校准,确保设备的有效性。倘若仪器设备本身出现了问题,那么是肯定会影响到水泥最终的检测结果的。第三材料与环境,在进行检测之前,要提前二十四个小时间检测所需的水泥及其他原料放入试验室内,保证与试验环境温度达到一致。因为水泥和沙子的温度一旦增高,那么是很容易进行凝结的,这样一来,水泥强度所测得的数据也就不够准确了。为此,有关负责人员应当在实验进行将水泥等放置在室内,让水泥及其他原料能够恒定保持在某一个温度值内,只有如此,才能够使得最后的检测结果较为精确。最后,一定要使用有效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实施更新检测方法。
三、混凝土的选用与检测
在对水泥的选用与检测有关事项进行了分析之后,就应当继续对混凝土的选用与和检测进行分析。因为除了水泥之外,混凝土也是较为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倘若混凝土的质量出现了问题,那么整个建筑工程也就无法获得较好的质量。
1.混凝土的选用
混凝土的选用与水泥的选用一样,必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知晓要进行建造的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才能够依照情况进行合适混凝土的选用。故而从这个方面来看,混凝土的选用其本身也是十分值得重视的。按照通常情况而言,混凝土的选用有一套完整的体系标准,只有在体系标准之内,混凝土才能够投入项目工程之中进行选用。
2.检测方法分析
有关混凝土的检测方法有很多,首先,有关技术人员可以选用回弹检测法来进行现场的结构检测,所谓的回弹检测法,其实是通过回弹仪的工作来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测。但是由于外部因素影响,所以使用回弹仪来对混凝土强度进行一次检测,可能会产生误差,为了使得误差缩小,通常技术人员都会使用取平均值法来进行有关混凝土的检测,这样检测所得出的结果或许会变得更加精准一些。但是这种方法较为麻烦,所以有关技术人员在使用回弹检测法的同时,会使用超声波检测法来对其进行检测,这两种检测方法的结合,能够极大的避免单独使用回弹检测法所需要耗费的人力与物力,还能够使得检测结果更加的精确。使用超声检测法要比单独使用回弹检测法更具有优势,因为其不但能够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测,还能够对混凝土的内部结构缺陷进行检测。
而且相比较单独使用回弹检测法而言,使用超声波检测法进行检测的目标混凝土本身是不存在检测死角的,故而超声检测与回弹检测的联合使用是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较好的办法,应当进行推广。在回弹检测法与超声检测法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的检测方法,拔出检测法就是另外一种会在混凝土检测中使用的方法。所谓的拔出检测,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检测方法,并不是所有检测人员都可以进行使用的。倘若要使用拔出检测法来对混凝土进行检验,那么就必须由专业的检测人员来进行操作。为此,有关专业的检测人员需要首先对拔出仪器进行检测与观察,倘若仪器本身就存在问题,那么是不可以在混凝土的质量检测当中的进行使用的。当然,除了需要对仪器的质量以及精准程度进行检测之外,还需要对当时的天气状况、气温以及干湿程度进行检测,以免外部因素会干扰到拔出设备的检测以及最后的检测结果显现。当然,由于一次测量难免会存在误差,故而很多情况下,使用拔出设备对有关混凝土进行检测,也是需要选择使用取平均值法来进行的。虽然拔出检测法相比较其他的检测方法而言,能够通过取平均值的方式取得较为精准的数据,但是会对混凝土的表面产生较为严重的破坏,故而这个方法的使用有利也有弊,应当谨慎考虑。当然,除了拔出检测法之外,想要对混凝土进行检测,还可以使用钻芯检测的方法。所谓钻芯检测的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在混凝土上进行钻孔,将检测仪器深入到混凝土内部最中间,取一个小点,再在混凝土上依照同样的方式,取另外两个小点,将三个小点的性能以及强度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最后取平均值来代表整个混凝土的性能与强度。这个方法对混凝土的破坏力没有拔出检测法那么大,但是这个检测方法只适用于内部完好的混凝土。倘若混凝土的内部出现了缺陷,那么该检测法所检测出的结果就是不精确的。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有关建筑施工团队已经意识到了混凝土与水泥在日常的建筑施工过程当中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现阶段有关混凝土以及水泥的选用和检测就是万无一失的。事实上,现阶段混凝土以及水泥的选用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倘若不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与研究,那么建筑施工工程就无法取得长足的进步。
1.有关工作人员检测技术有待提升
影响检测技术的因素有很多,工作人员的检测技术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倘若工作人员的检测技术出现了问题,那么整个施工团队也就无法在水泥以及混凝土的选购把关上产生积极的影响与作用,那么之后由于混凝土和水泥而产生的施工质量方面的弊病也就难以避免了。当然,有些工作人员的检测技术问题是本身的业务能力上的,但是有些工作人员的检测技术方面的问题是业务态度上的。倘若检测人员的业务态度出现了问题,那么工作人员在日常水泥以及混凝土的检测过程中,也就不会按照规章流程严格执行有关检测项目,这不仅会对检测的最终结果造成十分负面的影响,还会对整个施工团队的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如果是业务能力上的缺陷,倘若这些工作人员不进行业务能力的进修与训练,还是处于一个无压力的工作环境与状态下进行日常的工作,那么建筑工程的发展也就毫无前景可言。
2.有关团队不重视检测
有很多建筑团队将工程建筑的重心放在施工本身,并没有花费太多的心思在水泥以及混凝土质量的检测上。在他们看来,所有施工人员兢兢业业,按照建造流程进行建造工作,并且在工期内按时交付工程,那么整个工程就算是成功完成了,至于由于水泥以及混凝土等原材料问题而导致的整个施工工程出现质量问题,那么这类问题不应当归咎于施工团队,而应当归咎于有关原材料的生产厂家。这种狭隘的问题责任分析方法,其实是很不可取的。因为不论究竟是由于厂家的问题而导致的施工工程质量不达标,还是由于建筑团队的问题而导致的质量不达标,最终的结果都是质量不达标。但质量不达标的建筑竟然投入到施工过程当中,那么就表示其很有可能会对使用者,也就是广大民众造成生命危险以及财产威胁。而不论是建筑团队还是原材料的生产厂家,都应当对人民的生命负责,对人民的财产安全负责。不应当有意自身的工作失误,而导致建筑工程的有关用户蒙受损失。
3.新型检测技术的引入不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很多行业与领域都开始使用信息化、智能化的机器与设备来进行生产活动和日常的工作了。这些智能化、信息化的技术设备不仅能够代替人力进行劳动,还能够使得工作质量长期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之中,建筑工程领域也不例外。为了使得日常建筑工人的施工风险降低,也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劳动成本,很多建筑团队都开始使用信息化、智能化的仪器设备来进行建筑建造。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他们很多都只在施工方面引入了智能化、信息化的仪器设备,并没有在原材料检测环节上进行该类型设备的跟进。倘若这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那么原材料的检测就会与施工环节产生脱节,最后给整个团队施工带来较为负面的影响。
五、解决措施分析
那么针对上文中提到的问题,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1.提高工作人员的检测技术
前文已经说到过,工作人员的检测技术,是影响整个检测最终结果精确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倘若检测最终结果的精确程度出现了问题,那么就会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为此,有关工作人员的检测技术必须要进行提升。如果工作人员是业务能力出现了问题,那么就应当及时进行业务能力的培训,免得由于自身的业务水平而耽误了整个施工团队的工作。如果工作人员是职业态度出现了问题,那么有关部门领导就应当及时引导工作人员端正职业态度,用较为科学严谨的心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流程来进行混凝土以及水泥的检测。
2.施工团队要引起重视
施工团队要对原材料检测引起重视。这不单单是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更是为了保证广大用户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再者,倘若施工团队不对原材料进行检测,那么即便原材料出现了问题,有关施工团队也不可能发现,这就很有可能导致该原材料的生产厂家继续把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贩卖给其他的施工团队,长此以往下去,大批的建筑工程建筑都会笼罩在原材料质量的阴影之下,那么所有的建筑用户都会有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受损的风险了。为此,有关施工团队一定要加强对原材料施工的检测工作,一旦发现原材料出现了问题,立马对该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倘若问题来源是原材料的生产厂家,那么就应当及时度对有关部门进行汇报与反映。
3.大力引入先进技术设备
智能化、信息化的机械设备不单单需要在施工过程当中进行使用,还需要在原材料的选用以及检测环节进行使用。这类设备的引入,可以大力的解放劳动力,并且能够提高原材料检测的工作效率,这样一来,整个施工团队的工作效率也就获得了提升。当然,智能化、信息化的机械设备本身,还具有人力劳动不可能具备的稳定精准性和高灵敏度,故而将信息化、智能化的机械设备引入到原材料检测的环节当中,是很有意义的,也是建筑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建筑工程的建设需要考虑的问题和因素有很多,除了经济效益诉求之外,还有安全质量诉求,民众满意度诉求等等。故而建筑工程的建造不能够顾此失彼,而应当面面兼顾。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水泥与混凝土的选用以及检测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够使得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问题得到保障,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故而原材料的选用及检测理念应当延续下来,进行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宁.建筑工程水泥与混凝土施工材料检测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 (08):45-46.
[2]赵魏.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探讨[J].建筑技术开发,2020, 47(04):50-52.
[3]刘燕.建筑工程水泥与混凝土施工材料检测分析[J].门窗,2019(18):47.
[4]刘伟超.建筑工程水泥与混凝土施工材料检测分析[J].居舍,2019(0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