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生活与健康》2020年3期   作者:刘东
[导读] 分析中西医结合在心悸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在心悸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44例心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22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心悸症状消失时间与临床治疗总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心悸症状消失时间与临床治疗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悸患者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可明显消退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心悸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效果
        顾名思义,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中出现悸动,一旦发病便会伴随失眠、气短、胸闷、健忘、晕厥、喘促等症状,引发心悸的原因诸多,包括:心率状态失常、心脏搏动水平增强等等。为了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应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接收心悸患者44例进行研究,参照治疗方法患者分为两组,各22例,即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7例,年龄62至73岁,平均年龄(62.62±8.4)岁,观察组男性患者12例,女性10例,年龄62至74岁,平均年龄(63.42±8.0)岁。患者的资料基本资料对比,没有差异(P>0.05),具有良好的比较意义。排除标准:药物过敏者;近期内参与过其它临床研究者;不愿参与研究者;存在精神障碍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对患者采取抗凝、降压、改善循环、抗心律失常治疗。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详情如下:
        血瘀证患者采取红花、三七、丹参、葛根、苦参等药物治疗;
        本虚标实患者行炙甘草汤随证加减治疗;
        瘀血内阻、肝阳上亢、气阴两虚患者采用天麻勾藤饮随证加减治疗。
1.3数据处理方法
        本组研究所得的全部数据均采用美国公司研发的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的处理与分析,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材料,并执行t值检验[6],百分比(%)用来表示组内的计数材料,并实施卡方(X2)检验,最后的组间结果以P<0.05作为检验具有统计意义的评判标准。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显效14例(63.64%),有效6例(27.27%),无效2例(9.09%),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患者显效11例(50.00%),有效4例(18.18%),无效7例(31.82%),总有效率68.1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观察组非常满意15例、满意6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率为95.45%;对照组非常满意10例、满意4例、不满意为8例,总满意率为63.64%,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心悸症状消失时间与临床治疗总时间
        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心悸症状消失时间与临床治疗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因素,其中心律失常最为显著。针对此类疾病,药物干预可发挥作用。我国中医认为,心悸发病主要机制为虚实两端,导致心神不宁症状产生,将中西医结合治疗运用到心悸治疗中,毒副作用小,安全性更高,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优势更加显著,据此在临床治疗时应根据虚实的缓急、主次关系来辨证施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的同时还可以向患者介绍以往治疗成功的病例,缓解患者应对治疗的恐惧心理,还需叮嘱患者不喝碳酸饮料。不喝咖啡,养成多饮水的好习惯,多食雪梨等食物,保持大便的通畅。同时护理人员也要合理调节病房的温度,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本次研究主要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
        研究数据显示,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显效14例(63.64%),有效6例(27.27%),无效2例(9.09%),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患者显效11例(50.00%),有效4例(18.18%),无效7例(31.82%),总有效率68.1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观察组非常满意15例、满意6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率为95.45%;对照组非常满意10例、满意4例、不满意为8例,总满意率为63.64%,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在心悸患者中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不良针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志萍.桃红四物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心脉瘀阻型心悸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01):52-53.
[2]黄润梅.加味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对心悸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4):108+166.
[3]王金梁.桂甘龙牡汤治疗心悸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9,34(12):1780-1782.
[4]胡雅慧,鲁卫星.中西医结合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1例报告[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10):104-105.
[5]蓝少钰.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并发频发室早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2):124-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