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王新丽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王新丽1 陈加雨2
[导读] 摘要: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造价工程管理的发展也有了改善。
        1.41272319880519XXXX  北京  100000;2.41022219900626XXXX  北京  100000
        摘要: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造价工程管理的发展也有了改善。工程造价管理机制主要指的是针对工程造价实施组织管理的基本机制以及方式方法,是建筑市场管理机制的核心内容。具体包括确立造价管理主体,制定各方面造价管理机制,处理和平衡各方面利益关系,调控工程造价的方式方法,设置造价管理组织机构,划分管理权限以及管理职责。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市场高度繁荣,因此,更需要完善工程造价管理机制以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创新与完善工程造价管理机制可以有效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质量,规范市场行为与秩序,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研究
        1创新与完善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工程造价管理机制涉及到多个主体,包括政府、业主单位、造价咨询机构等,目前,我国实施的工程造价管理机制为:以市场调节为主,以政府调控为辅,实施:市场调价,量价分离的模式。但是从以往的发展经验来看尚存在诸多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建筑行业的发展,究其根本,是目前的管理机制存在缺陷,不够完善,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工程造价管理机制。首先,从市场角度来说,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一个规范化的市场,需要完善的管理机制规范市场的运行,打击无序竞争、打击恶意竞争,确保企业可以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参与竞争。其次,从管理的角度来说,目前政府干预市场过多,对市场的自由繁荣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需要以市场自主调控为主,避免政府过多的干预,而当下的现状就是政府在某些方面或者领域中仍占据绝对的主导权,这不仅破坏了市场环境,同时也损害了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自主性。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工程造价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尚需不断的完善与创新。此外,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前进,建筑行业也在发展,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在此情况下,工程造价管理机制必须要紧跟时代的发展,积极改革以适应当前的新环境。
        2现阶段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体制尚不完善
        笔者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对一些建筑施工单位以及建筑总承包企业进行了调研,发现虽然很多企业在内部都设立了“工程造价审核部”,部门当中也挂名了很多有从业资质的工作人员,但是却没有发挥自身作用,没有起到造价管理的良好效果。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项目单位一直都重施工、轻造价,而另外一方面就是不同专业之间的可融性较差,很多预缩工作人员在编制概预算的过程中只会按照图纸进行套用定额,对于相关设计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
        2.2管理模式较为落后
        从目前我国实际情况看,已有的土建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最为集中的表现就是所开展的造价管理工作仅仅是在工程正式开始之前做了一些比较初级的概算,而在后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于概算结果却很少会应用,而这种情况就导致目前很多项目所开展的造价管理工作缺乏良好的连贯性,不同环节彼此分离。无论是建筑功单位的总投资概算,还是设计单位的费用概算,或者是施工单位的施工概算,都是应当汇总为一个整体,由于整个项目的牵头单位进行合理分配,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看,这些企业之间依然处于的是一个各自为政的局面当中,管理层之间没有加以合理沟通,这也给土建项目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不同分部分项工程的审计人员彼此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并没有意识到工程造价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同部分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流与活动,这也给后期概算准确性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


        3工程造价管理优化措施
        3.1规范造价管理各主体的行为
        建筑市场要稳定健康运行,需要市场与政府的双向调节,自由的市场环境并非是任其自由发展,而是以完善的机制规范市场行为。作为政府部门,要客观认识自身在市场环境中的地位,工作重心在放在宏观层面的调控,尽量避免微观干预,否则会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政府要通过宏观上的调控,引导市场稳定有序发展,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大环境,给予企业公平发展的机会。政府造价管理机构发挥到作用应当是宏观的、导向性的以及间接的,对建筑市场进行统一的管理而调控,避免以指令性干预、直接干预以及条块分割,减少行政干预,以免出现政出多门,责任划分不清的问题。此外,政府部门要注意实施动态性的宏观调控,根据当前的市场运行情况适时出台相应的调控政策,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调控市场行为,避免市场出现大的波动。
        3.2人员素质提升是关键
        如果想要保证工程造价管理的顺利进行,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高质量的人才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到企业资金的问题,在发现问题时,能够在第一时间提出一些对策。可以在初级决策阶段,不断提高准确性。对于造价管理人员来说,其不但要有专业的造价管理知识,同时还应当了解设计的相关流程,只有这样才不会在工作产生失误。随着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体制也更加完善,社会当中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尤其是一些具有换专业知识的人员需求量则更是不断加大。整个建筑行业对于造价管理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样情况下,工程技术人才就必须要不断充实自己,了解造价管理领域的国际化动态,进而适应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
        3.3制定合理的风险规避策略
        企业应当针对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制定便于实施的风险规避策略。合格的风险规避要求管理人员能够对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合理分析,利用详细的数据统计风险因素与概率,进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进行规避。技术项目风险的出现受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企业应当提高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重视整体工程的完成过程。同时,企业应当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完善风险监测体系,确保技术项目开发风险能够时刻在管理人员的可控范围内,有效避免为项目带来的不必要的风险。
        3.4建立全面的信息处理与运算平台
        造价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建设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平台,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效率与准确率。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数据技术能够与水利管理相契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大数据统计平台迅速对项目预算和项目工程用时等关键指标进行响应,解决实际统计问题出现误差的问题,提高造价评估的准确度。在网络施工管理平台上,管理人员能够与工程师、施工人员等技术人员实现互联,实现施工问题的迅速反馈,提高技术人员解决问题的效率。同时,造价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信息技术,创建并使用先进的云存储器,通过先进的计算技术,实现高效的成本估计与项目进程的模拟,为企业提供更加精确的工程模拟参考。
        结语
        随着建筑企业现代化理念的不断发展,工程造价在企业工程的作用越来越大。工程造价的管理往往需要贯穿整个建筑项目的进程中,是影响到企业盈利与工程效率的关键因素。然而,当前工程造价仍然存在造价管理模式过时、工程造价管理观念陈旧、招标与施工成本风险和监督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建立健全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通过优化工程造价决策机制促进成本管理,并促进客观透明的监督体系的完善,最终实现企业工程造价的高效管理,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邵梅.工程造价中疑难问题解决办法思考[J].四川水泥,2018(07):226.
        [2]金柱.工程造价中的疑难问题与解决办法[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03):9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