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MRI检査?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生活与健康》2020年3期   作者:吴琦琪
[导读]
        一提到放射检查,很多人估计会想起透视,拍片,CT……其实,你知道还有一种更加先进、对身体伤害较小而诊断更精确的放射检查手段吗?这就是MRI检查。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关于MRI检查的常识。
         一、MRI检查是什么?
        MRI检查又被称为“核磁共振检查”。即通过体内的氢质子核进行成像,从而反映出体内病灶的状况。简单来说,它是采用对体内信息的重建,来进行对病灶的发现和诊断。早在1964年,斯坦福大学的Flelix Bloch和哈佛大学的Edward Purcel,便各自在其的研究当中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1972年,Paul Lauterbur 在此基础上,创制出一类将核磁共振信号进行空间编码,以重建体内图像的手段。这就是MRI检查的雏形。从1973年,核磁共振手段正式开始被运用在临床当中,并经多年的发展探索,不断走向完善。
        MRI检查设备如同一个巨大的磁体,它对于受检者的体内部位发射无线电波。当发射中止后即由体内发出MR信号,然后运用计算机进行对MR信号的接收、空间编码和图像重建,以计算出人体不同组织的图像并进行显示,可以获得多方面的成像信息。最后医生再根据这种成像信息来寻找病灶,进行诊断。

         二、MRI检查的运用范围是哪些?
        MRI检查对于身体不同部位的检查来说都具有临床意义。其中,最为适用的是对于颅脑、脊髓、心脏大血管、关节骨骼、软组织和盆腔等部位的肿瘤、炎症、创伤、退行性病变等病灶的检查。
         三、MRI检查与CT检查有什么不同?它又具有哪些明显的优势?
        MRI检查与CT检查同属于借助计算机技术的成像检查手段,但两者仍然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区别。其中,CT检查又叫做“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是通过X线环和探测器,针对于体内某个部位通过旋转进行扫描,然后获取图像。而MRI检查则是将受检者置于一个强大的磁场环境里,以发射射频脉冲来激发体内的氢质子来产生共振,再接收共振所产生的信号,通过各方面的扫描序列来产生不同的图像如T1加权像、T2加权像、质子密度加权等,以及特殊序列水成像、水抑制成像及脂肪抑制成像、弥散加权成像、波谱和功能成像等。
        同CT检查相比,MRI检查更加先进,优势更加明显。比如,CT在诊断出血性疾病方面比较具有优势。但在对于人体内密度差异较小的间叶组织、结缔组织如肌肉、脂肪、软组织、筋膜、韧带等部位的分辨率上面,CT检查却由于常常缺乏敏感性,因而很难产生理想的分辨率,容易造成临床上的误诊。而这恰巧是MRI检查能够“施展拳脚”的地方。它能够在不同的序列当中生成具有区别的信号,分辨率较高,误诊率很低,因此临床上比较不容易误诊。尤其对于早期癌症的诊断来说更是具有明显效果。
        另外,MRI检查对于人体所带来的伤害也远小于CT检查。CT本质上是一种X线检查,而X线所产生的辐射是对于人体具有一定的危害的。而做一次CT检查所产生的X线剂量要远超平片检查时产生的X线剂量。从这个角度来说,CT检查对人体所带来的危害尤甚于平片检查。尤其对于儿童等特殊群体来说,进行CT检查的次数是有限制的。
        而进行MRI检查时,由于不存在放射线所带来的辐射,因此让受检者免于放射线辐射给人体带来的危害。即使对于儿童等特殊群体也没有太多限制。一些医疗机构甚至还通过MRI检查来排查胎儿畸形,效果是传统的B超检查所难以相比的。
        还有,做CT检查有时还需要进行造影,如脑室造影,上腔静脉造影等。但一些患者可能会对造影剂产生过敏反应。而MRI检查是运用人体本身水质子成像,无需采用造影剂。
四、MRI检查的缺陷有哪些?具有哪些禁忌症?
        MRI检查当然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比如它对于肺部检查的效果无特殊优势,对胃肠的检查效果比不上内窥镜检查,对骨折的检查效果比不上CT检查,检查所需时间较长等(至少10分钟以上,时间长的可达40分钟左右)。
MRI检查的禁忌症在于:
1、体内有金属物或心脏起搏器的,不宜进行。
2、3个月之内的孕妇,不宜进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