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全面辩证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宋丹
[导读]
        中共乳山市委党校  山东乳山  26450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毫无疑问,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是对全党同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和政治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而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仅仅从控制住疫情的角度看待问题还不够,我们还必须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站在国家长治久安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来审视和谋划这场严峻斗争。
        一、坚持实事求是,敢于直面问题。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要做到因地施策、因时施策,从各个地区的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疫情防控是一个动态过程,目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善谋者因时而动,能弈者顺势而为。”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各不相同的疫情形势,既不能“一刀切”阻碍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又不能轻率放松疫情防控以致前功尽弃。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就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科学研判、精准施策。只有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找到症结所在,才能有效破解前进中的各种难题,在化解问题中不断前进,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在城市公共环境治理方面还存在短板死角,要进行彻底排查整治,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负担,做好工作、生活、安全等各方面保障,让基层扶贫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去,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人员各司其职,资源物尽其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提供充分保障,让党的工作能够经受历史和人民的考验。
        二、坚持人民立场,汇聚“双赢”力量。人民立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体现了对人民创造历史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对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坚定追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站稳人民立场,就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正在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领人民群众打赢这场阻击战,就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切和每一个党员干部的重大政治责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当前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严峻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在疫情防控战中,我们所有的决策和行动,归根到底在于真正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各级党委政府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在是非得失的权衡和取舍方面,都要多从群众角度想问题办事情,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忧,既要守牢疫情防控的防线,又要尽可能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疫情防控中,我们党始终坚持生命重于泰山,把坚决维护人民生命健康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责任,党中央一声令下,举全国之力,集优质资源,全力支持湖北加强病人的救治工作,各省纷纷派出顶级医护团队驰援武汉、支援湖北,执政为民理念,激发起的中国力量,成就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规模。
        三、坚持全面发展,科学判断经济发展形势。全面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它要求从整体上把握组成事物整体的方方面面,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种种联系,把握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我们只要不割裂历史、不割断联系,坚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形势,我们就越能够增强信心、坚定信心。当前,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全面地看待和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面对来势凶猛的疫情灾难,一方面,我们要正视所面临的重重困难和严峻挑战,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不会影响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目标。我们不必也不应该被短暂的困难吓倒,应该相信我国经济增长会在疫情结束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面向未来,我们有强大的政治能力和制度优势,具备应对一切挑战的实力和条件。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我们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可以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突出特征,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科学统筹、齐心协力应对挑战。
        四、坚持辩证的观点,妥善处理各种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如果滋生‘骄’‘娇’两气,受不得一点压力,一些老的办法不能用,新的办法不去想,那么发展也就难以为继,那面对的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如果把压力转化为动力,促进发展理念的转变、增长方式的转变、政府职能的转变,那么发展就能走出一条新路,就能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毫无疑问,新冠肺炎疫情会对我们决胜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带来一定的困难与挑战,各级领导干部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但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迎难而上,破难而进,变压力为动力。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无处不在,有问题就会有困难和挑战,也会有机遇。危机就是突然出现的问题,是既有危险又有机会的时刻,克服危机也就意味着抓住了机遇。新冠肺炎疫情是突发公共卫生危机,对我们的社会生活秩序、经济发展形势、就业民生状况等方方面面都带来了冲击和挑战,也充分暴露了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短板,还让隐藏在干部队伍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本领恐慌等问题一览无余。对此,我们应正视这些问题,剖析这些问题的深层根源,对症下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识别和净化干部队伍、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举措,切实补齐短板,化危为机。
        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唯物辩证法。在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中,坚持用科学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正确处理手段和目的、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等各种关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处理问题,坚定战略定力,不断夺取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