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道桥施工中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 黄文斌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黄文斌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经济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改善,因此带动我国各个行业的高速发展,其中就包括建筑行业,而建筑行业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加之群众对公路道桥的需求逐渐增大,进而促进了公路道桥施工不断发展,并陆续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身份证号码:23090419900219XXXX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经济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改善,因此带动我国各个行业的高速发展,其中就包括建筑行业,而建筑行业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加之群众对公路道桥的需求逐渐增大,进而促进了公路道桥施工不断发展,并陆续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建筑行业,公路道桥建设的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若想在行业中始终保持竞争力,占据有力优势,促进企业不断稳步发展,就要在施工中不断提高工程的质量,提升建筑的使用寿命,而预应力技术属于一种加固技术,在公路道桥施工中优化内部结构,为提升工程质量提供有力支持。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探讨预应力技术在公路道桥施工中的应用。
        关键词:公路工程;道桥施工;预应力施工;应用研究
        引言
        随着我国施工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道路桥梁建设获得了迅猛的发展。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是我国桥梁建设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施工方式,它由于施工简单、抗震作用好、桥梁变形小、舒适度高等成为大跨度公路桥梁的最佳选择。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选择连续施工中采用变截面的方式处理梁体内部的截面受力问题,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混凝土浇筑量大,包括桥墩、支架、悬臂等,都为混凝土浇筑。浇筑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倒塌。在以往的工程中,四川隆叙铁路泸州大桥、天兴洲大桥公路、天兴洲大桥铁路、深圳盐坝高速、京福高速连接线、绥芬河新华立交桥等大桥在施工中都出现过连续桥梁施工梁体坍塌事故,造成多人伤亡及经济损失。研究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桥梁施工监控对预防施工事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1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具体概念
        预应力技术概括预应力技术是公路道桥施工中用来加固混凝土构件的一项技术,应用于实际的道桥施工中。研究表明,高强度的钢筋和混凝土是预应力混凝土的主要构件,在强度和抗拉性方面具有较高的优势,且在建筑中也不容易出现裂缝,同时,预应力技术的抗疲劳性和抗渗透性也较高,因此,被用于大部分的公路桥梁施工中[3]。预应力技术的使用,不但可以显著提升工程的质量,还延长建筑的实际寿命,为我国节省了大量用在道桥维修中的资金,为我国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贡献重要价值。通过全面科学的分析预应力施工技术,可以使施工企业在现实施工中掌握预应力施工技术的使用方法和性质,明确预应力技术带给公路道桥施工的重要作用,这样不仅可以使预应力施工技术在施工中产生实用价值,还可以提高工程的整体速度。
        2预应力技术的实际应用
        2.1应用于工程加固方面
        首先,在现代公路道桥工工程的施工时,预应力技术主要应用于对工程自身的加固施工中,以此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及整体结构性能,并在另一方面保持与相关规定内容的一致。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还可以借助补强技术进行施工,以此来强化道桥工程施工构件对压力的承载能力,进而提高公路道桥工程自身的质量、性能及使用寿命。
        2.2在受弯构件中的使用范围
        施工过程中会大量使用受弯构件,而受弯构件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加固处理才可以应用到建筑中,而预应力因其独特的优势被施工企业应用在受弯构件中,以提高受弯构件的承载能力,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因碳纤维拥有强度高、施工难度小等优点,因此会被优先选中加入到预应力的加固过程中。
        3施工应用中常见的问题
        3.1张拉力控制
        在公路道桥施工中,预应力技术逐渐趋于成熟,但在我国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部分企业还不能有效的将预应力技术应用到工程中去,进而导致预应力不能完全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和作用,阻碍我国在公路建设方面的发展[5]。根据上述情况,施工企业在运用预应力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控制张拉力,即使控制住,也很难达到理想水平。

其根本原因在于施工人员没有得到有效的理论指导和实际操作培训,导致施工人员不能充分了解预应力技术,且施工人员的素质相对低下,不能对自身的工作产生过多的责任感,因此导致张拉施工的质量相对低下。
        3.2预应力钢筋管道堵塞方面的问题
        当前时期,在现代公路道桥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加之相关人员对预应力技术缺乏足够的了解,由此导致现有预应力技术较为落后。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缺乏足够的防护措施,导致钢筋管道内部极易出现堵塞现象,影响着钢筋的正常通行,并由此对张拉的效果造成影响。此外,由于预应力钢筋拉伸的长度与预计长度存在较大的差异,进一步增加了施工单位施工成本的投入,进而对施工单位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4 预应力技术应用于公路道桥施工的优化措施
        4.1加强压浆施工方法的应用
        当前时期,为了加强对公路道桥工程预应力施工问题进行解决,同时优化施工效果与工艺,施工单位及人员首先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与制度,加强压浆施工方法的应用,并根据工程施工设计方案的要求,加强对索锚横梁粘结度的掌控,并对压浆自身的密实度进行合理控制。同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借助相应的施工模型进行试验,进而对公路道桥工程施工稳定性进行保障。
        4.2控制施工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若想应用预应力技术,施工企业就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否则将补发达到理想的施工水平,而预应力技术的应用也将变得毫无意义。施工企业应严格控制建筑的质量问题,按照国家规定的施工标准,控制伸长值与张拉力。在灌浆时,工作人员应准确计算灌浆量,保证孔道中的浆体符合施工规定;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严格检查管道中是否存在异物,避免发生堵塞管道的问题;在施工前应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密封孔道的牢固性,以免发生管道移位。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应采取振捣手段,选择高质量的振动棒,按照规定技术对混凝土进行振捣,以此提升振捣质量。这样既可以提升工程的质量,还可以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起到保护作用。
        4.3加强下料处理工艺的优化
        在现代公路道桥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下料处理过程同样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整体的施工水平与质量。为此,相关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加强下料处理工艺的优化,并在张拉施工完成之前,锚垫板与钢管之中进行灌浆处理,强化提高预应力筋自身的强度与稳定性。而在日常下料时,施工人员需要借助现代先进的施工方法,以此来对粘结段的长度进行控制,避免错位现象的出现,进而对粘结段自身所具备的粘结力进行保障。
        结束语
        目前,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的年用量约为28~35亿m3,用于土木工程的水利、交通、市政等行业,从结构材料类型方面来讲,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约占全部工程结构的90%以上,预应力混凝土将是现阶段乃至未来二十年内我国主导的工程结构材料。故把握运用好预应力混凝土的优点,采用相应手段控制施工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将预应力混凝土性能发挥到极致,有利于桥梁工程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新昌.公路工程道桥施工中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应用[J].华东公路,2019(06):41-42.
        [2]王逵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15(12):218-220.
        [3]廖文锋.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0):135-136.
        [4]孙广婧.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21):14.
        [5]蔡忠亮.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控制及线形分析[J].低碳世界,2019,9(05):244-2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